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鑒堂之華封貳尹任一首

《送李鑒堂之華封貳尹任一首》是清代詩人吳子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李鑒堂之華封貳尹任一首
  • 作者:吳子光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難得神交好弟兄,照顏古道最分明。
天留香雪旗亭壁,詩詠同袍范叔情。
兩袖清風餘鶴俸,十年舊雨感鷗盟。
遙知此去河陽縣,桃李花開春滿城。

作者簡介

吳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興,後因業師宋心珠(名其光)之貺,改今名,號芸閣,別署雲壑,晚年自號鐵梅老人或鐵梅道人。原籍廣東嘉應州,生於清嘉慶廿四年(1819),卒於光緒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時在家鄉熟讀儒家經典,博覽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屢試不進,遂於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後寄籍台灣淡水,以課館為業,暇則以詩文自遣。長於詩,尤長駢體。同治四年(1865)中舉,受知於台灣道台徐宗乾,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應淡水知府陳培桂聘,參與《淡水廳志》之修撰。光緒四年(1878)應聘主講文英書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莊呂氏新葺筱雲山莊,聘子光設教其中,賓主殊相得。從其游者除呂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謝頌臣及子光之侄吳師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學之士,盡萃於斯。筱雲軒藏書數萬卷,無所不備,吳子光曾為之作藏書記。逝後,呂家禮葬之,並恤其家,越年,復出資刻其書。王松《台陽詩話》稱其詩「專學晚唐」,「傑句名篇,美不勝錄。」從〈小草拾遺序〉可知其少時好賦,原存有古律賦百餘篇;中年後,以近體詩為主要創作對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閣博學多才,然一生遭際不佳,「欲伸其文章報國之志而不可得」 。於是,以東坡自況,名其文集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於光緒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詩作《小草拾遺》一卷。又著《三長贅筆》十六卷、《經餘雜錄》十二卷。則諸史緒論、書後題跋、古今詞語、詞林典實之類。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嘗輯其有關台灣史跡稿為《台灣紀事》,列為《台灣文獻叢刊》第三十六種。民國六十八年(1979)中華民國史跡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輯印為《吳子光全書》,民國九十年(2001)又由龍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遺》為底本編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