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現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載《北方文學》1982年第8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描寫了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知識青年李曉燕、王志剛和梁珊珊等人征服“滿蓋荒原”、戰勝“鬼沼”的故事。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格調高昂,豪邁,洋溢著鼓舞人們積極向上的激情。1982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創作年代:20世紀80年代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梁曉聲
  • 首刊時間:1982年
  • 字數:1.7萬多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某生產建設兵團知識青年、副指導員李曉燕是個剛強的上海姑娘,在連隊連年歉收的情況下,仍未動搖屯墾戍邊的信念。她立下軍令狀,率領先遣小隊向未開墾的“滿蓋荒原”進軍。“滿蓋荒原”是北大荒一片死寂的沼澤地帶,被稱為恐怖的“鬼沼”,過去去探險的人,都是有去無回。李曉燕和戰友王志剛、梁姍姍等十幾個開墾者與狼群搏鬥,與雪暴鬥爭,終於戰勝了“鬼沼”。當第一場春雨降臨到她們開墾的鳥油油的沃土時,他們準備把整個連隊遷來,可是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李曉燕連續發高燒,昏迷不醒,終因無法搶救而離開了夥伴;梁姍姍為尋覓食物在“鬼沼”里沒了頂;為了探涉“鬼招”之路,王志剛在與狼群搏鬥中獻身……當神秘的“滿蓋荒原”被征服時,青年們立下了一塊墓碑,上面寫著:墾荒者李曉燕和她的戰友王志剛梁姍姍長眠於此。

創作背景

1968年7月底8月初,由於“紅衛兵”武鬥的升級,形勢嚴峻,毛澤東命令“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中國的主要大學。是年,在遺散紅衛兵的同時,開始了數以百萬人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同年12月,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到1970年底,約有540萬人被轉送到農村。
廣大知識青年帶著領袖的囑託,懷著無比崇高與神聖的心情,飽含創業的激情與建功立業的英雄壯志由城市來到農村。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帶著贖罪的心情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改造肉體和靈魂。他們把滿腔的熱血和赤誠都奉獻給了“插隊”的那片熱土,有的知青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一部分知青看來,否定“文革”就等於否定了知青們當年“上山下鄉”的行動。在廣大知青眼中,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的歲月,他們近乎痴守的基本信念,遭到了根本性的否定和動搖。這是新時期知青文學出場的整體社會氛圍。梁曉聲以自己親身參加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生活積累,對墾殖北大荒的敏銳感受,創作出這部成名作。

人物介紹

李曉燕
副指導員,為了替連隊洗刷“養活不了自已”的恥辱,帶領一支墾荒先遣小隊勇敢地越過陰森恐怖的“鬼沼”,在幻化為“魔王”的荒原上進行著艱苦的開拓。她屬於“文革”時期這樣一類年輕人:雖易受某些“革命”旗號的蒙蔽,但又不失卻革命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雖有某些違心的行動,但並不泯滅真誠、純潔的天性;性格堅毅、頑韌卻又不失卻美好的同情心。她為實現自己的誓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不愧為這片神奇土地的靈魂、墾荒者中的精英。
王志剛
鐵匠,有“摩爾人”偉岸的體魄、鐵一般的意志和奇勇的性格,坦蕩和無私又使他:深受戰友的信任。在“滿蓋荒原”,他只身為連隊探尋涉過“鬼沼”的路徑,在與惡獸的搏鬥中譜寫了一首壯勇的青春之歌。
梁姍姍
梁姍姍是一個柔中有剛的女青年。她有著追求愛情的勇氣與膽略,且敢於做出為愛而“獻身”的行動,正因於此,她成為輿論和道德譴責的對象,她渴求哥哥的理解和庇護,卻受到哥哥的鄙視與折磨,可她沒有哀求,沒有呻吟。即使受到強大的壓力,她對愛情的專一、執著、忠貞也沒有絲毫改變。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激昂慷慨、悲壯動人的北大荒墾荒圖。在寒冷荒涼的北大荒,十幾個不肯安於現狀的知青,組成先遺隊,懷著創業者的豪情壯志開進“滿蓋荒原”。他們用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式向莽莽荒原進軍,以墾荒戍邊者的胸懷和意志,戰勝了飢餓、嚴寒、餓狼和瘟疫,以犧牲三個人的生命的代價,征服了恐怖的“鬼沼”和神秘的荒原,顯示了一代人純潔壯美的心靈,奏響了一曲英雄的樂章和墾荒者的勝利之歌。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鬼沼”、荒原,無不融注了作家的主觀感情。一方面,大自然是如此暴虐地吞噬人、獸,甚至還吞噬過龐大的鋼鐵一拖拉機;另一方面,人又始終堅強地挺立著,沒有屈服於自然的暴力。他們憑著意志和智慧,依靠群體的力量,在荒原上開墾、播種,迎來秋天的收穫;他們經歷了大自然的肆虐,但並未被它所摧毀。在小說里,跟自然暴力激烈抗爭的人的偉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與讚許。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通過描寫大自然的壯美,點綴和映襯出生活的壯美,從而展示出人生的壯美。北國荒原的冰川雪海考驗和錘鍊了這些有志的墾荒者,他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受到未開墾的處女地的闊大胸懷的擁抱和哺育,受到北大荒雄偉粗獷的氣浪的衝擊,成長為一代年輕的建設者。他們的勞動和生活,痛苦和歡樂,希翼和追求,友誼和愛情,奮鬥和犧性,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話劇。

藝術特色

人物描寫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人物描寫方面,作品將人物的悲劇放置在整個時代悲劇中加以表現。這是一個扭曲了的虛偽時代,人們不得不用虛偽的假面具對待和處理周圍的人事關係,而將真面掩藏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品真實地揭示了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形成這種典型性格的典型環境。
以情動人
作品以情動人,在作者的筆下,既有年輕人對養育他們的國家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寶貴的責任感,也有戰友、同志之間的戰鬥友誼、真正信任和深切同情;既有兒女與母親、親人之間的相互眷念和疼愛,也有兄妹之間的相互依託和庇護,既有戀人之間的純潔而甜蜜的以心相許,也有作為情敵之間可憐的嫉妒須惱和善良的隱忍寬容。
情節設計
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發展緊密相依、交相輝映,在極其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在前進與後退、軟弱與剛強、卑微與崇高以至生與死的心靈搏鬥中突現人物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作品故事性強,具有傳奇色彩,隨著情節的發展,閃現出人物性格的光輝。細節描寫也真實可信,妮妮動人,使讀者如見其狀,如聞其聲,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作品影響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獲中國作家協會1982年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品評價

現代評論家、作家雷達《評〈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篇富於悲壯美的抒情詩似的小說,激情貫注,一氣呵成,對大自然的神秘色彩的渲染,構成小說感人力量的一部分。遺憾的是,作者總喜歡穿插一點希臘神話,墨西歌舞蹈,俄羅斯歌曲以至雪菜,拜倫之類,是在說明他筆下的青年文化修養之深,情趣之雅。這就有幾分造作而不夠撲實,其實那時的中學生未必有那么淵博。

作者簡介

梁曉聲(1949—),當代作家。1949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68年投身到北大荒的建設,1977 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輯。1979年9月在《新港》發表短篇小說《美麗姑娘》。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後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禮節性訪問》《這是一奇的土地》《白樺皮燈》,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滅頂》,長篇紀實文學《從復旦到北影》,長篇小說《雪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他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父親》分別獲1982年及1984年全國中短篇小說獎,《為了收穫》獲首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