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年

送年

農曆正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俗稱“破五”,也稱“忌針節”,即“送年”的意思,送年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在膠東地區,正月初二日落以後(有些人在深夜),各家各戶相繼來到村頭或墓地,點燃蠟燭、香紙、鞭炮,向祖塋叩拜,送祖先回塋,表示大年已過。

破五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年
  • 別稱:“忌針節”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五
  • 流行地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 俗稱:破五
各地風俗,民俗特色,

各地風俗

在部分地區: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鬥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謂“燒了鬥神紙,個人尋生理”。
還有的地方: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之後,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在湖北宜昌,傳統習俗宜昌人過三天年,三天內有不做新鮮飯,不動刀、剪、針,不往外潑水等禁忌,垃圾堆在屋內,稱為“財寶堆積如山”、“關門守財”、“財喜盈門”;不向外潑水,稱為“財不外流”。初三傍晚開始做清潔,把存放在屋內的垃圾清掃出去,在大門口擺上香案,祭祀鳴鞭後,取下門前懸掛的柏枝“年寶”,當街燒掉,這個過程稱為“送年”。至此,三天內不做新鮮飯,不動刀、剪、針,不往外潑水等禁忌均告解除。婦女們解忌後第一件事就是拿剪刀、針線縫褲、襪,說是“要得富,先做褲”,“要得發,先做襪”。

民俗特色

農曆正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俗稱“破五”,也稱“忌針節”,即“送年”的意思,
過了這一天,一切都要恢復到節前的狀態了。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這一天稱為“破五”。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所謂“五窮”也叫“五鬼”,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農曆正月初五,相傳還是財神的誕辰。所以,祭財神“送窮”是這一天的重要活動。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婦女們在“忌針節”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