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鄉

迎新鄉

迎新鄉地處安州區西南邊沿,西與綿竹市拱星鎮連界,北與雎水鎮相鄰,東南與秀水鎮、河清鎮接壤,距安州區行政中心花荄鎮35公里,東北有乾河子,西南有白溪河,地形由北向南呈長方形。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轄7個村(臥龍、皇覺、大溪、七一、銅鑼、月峰、馬靈)一個社區(紅牌樓社區)。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地理座標:東經104°17’,北緯31°28’。人口140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迎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7個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816
  • 地理位置: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 面積:22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人
  • 車牌代碼:川B
歷史沿革,人口數據,經濟發展,農業建設,農業結構,農業基礎,文教衛生,教育建設,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建圖前分屬白溪、睢水兩鄉管轄。1953年從白溪、睢水兩鄉劃出部分村,建立迎新鄉,以去舊迎新之意命名。鄉駐地在太平庵(現七一村駐地)。1958年合併建立秀水人民公社,l959年歸屬睢水公社,l962年因水利矛盾糾紛,由睢水公社劃出4個村,白溪公社劃出3個村,建立紅旗公社,公社駐地設在紅牌樓。1981年更名為迎新公社.1983年恢復迎新鄉。1987年拆鄉合鎮.併入河清鎮。1989年又恢復迎新鄉。
迎新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3323

6867

6456
家庭戶戶數
460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3317
家庭戶男
6862
家庭戶女
6455
0-14歲(總)
2521
0-14歲男
1307
0-14歲女
1214
15-64歲(總)
9567
15-64歲男
4968
15-64歲女
4599
65歲及以上(總)
1235
65歲及以上男
592
65歲及以上女
64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016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909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3034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業總產值實現2875萬元,比上年增長9.15%;糧食總產量達到1.1萬噸,油料總產量達到89噸,生豬出欄1.8萬頭,小家禽達到54萬隻,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704元,比上年增加342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0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53萬元。?
2005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109萬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工業總產值1207萬元,比上年增長20.6%,農業總產值3902萬元,比上年增長7%糧食總產量10327萬噸;油量總產量900噸;生豬出欄1.8萬頭,小家禽61萬隻,人均純收入2940元,比上年增加236元,新引進規模企業2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0萬元,實現稅收15.5萬元,比上年增長80%。

農業建設

農業結構

2004年,全鄉優質稻種植面積2900畝,其中銀絲粘和香稻50畝,並在皇覺、馬村兩村進行示範性水稻制種280畝,制種農戶每畝增收500餘元。在皇覺、七一兩村繼續擴大稻後菇種植38畝,並成立種菇協會,使種菇農戶每畝增加經濟收入2500餘元。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2500餘人。?
2005年,在臥龍發展年產50噸鮮菇和木耳的種植場一個,皇覺村種植藥材青蒿107畝;在月峰、銅鑼、馬靈建立種蛋鴨養殖基地,年養殖規模在2.4萬隻以上。大溪村利用河灘地成片種植西瓜500畝,七一村發展年出欄生豬300頭的養殖場一個,馬靈村推廣水稻制種128畝,全鄉推廣種植優質稻2000畝。全年共輸出勞動力3000餘人,增加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

農業基礎

2005年,在大溪、七一兩村推廣小機井和微水工程。在月峰、銅鑼、馬靈、皇覺、臥龍5個村改造溝渠25000米,改造山平塘2口,沉井15口,村組道路10000米。

文教衛生

2004年,全鄉有線電視發展步伐加快,銅鑼、馬靈兩村有線電視全面開通,用戶達到730戶,比上年增加420戶,組通率達到60%。大溪組通工程全面竣工,新增電話用戶119戶,全鄉電話用戶達到1200餘戶,電話組通率達到100%。中國聯通農業信息網正式啟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投資30餘萬的皇覺村聯合國小校全面建成使用,實現了聯合辦學;投資20餘萬元的鄉國中校學生公寓正在籌備。?

教育建設

安縣迎新鄉國小校位於安縣迎新鄉集鎮,學校占地面積27畝,現有教職工24人,教學班11個,在校學生552人。共有校舍建築面積323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面積2045平方米;其它功能用房1185平方米)。學校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等共價值28餘萬元。
規劃安縣迎新國小在原迎新國中校址上進行重建(迎新國中撤併到秀水民興初級中學),重建後的安縣迎新鄉國小屬一所公辦寄宿制國小,學校服務半徑6公里,服務人口近12000人。該校擬定辦學規模為12班,能容納學生600人,其中住校生360人。
學校規劃占地27畝,一期建設項目如下:
新建教學綜合樓1幢,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計畫投資180萬元。

社會事業

2004年,全年兌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1.56萬元,發放定補金7.2萬元,為困難農戶解決發展生產資金1.5萬元,最低生產保障金1.26萬元。計生政策全面落實,全鄉的人口自然增長率1‰。殯葬制度改革,死亡人口火化率達到100%。
2005年,打好扶貧攻堅戰,對全鄉106戶221人,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貧困戶和殘疾人家庭落實各項幫扶資金3.5萬元,送種子25斤,化肥10噸,衣物180件,改造、新建房屋16間500米方米。幫扶困難民眾170戶。2007年8月,以“三建”、“五改”為主要內容的大溪村扶貧工程項目實施完工,並通過省、市、縣驗收。教育事業進一步鞏固,全鄉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籌資50多萬元,新建學生公寓866平方米,學生食堂達到規範標準。衛生防疫事業全面發展,鄉衛生院投入10多萬元新建婦產科業務用房1000餘平方米。村級醫療站醫務人員分別接受縣級業務培訓。投資3萬餘元新建機關場鎮街道公廁。全面防控血吸蟲病,對馬靈、臥龍兩村共6個村民小組5萬平方米的有螺面積進行了集中滅螺。嚴控“生豬5號病”“水稻稻瘟病”等疫情,對所有豬、牛羊注射預防疫苗1-3次,控制“5號病”的流入和外延。對全鄉13000畝水稻進行稻瘟病防治。計生工作卓有成效,向72名獎扶對象發放獎勵金43200元,全年計畫出生人口70人,實際出生79人,人口自然增長繼續為負增長。廣播電視暢通,全鄉廣播高音點85處,堅持常年播音300天,年新裝有線電視225戶,有線電視總戶數達1010戶,組通率達75%。民政優撫按時發放,全年發放復退軍人定補10萬元,臨時救濟400餘人,救助金和物資6萬餘元,解決特困戶建房資金2.5萬元,發放低保金1.22萬元,發放五保戶直發金4.7萬元。殯葬改革走上正軌,火化率為100%。保險防災意識增強,全年推廣辦理人、財兩險700餘戶,投保額5萬餘元,300多不同類型的受災戶獲得保險賠付5萬餘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