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美國

這樣看美國

本書不同於行走美國遊記,而是以另外一種視角展示美國之行。美國好不好,兩種答案的背後都有不同的解讀。作者講述了他的美國之行,從軍校到警局,從谷歌到大學,從城市到街頭,從旅館到賣場……經歷了顛倒時差後的困擾,遭受到忘付小費的尷尬,跟隨過人們淘貨的瘋狂,感受著美式生活的簡單。

基本介紹

  • 書名:這樣看美國
  • 作者:宋有國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S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R_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20頁
  • 開本: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由宋有國編著的這本《這樣看美國》不同於行走於美國的遊記,而是以另外一種視角展示美國之行。書中講述的既有現實又不乏歷史故事,說的是現象又觸及深層次的問題,感受的是美國又有相互比較,每個人從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初到美國
黑夜裡的白天
省錢不省小費
用人民幣花美元
淘品牌貨攻略
第二章 走進谷歌
走進谷歌總部
做最好的信息
第三章 美國生活
生活在幸福邊緣
翻譯不及司機嗎
第四章 開車停車
舊金山路邊停車
長途司機的兩個“雷池”
第五章 西點軍校
走進西點軍校
將軍魂歸西點
第六章 洛城警局
揭開洛杉磯警察的傷疤
全美超級警長
橙縣警局分色辦案
第七章 爭奪世界
紅酒世界的判決
一起去看“雲”
第八章 感受美國
被誤讀的斯坦福
從世貿遺址望去
感受美國式的簡單
後記

文摘

美國的機場、飯店、商場、酒吧很多地方都有移動網際網路,走到哪裡都能隨時搜尋到Wi-Fi無線網路信號。有一天下午四時多,我在梅西百貨公司挑選化妝品時,自己拿不定主意就給家裡打了電話,可是電話里說不清楚色彩的差異,我就用手機拍下照片通過微信傳回去,不到一分鐘就收到妻子語音回覆說,家裡已經有了不用再買了。圖像和聲音一來一去既直觀又清晰,不但節省了手機漫遊話費,還替我省下了200多美元開銷。美國移動網際網路非常普遍,每個人都能隨時用手機上網,打國際長途在美國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了。
飛行、通信、時區是我初到美國感受最深的三件事,而且每時每刻都纏繞著自己。我不由想起100多年前世界在短短20年時間裡為這三件事做好了前期的準備,電話和飛機相繼發明,確立了世界時區標準,如果缺少任何一樣今天都無法遠行。這三件不相關的大事情,不曾想到都匯集到一個遠行人的身上。
1877年,從美國波士頓到紐約之間的300公里架設起世界上第一條電話線路,而在兩年之前,德國科學家貝爾和沃森特才剛剛從一起試驗的事故中意外發明了電話。那是1875年,貝爾在最後改進通話模型時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尖叫起來:“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沒有想到這旬求救的聲音從實驗室的話筒傳到了沃森特的房間,而沃森特在緊閉了門窗的另外一個房間,正把耳朵貼在喇叭上準備接聽聲音,突然聽到通話模型中傳來了人類第一句電話傳送的聲音,不禁喜出望外,電話從此發明。此後美國採用了這種不見面的通話技術,很快實現了電話通訊。
電話雖然發明了,可是人們發現各國的時間不統一,又給通訊帶來了諸多不便。1884年,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史稱國際子午線會議。這次會議上將全球劃為24個時區與每天24小時相對應,滿足後即回到原來起點。會議將英國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定為零時區,東面12時區,西面12個時區,每個時區橫跨地球經度15度,時間為1小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相差1小時,中國屬於東時區,美國屬於西時區,之間相差12個時區。時區計算解決了世界各國時間不統一的問題,世界各地採用時區標準,相互交往中時間的混亂開始消除,時區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解決了電話通訊和時區標準問題之後,剩下的就是如何將人更快地運送到更遠的地方,在不到10年時間裡,美國人萊特兄弟反覆試驗載人飛行,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第一架靠自身動力的載人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試飛成功,從此飛機技術開始邁入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100多年前世界很大,那時漂洋過海到美國感覺不到時差的變化,世界突破性地解決了通訊、飛行、時區的三大問題為世界進一步密切交往消除了所有障礙,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快點、再快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有能力縮小世界卻無法縮短時間,只得劃分時區制定出共同遵守的標準。無論變與不變,遠行人都把時間濃縮成了時差,感覺自己的黑夜中還有白天。
P13-15

後記

一個人從開始想做一件事情到最終做成這件事情,其中除了堅持和努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因為信心才是做好一件事情最強大的動力。很多時候自信很難持久,而他人的一句鼓勵的話卻能激發出自我強大的力量。
美國有一位女歌手凱絲·達萊是一位公共汽車司機的女兒,很想當歌星,但不幸的是她長得不好看,嘴巴太大,還長著暴牙。她第一次在新澤西的一家夜總會裡公開演唱時,一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齒,她企圖讓自己顯得更加高雅,結果卻把自己弄得四不像,這天的演唱注定要失敗。幸好當天在座有位男士很坦率地告訴她:“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飾什麼,你的牙齒很難看?”凱絲顯得很難堪,那個男士繼續說下去:“暴牙又怎么樣?不要掩飾它,張開嘴就唱,你越不以為然,聽眾就越會喜愛你。現在你引以為恥的暴牙,將來可能會帶給你財富呢!”從此以後,凱絲就把暴牙的羞澀拋在腦後,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觀眾身上,盡情演唱,後來成為電台和電影中走紅的歌星,她的暴牙竟然成為許多人模仿的模樣。如果沒有這位素不相識的男士一席鼓勵的話,至今凱絲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共汽車司機的女兒。
看到這個故事,我回想起自己在寫書稿的時候,就好像那位長著暴牙的歌手,弄得有點四不像,幸好碰到上海市測繪院的楊晨和其他幾個朋友,他們一直予以關心,鼓勵我不要放棄,要寫下去。平日裡,我只有晚上才能安靜下來寫稿,在整理錄音和查閱資料最緊張的那一段時間,因為體力不支曾想暫時擱筆,那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王興康社長發來簡訊主動詢問我寫稿的進展,說要拜讀我的作品。這對於像我這樣一個普通作者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儘管自己學識水平不高,也要盡我所能不辜負他們的期望。之後,我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花在了寫稿上,最終寫完此書。
我在美國20天,寫了20篇視角不同的文章,但一些地方有失推敲,還存在不少筆誤,出版社的編輯一一捉漏補正,嚴謹的作風和一絲不苟的精神讓我感動,在此謹向任學剛、陳博成等編輯表示感謝。
最後,本書對美國的認識只是我自己浮淺的感受,不妥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我在新浪開有“世風之眼”微博,歡迎讀者來信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便於我以後修改更正。讀完這本書,如果覺得掩卷有益,請讓我一起分享;如果覺得平淡無味,那也請給我點意見。
希望能和讀者一起交流,因為每個人的視角都是一本最獨特的書。
宋有國
2013年7月10日

序言

2012年9月的美國之行,從軍校到警局,從谷歌到大學,從旅館到賣場……一路上所到之處我都做了點筆記,怕回來後時間長了會忘記。回來後,同事朋友看到我第一句話都問我美國好不好,因為多是簡單一問沒有時間詳細解釋,我只能因人而異回答。老者問我,我說美國很好,藍天白雲空氣清新;朋友問我,我說美國不好,晚上街頭冷清無處可去;孩子問我,我說美國不錯,那裡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問的人多了,連我自己有時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用一句話很難說清楚對美國的感受,於是就開始整理在美國做的筆記和錄音,不知不覺已有幾萬字。其間碰巧和朋友聊起我在美國的經歷,他聽了後建議我寫出來能夠讓大家一起分享。那天回到家裡,10歲的兒子問我美國谷歌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我把整理好的一篇關於谷歌的文稿拿出來給他看,沒想到他看得很認真,還要我把在美國看到的寫成書給他看。孩子無心的一句話勾出了我~直掩埋在心底的一個想法,前幾年我從埃及回來就一直想寫一本關於埃及的遊記,可是只發表幾篇文章後就沒有再堅持下去,這次面對孩子的期望我想一定要寫完這本書。
每天晚上9點開始是我寫作的時間,有時寫著寫著就睡著了,睜開眼一看已是凌晨時分,第二天還要上班,只能就此作罷。但是不管怎樣,我心中的想法從來沒有動搖過。此間有多個朋友關心詢問寫書的進展情況,讓我感到莫大鼓舞,更加不敢懈怠,唯恐辜負了一片好意。最終能夠寫成這本書,其實是有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包括我的孩子,如果沒有他們可能我又會半途而廢。
我在美國先後去了華盛頓、芝加哥、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也到了一些平日裡遊客不大去的地方,像谷歌總部、西點軍校、警察局這些地方。由於參觀學習時間較長,美國社會生括的方方面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點軍校從男生聖地變為男女同校,史丹福大學百年崛起形成“矽谷”,十年前谷歌從小作坊發展為網際網路巨頭。無論到哪裡,我總感到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美國在不斷改變。
去美國之前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讓人產生時差感覺的三個因素:飛機、電話、時區都從美國開始;為什麼屬於世界的蘋果手機、谷歌巨頭都集中在美國一個國家。這個世界是美國在推動改變,還是人類自已在要求改變。在快要結束美國之行的時候,美國朋友說的一句話讓人茅塞頓開,“世界發展是靠懶人推動的”。我忽然悟出其中的道理:在改變的背後一直起著作用的其實是美國人推崇的“懶人主義”,它是推動著社會管理和科技進步朝著更簡單、更方便的人類需求方向發展的無形力量。
至於美國到底好不好,相信每個讀者看完後都會有所比較,並找到自己的答案。在我周圍的朋友中,在美國留下來生活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精英人才到美國追求更大的發展;另外一種是在美國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無論是青年還是老人都回國了,因為他們感到美國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
不管怎么樣,我覺得簡單地評價美國好還是不好是太主觀了,因為在美國的時候,我覺得美國生活、社會管理、科技發展、習慣規則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就把這些內容寫出來,在有些方面還和國內做了比較,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觀點,相信讀者看完後也會有自己的感受。
一個人認為好與不好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一股嚮往改變的力量,當越來越多的人凝聚起越來越大的力量,改變就會在無聲之中發生。書中講述的既有現實又不乏歷史故事,說的是現象又觸及深層次的問題,感受的是美國又有相互比較,每個人從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這樣看美國,其實就是這樣!
宋有國
2013年6月於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