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獎(透納獎)

特納獎

透納獎一般指本詞條

特納獎(Turner)被認為是歐洲最重要和最有威信的視覺藝術大獎,該獎以英國繪畫泰斗威廉·特納的名字命名,以發展和推動先鋒藝術為宗旨,獎金2.5萬英鎊。從1984年創立以來,英國電視第四頻道每年都對頒獎儀式進行現場直播。

歷史概況,評審組成,獎項啟示,獲獎藝術家,獲獎作品,

歷史概況

特納獎自1984年舉辦以來,至今年已經舉辦22屆。特納獎是為推動英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和表彰當代英國藝術的突出貢獻者而設,獎金為1萬英鎊。文學藝術界最有權威的獎項。
1987-89年,特納獎由Drexel Burnham Lambert公司提供贊助。
1990年,由於沒有新的贊助人,大獎暫停頒發一年。1991年,“第四頻道”成為特納獎的新贊助人,獎金增加至2萬英鎊。1991後,該獎減少了藝術家年齡限制5歲,從而50歲以下的英國藝術家都可參加。特納獎每年4月到5月底由公眾提名,評審委員在第一批候選人名單中確定提名,也可以增加提名。評審會選定四位候選人,參加歷年歲末在泰特美術館舉行的特納大獎候選人作品展。

評審組成

由“新藝術贊助人(Patrons of New Art )”和泰特美術館協商確定,通常是由一位英國展覽策劃人,一位英國藝評家,一位海外策劃人,以及“新藝術主顧(Patrons of New Art )”代表和泰特美術館館長組成,泰特美術館館長任評審會主席。在特納獎候選人作品展覽期間,評審會要舉行例會,選出本年度特納大獎的最終獲得者。以能夠更全面地反映英國當代藝術的狀況。以英國繪畫大師威廉.特納命名,每年授予一名50歲以下的英國藝術家或旅居英國的藝術家。該獎的設立是為了推動公眾對現代英國藝術發展的討論,目前已被廣泛譽為歐洲視覺藝術領域最重要、最有聲望的獎項。獲大獎者將得到2.5萬英鎊獎金,其他3位入圍者各得5000英鎊

獎項啟示

藝術探索沒有禁區

獲獎藝術家

1984年
Malcolm Morley(馬爾科姆·莫利) 203.2 x 417cm的畫布油畫《告別克里特》獲得大獎。
1985年
Howard Hodgkin(霍華德) 的44.5 x 53.5cm大小 木板油畫《我的一件小東西》獲得大獎。
1986年
Gilbert and George(吉爾伯特和喬治) 的242 x 202cm大小的攝影圖片《到來》獲得大獎。
1987年
Richard Deacon(理察·迪肯)的400 x 450 x 75cm大小的《致我的臉 1號》獲得大獎。
1988年
Tony Cragg(托尼·克拉格) 混合媒體〈〈喬治和龍〉〉獲得大獎,大小125 x 400 x 150cm
1989年
Richard Long(理察·龍) 陶土作品〈〈白色水線〉〉獲得大獎
1990年
1990年無人獲獎
1991年
Anish Kapoor(安尼先·卡普爾)的砂岩及顏料作品〈〈無題〉〉獲得大獎
1992年
Grenville Davey(格倫維爾·戴維) 鋼〈〈HAL〉〉獲得大獎,大小244 x 122cm each
1993年
Rachel Whiteread(雷切爾·懷特瑞德) 的作品〈〈房子〉〉獲得大獎,
1994年
Antony Gormley(安東尼·戈姆利) 鑄鐵作品〈〈檢驗一個世界觀(局部)〉〉獲得大獎,大小每件112 x 47 x 118cm,共五件
1995年
Damien Hirst(達米安· 赫斯特)用鋼符、複合玻璃增強聚丙烯、矽、密封劑、奶牛 小牛等創作的作品〈〈母與子 分離的〉〉獲得大獎
1996年
Douglas Gordon(道格拉斯·戈爾登) 的影像裝置作品〈〈罪人的懺悔〉〉獲得大獎,大小每件300 x 400cm,共兩件
1997年
Gillian Wearing(吉連·韋爾林) 的單通道有聲短片作品〈〈10-16〉〉獲得大獎,大小125 x 400 x 150cm
1998年
Chris Ofili(克里斯·奧菲利) 用丙烯顏料、油畫顏料、聚酯樹脂、象糞等創作的作品〈〈女人,請別哭泣〉〉獲得大獎,大小243.8 x 182.8 x 5.1cm
1999年
Steve McQueen(斯蒂夫·麥克奎因) 的16毫米黑白默片作品〈〈無表情的臉〉〉獲得大獎,大小4分30秒

獲獎作品

2000年
Wolfgang Tillmans的以男性小便和自瀆為題材的攝影裝置作品獲得大獎。他是第一位非英國人和首位攝影家獲得特納(Turner)獎,1968年生於德國雷姆沙伊德,沃爾夫岡·蒂爾曼斯說:“我自認為是一個政治藝術家,我要用鏡頭捕捉美麗與理想的世界。” 他的作品大多使用記實拍攝,但並非拘泥於記錄的真實,他通過藝術的構圖與模糊的敘事語言,形成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以通過攝影作品表達他對政治、無家可歸者、種族問題、青少年的權益等諸多社會問題的關注。而在獲得大獎後沃爾夫岡·蒂爾曼斯在東京接受TV採訪時說:“自己的人生中哪個部分真正值得珍惜,誰都不知道,被我們稱為日常性的生活,說不定是最重要的東西。雖然對我來說,只有一次的特別的東西,但他是記憶中不能留下來的,哪一個瞬間是真正有價值的,不能提前知道,所以,人生的哪一個瞬間,我都想嘗盡。”
2001年
由藝術家Martin Creed的作品〈〈作品227號 燈亮了.... 又熄滅〉〉獲得大獎,燈亮5秒然後熄滅5秒,馬丁·克里德的作品根植於極簡主義的藝術思想,在柔和文雅的外表下卻暗藏著顛覆性的機敏。他總是有意識地使用簡單的世俗的普通材料,藐視和顛覆傳統藝術思想,並試圖以此來“阻斷日益飽和的文化與視覺負荷”。馬丁·克里德說:“我想做一些東西。我不知道為什麼而作,但我想它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我想我是希望與他人交流的,因為我想說“你好”,因為我想表達自己,我想得到愛。”
2002年
2002年由藝術家Keith Tyson(基斯·泰森)獲得,Keith Tyson1969年生於Cumbria,1993年畢業於布萊頓大學,獲另類實踐(Alternative Practice)學士學位。探索人類生存的諸多困惑是泰森藝術的核心內容,而他的思考又常常徘徊在科學、哲學與幻想之間。在泰森的藝術中,常以素描、文字與各種現成品記錄他的思想發展軌跡,構成二維空間繪畫和三維空間物體不可分割的聯合體。然而,畫作是他的速寫本,每一幅作品都代表著他的一個問題,最終,這些問題又會以物體或機器來實現。Tyson將自己的創作方法稱之為"藝術機械",是一個複雜、具不為衍生的系統,能夠產生巨細靡遺的藝術方案。(Keith Tyson was born in Ulverston, Cumbria in 1969. From 1984 to 1993 he attended the Barrow-in-Furnes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the Carlisle College of Art, and the University of Brighton. He won the Turner Prize in 2002 for his exhibitions at the Venice Biennale, the South London Gallery, and the Kunsthalle Zurich. These shows demonstrated 'the playful energy, richness and breadth of content of his graphic work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to his machine sculptures.')
2003年
敏感孩子的困境
由藝術家雷森·佩里和他的作品《花瓶》獲得大獎,
佩里的獲獎作品是斥著性器官和暴力畫面的《花瓶》。他說:“人們通常把花瓶看作姨媽家廚櫃中的一件普通的裝飾物。實際上,它完全可以被賦予不同的意義。我的花瓶主要用來表現那些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正因為我的童年黯淡而悲慘,我希望兒童的生存現狀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2004年
由英國藝術家傑里米·得勒(Jeremy Deller)的作品《記憶桶》獲得大獎,《記憶桶》以多媒體藝術的形式,講述了他去年穿越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對當地文化的深入調查,並以此分析不同社會如何區別自我,發掘出一個與紐約文化不同的美國內陸小鎮文化,而這對於當代的美國政治文化有潛在的反諷作用。
2005年
由裝置藝術家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的題為“棚屋-船-棚屋”(Shedboatshed)的裝置藝術品獲得大獎,斯塔林把一座棚屋拆散,乘著它的構件在萊茵河上漂流,然後又把構件重新組裝為一座棚屋,斯塔林透露自己創作的理念是“一種思想方法的物理演示”.
2006年
2006年12月4日晚揭曉,抽象畫家托馬·阿布斯(TommaAbts)摘得今年特納獎殊榮,獲得2.5萬英鎊的獎金,她是繼女畫家吉蓮·韋爾林(GillianWearing)1997年摘得特納獎以來又一次得獎的女畫家,也是在1998年克里斯·奧菲利(ChrisOfili)後第一個專注於繪畫藝術的藝術家。 托馬·阿布斯在創作中用理性克制直覺,並總是在48X38的畫框中用丙烯和油畫顏料作畫,動筆時從來不知道結果是怎樣,而是在塗層的逐漸疊加中讓形態自然呈現,直到畫面各成分在被定義、隱藏和重新發現後變得“內在協調”起來。她將這樣得來的最後效果為“眾多隱藏在下面的圖畫濃縮”。“她作品中體現出一種嚴苛和始終如一的繪畫手法,通過在畫布上創作的親密又富有吸引力的畫面,她豐富了抽象繪畫的語言。”評審會如此評價阿布斯。
2007年
Wallinger憑藉作品《英國現狀》奪得2007英國特納藝術大獎。
Wallinger展出的是一件Brian Haw曾倡導的轟動一時的激進運動的“迷你”再現作品《英國現狀》(State Britain)。這件現實題材的作品被評審們稱讚為“直接、兼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和歷史意義”,融合了“以一個藝術家的視角與能力發布的人類最真摯的心聲,振聾發聵的喊出一個大膽的政治聲明”。
2008年
馬克·萊基痴迷於“菲利貓”和“辛普森一家”等流行文化中的卡通形象,並將它們加入影像作品,他的獲獎作品涉及了從電影到雕塑的多種元素。
萊基的勝利似乎是大眾的勝利,44歲的萊基喜歡用流行文化元素創造自己的作品,痴迷於“菲利貓”和“辛普森一家”等流行文化中的卡通形象,並將它們加入影像作品。這次在特納獎入圍展上展出的作品為影像《周圍的電影院》,記錄了藝術家繃著毫無表情的臉,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大談流行文化的情景;另一個影像作品則穿插運用了傑夫·庫恩斯著名的純潔無瑕的鋼兔子形象。萊基被稱為“當代花花公子”,他的“花心”折射出他對影像中蘊含的當代觀念和以雕塑形式出現的影像功能的探討。他的“混搭”路線除了套用在取材上,也包括對於不同載體的使用,如雕塑、影像和表演等。
2009年
2009年英國現代藝術獎——特納獎7日在倫敦泰特美術館揭曉,以創作複雜、充滿幾何圖形的壁畫而著稱的蘇格蘭畫家理察·賴特擊敗另外3名入圍藝術家,獲得這一殊榮。
賴特的獲獎作品《無題》是一幅有巴洛克風格的壁畫,畫中金色透明的圓形樹葉鋪滿整面牆。路透社報導說,這幅壁畫的美就像蜘蛛網那樣,閃閃發光但存世短暫。
2010年
蘇珊·菲利普斯(Susan Philipsz)憑藉她在克萊德黑色水域之上哼唱的蘇格蘭小曲獲得今年的當代藝術最高獎項——特納獎!
一年一度的特納獎頒獎禮在泰特美術館舉行。45歲的菲利普斯成了史上首位沒創造任何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獲獎的藝術家,她的獲獎作品是一件“聲音雕塑”——盤旋在家鄉格拉斯哥的克萊德河上的16世紀蘇格蘭歌曲Lowlands Away,這也是5月格拉斯哥國際藝術節的一件裝置,當時在格拉斯哥市中心三座大橋下面播放著這首歌的三個不同版本,唱著一個淹死鬼回來尋找愛人的故事。評審會認為“她的作品引起人們知性的和情感的反應”。歌聲為她贏得了2.5萬英鎊獎金,其對手包括Dexter Dalwood、Angela de la Cruz和Otolith小組,每個受到提名的藝術家將獲得5000英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