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過讚美友人來表達情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 類別:送別詩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出處:《全唐詩》卷176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
奕世皆夔龍,中台竟三拆。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
探元入窅默,觀化游無垠。
光武有天下,嚴陵為故人。
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
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
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
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

作品譯文

岑公是相門之子,有著謝安一樣的雅望。
世代都有騰飛的巨龍,中台級別的就有三人。
至人發達自有先兆,舉手高揖九州伯,卻不願意為臣。
無可奈何在天地直間,成為隱淪客。
大道貴在深得全真,飛龍有時也潛輝幽臥。
不妨趁此時探討宇宙人生奧秘,觀化神遊在無垠的宇宙之中。
光武帝擁有天下以後,嚴子陵作為他的老朋友,不願意為臣。
雖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陽的宮殿,也不願意放棄巢由樣的隱士身份。
我也曾經謝辭過明主,如今自稱傲慢而窮困之臣。
登高而思萬古,真想與仙人廣成子為鄰。
魯仲連為朋友能蹈海而死,難道他會接受賞賜,我還山以後就不屑再去官場問津了。
西風來了,我會像晉朝的宰相王導一樣搖扇遮鼻,不願意沾上官場的半點氣息。

作品評析

岑征君,即岑勛。此詩當作於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前後,與《將進酒》、《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大致同時。初次見面,把對方祖宗誇獎一番是李白常用的套路,此詩也不例外。初次見面就寫下如此多、如此激越、如此坦率的詩文,說明李白與岑勛的確是一見如故。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