通信學院

通信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於1994年10月由學校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的無線電技術系。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通信技術、各種媒體處理、通信系統與通信網以及各種信息的傳輸、存貯、變換、處理、檢測與顯示技術與系統等領域。為國家培養出了大批無線電技術、通信與信息工程的優秀人才,成為我國通信與信息技術領域的一支中堅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信學院
  • 全程: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 時間:1994年10月
  • 所屬:電子科技大學
學院概況:,學科建設與科研:,科研機構:,

學院概況:

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6年建校(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初期的有線電設備系,其主體是有線電、電報電話和通信三個專業。1958年在專門化基礎上建立了電視、微波多路通信、電子測量技術專業。自1977年恢復高考和高校秩序正常化以來,學校對專業重新進行了調整,成立了無線電技術系,為人們熟知的老一系。設有無線電技術、廣播電視工程、通信工程電子測量專業。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通信產業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經驗,進行大規模的改造,1995年3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由三個系:(無線電技術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系)和兩個國家級實驗室(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系統、戰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和信息系統研究所組成。
今天的通信學院,在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時,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教學和科研已成為學院發展的兩個中心。現在學院擁有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抗干擾通信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重點實驗室)、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信號處理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移動通信與個人通信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一個部級研究所(信息與系統研究所)。學院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樹立了教學科研並重共同發展,以國家、國防建設需求為牽引、為國家輸出一流的通信合格人才為最終目的,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 高水平的研究型學院為目標的指導思想,使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為了電子科技大學最具知名度、最受學生歡迎的學院之一。同時,通信工程專業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成為國家重要的通信與信息技術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基地。幾十年來,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上萬名的畢業生,他們活躍在全國各條戰線上,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讚賞。他們中湧現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華為技術公司總裁孫亞芳等傑出校友,以及眾多著名教授、工程技術專家和知名企業家。近十年來,學院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的教學科研獎若干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若干部,對於我國電子科學、信息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學科建設與科研:

通信與信息科學作為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正在我國和全球以異乎尋常的速度高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由通信工程系、網路工程系、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戰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組成的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集中了我校相關專業的優勢力量,匯集了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與光學工程等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學士、碩士、博士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是我國通信與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基地。
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學院科技工作基地主要由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戰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信號與信息處理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移動通信與個人通信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等組成。擁有一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樂民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博士生導師17名、教授27名、副教授30名(含高工)。現有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人數占87%,年齡在40歲以下的占83%。同時學院每年有博士生、碩士生二百餘人結合課題完成學業,成為科研隊伍中的生力軍。
學院具有較好的科研基地和實驗室條件, “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 “戰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的初期建設經費近2000萬元,主要購買了一大批國際一流水平的儀器設備、計算機工作站和設計軟體,如:多協定網路分析儀、廣域網規程分析儀、區域網路規程分析儀、通信分析儀、高速脈衝信號發生器、高性能射頻信號源、頻率切換信號發生器、噪聲與干擾測試儀、RF信道模擬系統、數位化分析儀、矢量網路分析儀等,實驗室在通信網技術和通信抗干擾技術領域的實驗條件達到較高水平。97年以來,美國徳洲儀器(TI)公司、摩托羅拉公司、XILINX公司分別捐贈設備和產品,建立聯合實驗室,2002年美國明導公司捐贈2400萬美元 在我院建設了EDA/SOC技術中心。此外,“九五”期間,學院“211工程”建設經費到位達800餘萬元,加上“九五”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又相繼購進了一大批先進的實驗設備。儀器設備的裝備、更新為科學研究和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學院擁有實驗室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4175萬餘元,現有儀器設備共有3109台,其中萬元以上設備2573台(套),萬元以上設備總金額達4127.3萬元。
學院長期以來承擔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和攻關項目、國家高技術計畫項目、中央各部委和省市重點科研項目以及學院自立的創新研究項目。已取得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近年來,榮獲國家獎八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國家發明三等獎 一項、國家發明四等獎 一項、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一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0項。編寫出版專著、教材54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國內重要學術刊物400餘篇,國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100餘篇。此外,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方面也已取得重大成績。如:高速區域網路路由器、無線寬頻接入系統、副載波調頻CATV實用化光纖傳輸系統、智慧型化HFC雙向光纖傳輸系統等都投入了實際套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廣泛的學術聯繫與交流,包括美國貝爾實驗室、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密蘇里大學肯瑟市分校、紐約多科遜大學、賓州大學、DUKE大學、內布拉加斯大學,加拿大多侖多大學,日本橫濱大學,日本九州大學、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大學等等。此外,本學科與國際著名的大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德州儀器公司合作建立了技術開發中心。與國際著名企業美國XILINX合作建立了實驗室。與國內多所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科研關係。如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與四川大唐公司合作成立了“光通信研發中心”;與成都四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光纖監控研究中心”;與中興通訊合作成立了“電子科大—中興通訊無線通信研究中心”;與廣州無線電集團合作成立了“電子科大—廣州無線電集團無線通信研究中心”;與成都國騰通信公司聯合成立了“電子科大—國騰通信無線通信研究中心”;與信產部三十所、成都國騰通信公司聯合成立了“成都國星通信有限公司”。 華為、中興等公司及信息產業部三十所、十所、總參57所等研究所在某種程度上將實驗室作為他們的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基地,不斷有優秀的高層次人才到實驗室學習、訪問、客座研究,產生了較大、較好的社會效益。

科研機構:

戰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移動通信與個人通信信產部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李少謙)
是全國高校中唯一全面從事通信抗干擾技術研究的和人才培養的國家級基地,實驗室在抗干擾通信研究方向上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家級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實驗室完成的許多項目達到了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許多成果己用於和將用於我軍武器裝備中,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對國防科技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研製產生重大促進作用。同時,實驗室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碩士、博士和接收博士後來實驗室工作,對電子科技大學的國家信息與通信系統一級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起到重大的支撐和促進作用。實驗室近五年來,承擔和完成了的武器裝備型號科研項目3項、國防預研項目11項、國家“863”高技術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防基金項目和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40餘項,以及一批行業基金項目(主要是華為、中興高校基金),科研經費超過3300萬元。高質量完成各類國家科研任務,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原創性的科技成果。許多項目達到了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許多成果己用於和將用於我軍武器裝備中,為國防科研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饒雲江)
多年來一直從事高水平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在光纖通信傳輸與網路技術研究方面,總體研究水平居於國內前列,部分處於國際先進;在光纖感測研究方面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總體研究水平處於國際先進;在集成光學和光電子器件研究方面具有很強的軍用特色和一定的國內外影響。經過多年的努力,實驗室已形成了注重基礎研究和鮮明的民用、軍用研究相結合的特色,已發展成為在我國高校光纖傳輸與網路領域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5年來累計獲得科研經費3341.2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含重點一項),國家級項目占63.8%,人均經費約79.6萬;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1項,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SCI 近40篇,EI 300餘篇,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5年來在國家211工程和學校傑出人才引進項目的支持下,共獲得2130萬科研平台建設經費;實驗室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和與國內外單位的科研合作。五年來實驗室研究人員和研究生參加國內外舉行的國際會議166人次,擔當國際會議主席2人次,5位教授在多個國際會議上擔當TPC主席或委員;依託單位在實驗室建設的各個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已形成了以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為代表、包括20餘位教授和10餘位副教授為骨幹的研究隊伍;最近已聘請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際光纖技術領域知名青年學者饒雲江博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學術帶頭人中優秀中青年的比例達70%以上;5年來已培養近40名博士和300餘名碩士。
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信號處理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彭啟琮)
通信與信息系統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毛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