辵

辵讀音是辵(chuò ), 從?>,乍行乍止、走走停停也。辵同(zou)用作偏旁,俗稱“走之旁”,簡稱“走之”。

另解:辵讀音是辵(chuò ), 從部多一划,從下部,意為三人或是多人一起行走。如:“道”字解,即為有一個頭引領大家一起走在前進的路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辵
  • 拼音:chuò  
  • 注音:ㄔㄨㄛˋ 
  • 釋義: 走走停停, 跑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方言集匯,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辵
chuò ㄔㄨㄛˋ
走走停停。【按:此說來自《說文》,非本義。】
◎ 跑。
拼音:chuò 注音:ㄔㄨㄛˋ 部首:辵,部外筆畫:0,總筆畫:7五筆86&98:EHU 倉頡:HHHO 鄭碼:PDII 筆順編號:3332134 四角號碼:208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FB5

方言集匯

◎ 粵語:coek3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cok7 [客英字典] chok7 [海陸豐腔] chok7 [寶安腔] cok7 [梅州腔] chok7

詳細解釋

辵:會意字,從彳,從止。“彳”表示行走,“止”表示停下,所以“辵”的意思是忽走忽停。
小篆 辵小篆 辵
【按:在古文字中,”彳“是街道的象形,這是其本義,可引申為行走,但這裡理解為本義更恰當。”止“是人腳的象形,也可引申為行走。“止”表示停下,是後出的義項,用在這裡是錯誤的。所以辵字會意為:人行走於街道上。《說文》的解釋並非本義。】
小篆 辵小篆 辵
〈動〉
偏旁寫法為“
忽走忽停;步履躊躇[walk one moment and stop the next]
辵,乍行乍止也。——《說文
奔走,疾走 [run]
辵,也。——《廣雅》
辵chuò 1.忽走忽停,步履躊躇。 2.超越,不按階次急走而下。 3.奔走,疾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辵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0
《廣韻》醜略切《集韻》敕略切,並音㲋。《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注》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從彳從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𧺆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注。

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辵
乍行乍止也。從彳從止。凡辵之屬皆從辵。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醜略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