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瘟神(毛澤東詩歌作品)

送瘟神(毛澤東詩歌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送瘟神》是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省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而創作的兩首七律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瘟神
  • 創作年代:1958年7月1日
  • 文學體裁:七律
  • 作者:毛澤東
電影視頻,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第一首,第二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 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手跡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手跡
千村薜荔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創作背景

當毛澤東得知江西餘江縣消滅了為害極廣的血吸蟲病時,作為共和國的締造者,一個時刻繫念著人民的領袖,他激動不已,徹夜難眠,感慨和熱忱化作了這兩首七律。

作品鑑賞

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顆偉大的心。一個殘暴的瘟君的覆滅,大大激發了一份磅礴的情。
送瘟神·簡譜 1送瘟神·簡譜 1
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赤誠之心和愛國愛民之情,閃射出了燦爛的藝術光輝。毛澤東是具有革命浪漫主義氣質的詩人,《送瘟神》二首便是其革命浪漫主義的傑作之一。在詩中,詩人的內心世界隨著神奇的想像、多變的畫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現實;既有科學,又有神話;既有對舊時代人民苦難生活的嘆息,又有為新時代人民壯舉的喝彩。情致高昂,想像豐富。詩人的才情得到了極致的展現,詩作的審美情趣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第一首

詩人回顧過去,描述了瘟神給中國帶來的無窮災難。首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抒發了詩人的悲憤心情。祖國的南方,向來以魚米之鄉著稱,這裡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可是,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竟使大好河山蕭殺黯淡,就連華佗這樣的名醫奈之不何。“綠水青山”與“枉自多”對舉,“華佗”與 “無奈”相聯,強烈的反差、對比,寄寓了詩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飽含了人民大眾多少苦楚!頷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千村”“萬戶”極言受災地域之廣,受災人數之多;舊中國到處是人的地獄,鬼的天堂!頸聯“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道出人民尋求解脫災禍的強烈呼聲。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人們尋遍長天,看過無數的星河。然而,年年歲歲慘況依然,苦難依舊,人們到哪裡去尋求幫助他們解脫疾病、消滅瘟君的救星呢?通過“坐地”“巡天” 的超凡想像,詩的尾聯引出了神話傳說中天河邊的牛郎:“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牛郎是勞動人民的化身神,他當然關心著人民的疾苦,要問“瘟神”肆虐之“事”。如何回答呢?詩人的答詞是:一切悲歡離合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了。這樣寫,人間天上渾然一體,極大地開拓了詩詞包容的時空領域和思想蘊含,寫出了舊中國帶給人民的災禍,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難容,不僅有力地結束了這一首小詩,而且巧妙地過渡到了第二首。

第二首

情緒熱烈、語調高亢,與第一首感情抑鬱、語義哽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聯“春風楊柳萬千條”二句即是一幅意氣飛揚的畫面。在經歷了冰封雪裹的嚴冬之後,新春大地萬物復甦,一片欣欣向榮。如今的南方春天,千萬條楊柳隨風飄拂,景象格外優美。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但在封建社會,這對於地位極其低下的民眾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即使是那些認識到了“民可載舟,民可覆舟”的明君聖主,也仍是站在歷史的對立面,把民眾當成負載自己功業的工具。集領袖與詩人與一身的毛澤東作為人民的兒子,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認識到人民的力量及其創造歷史的作用,因而寫出了“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詩句。這句詩,表達了毛澤東對人民民眾的期待與歌頌,也表達了毛澤東真正民主的人本思想。解放了的人民,確定了社會主人的地位,本質力量得到了淋漓的發揮,讓高山低頭,令河水讓路,將扼住人們命運的瘟神徹底消滅,這樣的人民是真正的神、真正的舜堯。詩人用一顆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心,唱出了熱情澎湃的心聲,一掃封建君主蔑視人民民眾、封建文人輕視百姓的歷史唯心主義陳腐見解,表達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對人民的關懷、推崇。
送瘟神·簡譜 2送瘟神·簡譜 2
頷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景物完全化為了情思,自然景物變得通人心、隨人意,人與美麗的景色交融一體。暮春的落花飄入水中,隨人的心意翻著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連同,就象專為人們搭起的凌波之橋,整箇中國呈現出一派興盛的氣象。此時的水和山,仍然是從前的“綠水青山”,可在舊時代,山河被瘟神糟蹋,雖多亦枉然。到了新時代,人人成為舜堯,山水也煥發青春,大地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面貌。
頸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歌頌了人民民眾改天換地的偉力。“五嶺”綿延在南方,“三河”奔騰於北國,這兩個地名,代表了整箇中國。不論在祖國何處,皆是銀鋤齊揮、鐵臂同搖,人民民眾的凌雲之志,山河動容。詩人以高妙的藝術手腕,只用兩句話就概括了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雄偉場面,令人嘆服。同時,詩句中還滲透了詩人“力拔山兮”的偉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進取意識。詩人“人定勝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詩句,閃射出了動人心魄的魅力。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