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蘭朝鮮族鄉

迎蘭朝鮮族鄉隸屬依蘭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西鄰通河縣,北接鐵力市和伊春市。巴蘭河縱貫全境。哈蘿公路由南境通過。鄉政府駐地隔江距縣城3公里。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迎蘭鄉,舊名“廟街”,因屯西有廟而得名。原屬湯原縣管轄。東北淪陷後,隸屬日升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由湯原縣劃歸依蘭縣管轄,設定和平區,後改為第十一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迎蘭鄉。1958年10月,改稱迎蘭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迎蘭鄉。同年10月,改為迎蘭朝鮮族鄉。朝鮮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23.3%。

行政區劃

迎蘭鄉全境地處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北岸,北部為山區,山勢陡峭,奇峰競立,巨石突兀,自然景色十分壯觀;南部巴蘭河下游兩岸為沖積平原,建有迎蘭、自興、和平3條幹渠,是依蘭縣水稻重點產地。全鄉總面積6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1萬畝,農業機械化程度居全縣前列。鄉辦工業有農機修配、制磚廠等。松花江渡口是溝通南北兩岸的交通樞紐。全鄉共轄迎蘭、中原、吳家、石豐、永樂、安樂、永興、團結、自興、宏石、小營盤、煙筒山、滿天星、劈山嶺、新建、和平、開發、新發、育林、北新、雙灣、光星、新林、北方等24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93人;滿、回等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5%。鄉政府駐地迎蘭村。
鄉境東北部的四塊石山,是東北淪陷時期(1936—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六軍的密營地及中共北滿臨時省委駐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