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瑤貶五溪尉

《送張瑤貶五溪尉》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肯定張氏才能,並安慰對方,表達關切之情。後四句展望別後,囑咐其勿因道路遙遠沉浮無定而嗟嘆消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張瑤貶五溪尉
  • 作品別名:送張瑤貶五谿尉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高適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張瑤貶五溪尉
他日維楨幹,明時懸鏌鋣。
江山遙去國,妻子獨還家。
離別無嫌遠,沉浮勿強嗟。
南登有詞賦,知爾吊長沙。

注釋譯文

①此詩敦煌集本作“三溪”,誤。張瑤,事跡未詳。五溪:地名。酈道元水經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一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漢屬武陵郡,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②維:敦煌集本作“推”。楨幹:築牆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楨,豎在兩旁障土的叫乾。用來比喻起決定作用的人或事物。《三國志·吳志·陸凱傳》:“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鏌鋣:即莫邪,指利劍。或謂春秋吳國人莫邪善鑄劍,故稱。
③去國:離開京城或朝廷。
④嫌遠敦煌集本作“辭遠”。
⑤長沙:指賈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詩以吊屈原。”此二句意謂張瑤此去五溪途經長沙,應有詩作憑弔賈誼。

創作背景

《送張瑤貶五溪尉》詩中有“去國”之句,“國”可指國都,則送別之地應在長安;從“沉浮勿強嗟”句看,詩人於仕途已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似乎既遭受過打擊,又對前途有熱望與信心,當可繫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秋去職封丘赴長安之後。

作品鑑賞

此詩前兩句高度肯定張氏才能,並安慰對方,今日雖然遭貶,有如聖明之時將人才高懸不用,但他日定為國家棟樑。三、四句以“去”“還”作對比,寫出張氏獨赴貶所的悽苦及詩人的關切之情。後四句展望別後,囑咐其勿因道路遙遠沉浮無定而嗟嘆消沉,此去南方五溪之地,應有好的詩作憑弔賈誼等人。
此詩節奏舒緩,音調雄壯,後四句尤為厚重,足見詩人對仕途之看法。結尾二句既以詩作相寬慰,也說明古往今來有才而遭貶之人甚多,蕭條異代,不必過於在意。

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