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

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

《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托萬·基揚。本書是一部歷史學家的集體傳記,講述了一個從分散虛弱走向統一強大的民族的精神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
  • 原版名稱:《AutoineGuilland,ModernGermanyandHistorians,London:Jarrold&Sons,1915》
  • ISBN:9787301168097
  • 頁數:281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內容簡介:19世紀是歷史學的世紀,19世紀也是各種政治思潮和政治運動層出不窮的世紀。無論是沉靜如水的蘭克、還是激情似火的特賴奇克,都在關注自己時代的核心政治主題——民族統一運動。安托萬·基揚的作品不僅生動地描繪了那個時代德國最傑出的歷史學家們的學術研究、個性特徵和表達風格,更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對現實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熱情(passion)、抱負(ambition)和渴望(aspiration)。他們以自己的歷史研究從觀念上重塑了德意志民族意識,使康德的“舊德國”變成了俾斯麥的“新德國”。
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
然而,這一過程的代價是什麼?安托萬·基揚以他不安的預言警醒人們:史學工作者在關注現實、運用歷史時承擔著何種道義責任?歷史研究是否能夠、如何能夠達致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之間、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協調?

媒體推薦

在法國,很久以來,我們一直以為德國歷史學家是公正的。但是,我們錯了,他們的學問欺騙了我們。
——安托萬·基揚

作者簡介

安托萬·基揚(AntoineGuilland,1861-1938),師從法國歷史學家布列爾·莫諾(GabrielMonod),1895-1929年擔任瑞士蘇黎世邦理工學院(法語)歷史學與地理學教授。

目錄

譯者的話
導論
第一章先驅者
第一節尼布爾
第二節列奧波德·馮·蘭克
第二章特奧多爾·蒙森
第三章海因里希·馮·聚貝爾
第四章海因里希·馮·特賴奇克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文摘

但是,德國的歷史學家們把現實主義政策看作是唯一正當的選擇,他們忽視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真理:人類處境的所有進步都是由以下偉大的思想家們帶來的,這些人洞悉世界的矛盾和不幸,他們轉向了另一面,構想並向人們證明世界可以更美好、更公正、更幸福。正像阿爾貝·索雷爾說的,我們應將以下思想歸功於這樣的思想家們:“權利觀念來自對不公正的現實的思考,所有有關人類尊嚴、良知的觀念都來自對狂熱迷信的混亂狀況的思索。”
根本上說,德國的歷史學家們對這一真理的認識是模糊的,儘管他們有一套歷史哲學,但這只是讓他們去證明強力和欺騙的合理性,他們總是試圖證明,強力與道德價值不可分割,這個世界的盛大戲劇說到底是使得功業更具光輝。再者,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在討論普魯士的巧取豪奪的合理性的時候,遠不是把這歸因於利益法則,而是以他們高超的詭辯技巧費盡心機地讓他們的同胞逃避對欺詐的譴責。
我們必須提防這樣一種認識:德國歷史學家們對法國大革命的仇恨完全是由這一事件的理想主義特徵引起的。我們必須考慮到,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情緒,一些人是因為恐懼,而另外很多人則是出於嫉妒。
“我本來很願意承認法國人的要求是正當的”,安希隆(Ancillon)曾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其他民族中看到由此帶來的危險的話”。這是柏克式的呼喊,而所有普魯士的歷史學家也都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是的,因為他們的國家,因為他們鐘愛的制度,他們害怕這場革命,這種由恐懼造成的仇恨經常表現在他們身上。
在19世紀那個開明的德國,要找出幾個真正同情甚至對法國抱有公正看法的人——學者、作家、畫家——是件悲哀的工作。也許我們可以指出幾個人——如蘭克曾認為笛卡兒(Descartes)是“一個深刻而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