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老赴京

《送董老赴京》是詩人徐特立在1940年寫下的一組五言律詩。該詩表達了詩人對董必武即將遠赴重慶的離別之情,但更多地體現出了詩人心繫國家安危、惦念民族前途的博大胸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董老赴京》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十老詩選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徐特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董老赴京[1]
【其一】
雙足何時息,前瞻路尚賒[2]。
吾華警烽火[3],四海鬥龍蛇[4]。
不擬霜同鬢[5],唯將國作家[6]。
軺車駛京邸[7],秋菊正開花。
【其二】
萬國王冠落[8],吾京獨屹然[9]。
藺廉重好合[10],萁豆弗相煎[11]。
單調難成曲,群擎可柱天[12]。
佳音告黃帝,橋山且駐鞭[13]。
【其三】
妻老孤孫弱,長沙我有家。
寄書長不達[14],傳說被搜查。
報國何年邁[15],思鄉覺路賒。
尺書望轉寄[16],藉以慰天涯[17]。
【其四】
秩序分新舊[18],擴張事戰爭。
全球揮斧質[19],弱小盡犧牲。
幸勿貪機遇[20],圖存在更生[21]。
回思百年史,殷鑑即長城[22]。
【其五】
國是如船舵[23],風來緊把持。
偏差需警惕,暗礁早探知。
巢覆卵無幸[24],舟穿客悔遲[25]。
重心只一點,把握在乘時[26]。
【其六】
吾子賢參政[27],回京一矢詞[28]。
直言當侃侃[29],國事忌遲遲。
當局多賢達[30],同僚有舊知[31]。
一經見採納,人事轉天時[32]。

注釋譯文

[1]京:指重慶。因當時國民黨以重慶為陪都,故稱京。
[2]賒:遠,長。王勃始平晚息》詩:“觀闕長安近,江山蜀道賒。”此處指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
[3]吾華:吾,我們;華,指中國;吾華,即我們中國。警烽火:古代在邊地築高台,每隔一定距離即築一座,稱為烽火台,發現敵人入侵時,便燃火告警。此處指日軍入侵。
[4]四海:猶言天下,指全國各處。《書·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此處指世界各地。鬥龍蛇:龍蛇,比喻矛戟等武器。呂溫《代謝賜戟狀》:“武庫龍蛇,忽追飛於陋巷。”亦可引申為戰爭。鬥龍蛇,借指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5]不擬霜同鬢:指不用霜的白色來比擬人的白髮。
[6]唯將國作家:只把國事當作家事,為國家而努力。
[7]軺車:使者乘坐的車。京邸:邸,高官的住所。京邸,指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
[8]萬國王冠落:萬國,泛指許多國家;王冠落,王冠落地,指國家滅亡。1939年3月,希特勒吞併捷克斯洛伐克;4月,墨索里尼占領阿爾巴尼亞;9月,希特勒吞併波蘭。1940年4月,希特勒占領丹麥,侵入挪威;5月侵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6月侵入法國;11月侵入羅馬尼亞
[9]屹然:屹,山峰高聳;屹然,高聳的樣子。
[10]藺廉重好合:藺,指戰國時趙國的上卿藺相如;廉,指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廉頗自恃位高功大,瞧不起位在己上的藺相如,想侮辱他。藺相如以國事為重,一再退讓,終於使廉頗感悟,兩人重新和好。此處意謂國共合作,改變分裂局面。
[11]萁豆弗相煎:萁,豆秸。《世說新語·文學》載,三國時曹丕逼其弟曹植七步作詩,不成就要治罪。曹植遂七步成詩:“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處指堅持團結,反對分裂。
[12]群擎可柱天:群擎,大家一起舉;柱,柱子,此處用如動詞,頂的意思。群擎可柱天,大家一起舉起手來,天塌下來也可以頂住。
[13]橋山且駐鞭:橋山,在陝西黃陵縣城北,山上有黃帝陵;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且,暫且。駐鞭,停車。此句承上句意,講路過橋山,停車把好訊息報告給黃帝。
[14]寄書長不達:書,信;指寄出的信往往送不到。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5]何年邁:何必論年老。
[16]尺書:信。《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17]天涯:指遠在天邊的老夫人和小孫女。
[18]秩序分新舊:舊秩序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況;新秩序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日組成軸心國發動侵略戰爭,妄圖重新瓜分世界的狀況。
[19]揮斧質:斧質,古代的殺人刑具,斧用來砍,質用來墊。此處指德、意、日發動侵略戰爭。
[20]幸勿貪機遇:機遇,機會。指不要對國民黨反動派存有僥倖心理。
[21]圖存在更生:圖,謀劃;存,生存。更生,即自力更生。講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興起來。
[22]殷鑑即長城:殷鑑,殷朝滅夏,夏朝的滅亡就成為殷朝的借鑑。《詩·大雅·盪》:“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殷鑑即長城,指吸取其他國家滅亡的教訓,就是攻不破的萬里長城。此處指要吸取捷克、波蘭、阿爾巴尼亞等的亡國教訓。
[23]國是:即國事。
[24]巢覆卵無幸:無幸,不能倖免。鳥的巢已經被顛覆,就不會有倖存的鳥蛋了。《世說新語·言語》:“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此處指國家破滅後,家庭和個人也就完了。
[25]舟穿客悔遲:船破了,船上的乘客後悔也遲了。《後漢書·朱穆傳》:“夫將相大臣均體,元首共輿而馳,同舟共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
[26]乘時:猶掌握時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鍤基,不如待時。”
[27]吾子賢參政:吾子,指董必武,予,即先生;賢,有能力的人;參政,指出席參政會。
[28]矢詞:矢,陳述;矢詞,指出席參政會的發言。
[29]侃侃: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論語·鄉黨》:“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30]當局多賢達:當局,指參政會中人。賢達,有才能、德行、聲望的人,此處指參政會中的進步人士。
[31]同僚:在一處任職的官吏。此處指出席參政會的同事們。
[32]人事轉天時:即人定勝天,經過人的努力可以促使局勢轉化。《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創作背景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被迫宣布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抗日,徐特立奉黨中央的派遣,從延安湖南,建立八路軍駐湘辦事處,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1940年,八路軍駐長沙辦事處奉命撤銷,徐特立離開長沙,經桂林和重慶回延安工作。1940年10月,董必武擔任中共駐重慶代表團代表,離開延安去重慶出席國民黨召開的國民參政會議,徐特立讓他捎家書一封,臨行前,還特地寫了這六首五律送給董老。

作品鑑賞

這六首送行詩以“送董老赴京”為題,但全詩的思想內涵卻遠遠超出了送行本身的意義,字裡行間展現的是一位老革命家心繫國家安危、惦念民族前途的博大胸襟和他“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崇高革命精神。全詩將國事、家事、天下事融為一體,闡明了有國才有家、“巢覆卵無幸”的深刻道理,充分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深厚思想感情。
詩的第一首由送行寫起,讚揚了董老不顧年邁、不避勞苦、以國為家、為國奔波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由送行寫到了國家的局勢,歌頌了使國家團結、民族有望的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三首又由“國”寫到了“家”,抒發了自己不辭老邁的報國之心,以及對老妻弱孫的深沉懷念之情;第四首則由“家”寫到世界的局勢和古往今來的歷史教訓,意在救亡圖存,重新振興。第五首又由“天下事”轉到“國是”,寫有國才能有家,保家必須衛國,只有把握好時機和方向,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第六首則又回到詩開始時的旨意上來,寫對董老出席參政會的希望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樂觀態度和堅定信念。這六首詩始終貫穿著一個憂國憂民憂天下的主旨,但又絕沒有送行時的那種低沉凝重的情緒,而是充滿了樂觀豁達,激情洋溢,這裡有對董老的由衷稱頌,有對家人的遙思惦念,但更多的卻是對國事的憂思和關注,這種憂思和關注,從全詩的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來,沉實委婉,真切感人。
這六首送行詩將自然妥帖的比喻和深刻含蓄的用典熔於一爐,生動形象,耐人尋味,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如詩中以“警烽火”、“鬥龍蛇”、“王冠落”、“揮斧質”等喻國內外局勢;以“藺廉”、“萁豆”之事和“群擎可柱天”之喻盛讚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船舵”、“暗礁”、“巢覆卵無幸”、“舟穿客悔遲”等喻比國事安危及家與國的關係等,這些比喻讓人從字面的意義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人激勵、使人感奮,從中受到教益。詩中還以“不擬霜同鬢”、“秋菊正開花”來展現董老老當益壯、為國操勞的精神風貌,這既是對董老的讚譽,也是對詩人自己“報國何年邁”、“唯將國作家”偉大人生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徐特立(1877~1968),又名徐立華,湖南善化人。二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一九三四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徐特立文存》。
徐特立像徐特立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