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美國

這才是美國

《這才是美國》是2009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勞特(Anne-MarieSlaughter),譯者馬占斌,該書闡述了一個真正基於美國價值的美國,一個試圖在危急時刻,恢復美國價值的宣言,該書是一本歐巴馬、希拉蕊在大選演講中多次引用的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這才是美國
  • 作者: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
  • 譯者:馬占斌等
  • ISBN:9787802256309
  • 頁數:25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版次:1
  • 紙張:膠版紙
  • 字數:175000
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對本書的評論,

作者簡介

安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前美國國際法協會會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對外關係委員會理事。2007年度托馬斯·傑佛遜法學界傑出獎獲得者。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我們對美國的理解基本是錯誤的,本書闡述明了一個真正基於美國價值的美國,一個試圖在危急時刻,恢復美國價值的宣言,一本歐巴馬、希拉蕊在大選演講中多次引用的著作!

內容簡介

整整十七個月,伊恩·菲士拜克上尉費盡心機,仍未能使其上司關注他所目睹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斷發生的虐囚行為。當他終於決定向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揭發此事時,他提出了一個美國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中心問題:
我們是直面危險和不幸以維護理想呢,還是在犧牲的幌子下退縮,放棄保障個人權利的承諾?我的回答很簡單。如果我們在不幸和挑釁面前放棄理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擁有那些理想。我寧願戰死也不願放棄哪怕是一丁點的“美國”理念。
但此理念究竟為何物? 喬治·W.布希以美國價值觀——自由和民主的名義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國內外對他的批評也是基於價值觀,攻擊其欺騙了整個國家,發動了一場非正義的戰爭。美國所恪守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在《這才是美國》一書里,著名的外交政策研究專家安瑪麗·斯勞特女士優雅而又富有激情地闡述了美國立國的基本原則: 自由,民主,平等,正義,寬容,謙卑和信仰,大膽展望了一個在國內外都能恪守其價值觀的美國。
作者簡介 安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前美國國際法協會會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對外關係委員會理事。2007年度托馬斯·傑佛遜法學界傑出獎獲得者。 本書是其最新著作,位列《華盛頓郵報》2007年十大好書。另著有《一個新世界秩序》(A New World Order)。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導論
第一章 自由
第二章 民主
第三章 平等
第四章 公正
第五章 寬容
第六章 謙遜
第七章 信仰
結論: 導航之星
致謝

對本書的評論

《南方都市報》書評人 焦建
所謂常識,和經典一樣,就是那些幾乎每個人都會不假思索的提到,但卻很少有人真的能夠說得清清楚楚的東西。太多的時候人們喜歡用主義和名詞講道理,但這種缺乏理解和說明的敘述,僅僅只是言辭而已。
近些日子,有兩本書試圖為我們梳理這種“因為熟悉所以導致的近乎無知”。其中的一本書的作者是香港公共知識分子梁文道先生,取名為《常識》。早在200多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人潘恩寫作的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也取名為《常識》。梁先生希望能夠為我們做到的,應該也是廓清理念中的迷霧,幫助我們前行。
另外一本則也與美國有關,它的名字叫做《這才是美國》。如果說,梁文道先生的《常識》是為了激勵中國人生髮出原本沒有的“可欲”理念的話,那么,斯特勞女士的這本書為的是要幫助美國人重溫他們的建國理念,那些他們原本已有,但是已經一度被人遺忘的東西。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開始討論這些所謂“空疏”的理念問題,因為種種所謂“實際”的手段已經無益於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困惑和現實的苦惱。此時的我們,不得不重新拾起也許已經被人遺忘的理念,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如一個人如此,對一個國家,亦復如此。
今天的美國,看起來就不得不要再次重新討論這些問題。因為它正在遭遇一場空前的“認同危機”,它既不能說服自己的國民,也不能夠說服自己的夥伴和敵人。因為關塔那摩美軍基地的虐囚醜聞,因為深陷泥潭的阿富汗伊拉克局勢,美國911之後一度獲得的同情已經變成了質疑甚至是憎惡。這些感覺來自美國國土內外,一個天天喊著人權自由平等的國家,怎么會犯下這種醜行?而當今日益惡化的全球經濟危機,又使美國的華爾街成為了危機的誕生地。美國人所曾經引以為傲的過度寬鬆的自由市場經濟,卻成為了種種金融醜行的滋生地……
自從亨利盧斯自上個世紀喊出“美國世紀”,一旦美國遇到危機,這種觀念便要受到多方的質疑。如今的美國,已經失去了“美國世紀”的輝煌么?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已經是一個多次經歷危機,又多次重新復甦的生機之地。在這片土地上,有一些東西一直陪著它走過篳路襤褸,走過“光榮與夢想”,走過無數次危機。
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寬容。謙遜。信仰。它們是這個“山巔之國”皇冠上的寶石,它們就是美國的常識。
和200年前潘恩的常識鼓舞了美國人民進行獨立戰爭一樣,這本能夠幫助美國人民,“如何在一個危險的世界中堅守我們的價值”。登上《華盛頓郵報》2007年十大好書排行榜的這本書,暢銷似乎也證明了它所蘊含的價值。而歐巴馬對其理念的多次引用,在一個急需理想的年代裡,也成為了鼓舞人心的強心劑。
這是一本純粹講述理念的書,難以在此一一引述這些理念的具體含義。它們早就被人們講述了無數次,但區別就在於,一個是純粹的講述,一個則是擁有無數次實踐這些理念的深情回憶。美國人民的幸福就在於此,在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里,他們還能有所堅守和回憶。過去的種種告訴他們,眼前的麻煩事,其實只不過是考驗而已。因為美國也會犯錯,但美國的活力就在於,它可以從這種種錯誤中一次又一次的走出來。
對於一個並不理解美國人的外國人來說,為什麼要讀這樣的一本純粹討論美國價值觀念的書?假如我們不相信,美國所實踐的種種普世價值觀是值得學習的東西,那么這本書的確沒有理由讓人提起。但是,假如我們還認為,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還是一些可欲的理念,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過多的糾結與雙方的種種不同,而應該從美國最值得學習的地方看起。那些書中所記載的種種經驗和教訓,也將能夠成為我們所不可或缺的“共同的記憶”。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來說,我們很有必要問一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什麼是中國的價值觀?我們有沒有這種清晰的價值觀?假如全世界的國家都應該擁有它獨特的國家價值觀的話,我們希望被其他國家所認同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在一個危險的世界裡,問出並回答這些問題,的確是很有價值。
斯特勞女士為我們重溫了一次美國常識。也許缺乏語境和共同的歷史記憶,這種回憶並不能夠引起我們太大的共鳴(這跟潘恩的那本《常識》可能的確不會引起我們太大的共鳴一樣),但一旦我們能夠對此有所汲取,那么,它們就將不僅僅是美國的常識而已。因為,正如凱恩斯所相信的那樣,一旦以長遠的視角來看待歷史,那么“觀念的力量”總是會戰勝當時所不可一世的東西。即使你對這種力量可能依然還有懷疑,但這不妨礙它們擁有獨特的價值,以及永恆的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