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叔賜赴福州幕府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兄弟;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南宋時期理學大家呂祖謙寫的《送朱叔賜赴福州幕府》這首詩,描繪了當時福州全城讀書的盛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朱叔賜赴福州幕府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呂祖謙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弟兄。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
[注釋]青衿:讀書士子穿的衣飾,代指莘莘學子。同袍:比喻同學友愛。
呂祖謙(1137年—1181年),字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祖籍山東,定居浙江金華,官至國史院編修。是南宋著名學者,與朱熹、張栻(南宋宰相張浚之子)合稱“東南三賢”,朱熹曾把兒子朱塾送到呂祖謙門下做學生。呂祖謙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先祖呂蒙正、呂夷簡、呂公弼、呂公著,都曾在北宋朝廷當過宰相。從他的曾祖到他的父親,家族中又出了多位朝廷命官。呂祖謙本人是南宋孝宗時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綜合當時各家學說,是浙東金華學派(婺學)的創立者。他又是哲學史上著名的朱(熹)、陸(九淵)思想論辯的“鵝湖之會”的組織者和主持人。可惜他40多歲就病逝了。
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春,呂祖謙的父親呂大器到福州擔任福建提刑司官員,呂祖謙隨父到福州求學,師從理學家林之奇,後來的歲月中,他與閩中學者多有交往。
呂祖謙的《送朱叔賜赴福州幕府》(有的版本寫作《登郡城》),是吟詠福州的一首名詩,歷來被廣泛引用,寫的是宋代閩都學風的盛行,滿街是書香人家。此詩大意是:在福州,路上碰到十個客人就有九個是讀書人,而且多半是同學或弟兄。最讓人回憶和懷想的是夜晚,街市橋邊,在燈火安寧的氣氛中,巷南巷北都會傳出讀書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