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廳

迪廳

迪廳又名:disco舞廳

以舞蹈為主、和KTV最大的區別就是,迪廳都是蹦迪的,KTV是唱歌的。

但是,隨著現在的娛樂業的發展,很多KTV都結合了迪廳的功能,會在包房裡準備一些很嗨的歌,供客人們使用。而迪廳現在也多元化發展吧,有的迪廳還可以欣賞到別人的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迪廳
  • 又名:disco舞廳
迪廳概述,關於燈光,

迪廳概述

迪廳又名:disco舞廳
以舞蹈為主、和KTV最大的區別就是,迪廳都是蹦迪的,KTV是唱歌的。
但是,隨著現在的娛樂業的發展,很多KTV都結合了迪廳的功能,會在包房裡準備一些很嗨的歌,供客人們使用。而迪廳現在也多元化發展吧,有的迪廳還可以欣賞到別人的舞蹈。
現在的“舞廳”、“迪廳”、“歌廳”均是從舊年代演變發展而來,只不過現在的軟、硬所有條件都比舊年代優越,內外裝修富麗堂皇,呈現檔次;許多侍衛均以男士為主、服務周到。
關於迪廳的演變過程:
1、起初在70年代末的北京,有些條件、有點身份的(幹部、知識分子等院派類)以“家庭舞會”為主,空間煙燻火燎、瀰漫著污濁氣體,聽著靡靡之音,哼著小曲得意洋洋,跳著“貼面舞”俗稱“二步舞”,燈光調至很暗甚至不開燈,但並非為了省電,目的是為“幹壞事”覓方便;無條件、出身略卑的以“街舞”為主,持日本“板磚式”錄放機,條件略好點是兩個喇叭甚至四個喇叭錄放機,不管咋樣,窮歡樂,“光天化日之下”也算是光明磊落。無酒水。
2、約從83年始,發展到有組織地舉辦舞會,以各大院校、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化場所等為主,地點均設定在食堂、會議中心(室)、活動廳等,多以交誼舞,“快慢三步四步、十六步”等,“紳士”些的舞的便是“華爾茲”、“探戈”等。無酒水。
3、90年代,開始又增添了賓館、飯店包括社會單設(具有獨立性的場所)等娛樂場所,此時不僅能跳舞還增加了舞台表演、舞台卡拉OK等項目,個人即可上台舞又可歌的形式,無包房,均坐在公共大廳各自以圓桌為獨立圍坐且不用電燈,每桌以點燃蠟燭為照明工具邊交流、喝茶、飲酒邊娛樂,服務人員均為女士以不同程度的“跪式服務”為代表侍衛著來客。提供酒水。
4、2000年後至現在,劃分得較具體,“舞廳”~交誼舞、“國標”等為主;“迪廳”~蹦迪、搖滾、流行、火爆、時尚等為主;“歌廳”~KTV放聲歌唱為主。還派生出“會所”~食、沐、健、養、娛等多功能服務。服務人員均為男士。提供酒水。

關於燈光

迪廳不僅需要優質的音樂,而且更需要專業燈光來配合表演,點綴、渲染環境氣氛。要建立一個優秀的娛樂廳一定需要很好的燈光設計作保證,否則很難達到較高水準。通過安裝位置的選擇,將舞台和舞池全面照耀到。燈光照顧的區域主要是舞台和舞池,並輻射到整個大廳。通過合理運用各種燈光效果以烘托具有很強節奏感的氣氛,渲染音響的震撼效果。一般燈光與音響的配合使迪廳達到一個高潮的熱鬧氣氛,給人一种放松,活躍的感覺。燈光套用既要考慮歡快熱烈的狂歌勁舞,又要能與輕歌漫舞時柔和緩慢的夢幻效果配合,使整個系統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對於燈光的選擇不能像白熾燈那樣給人過於平淡的感覺,但是又不能像十二點的太陽給人一種致命的灼熱感覺。迪廳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是一種壓力的宣洩與釋放,所以迪廳的設計要適當的誇張,尤其是燈光要在不過於刺激人的眼睛的基礎上稍加誇張,絢麗一點,給人那种放松的感覺,有種想要放縱的感覺。
迪廳中音樂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音樂可以給人的聽覺一美的享受,讓人的精神瞬間好起來。中式迪廳音樂的選擇一般以POP風格,因為POP音樂的風格就是簡單,樸素而且狂野。一直是中國人所喜愛的。
像迪廳裝修中顏色的選擇也是十分需要下工夫的,一般的迪廳多以神秘的黑色,喜慶的紅色,還有珠光寶氣的藍色為主。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將娛樂場所從小眾的、神秘的、奢侈的、曖昧的色彩中解脫出來,有了規模的市場基礎,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並且喜歡上甚至依賴上這種娛樂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