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溫度

農田溫度,征農田中近地層範圍內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包括表層土壤溫度、水田溫度、近地氣層、作物間空氣溫度以及作物體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田溫度
  • 外文名:Farmland temperature
  • 釋義:農田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 意義:生物的重要環境因子
正文,

正文

表征農田中近地層範圍內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包括表層土壤溫度、水田溫度、近地氣層、作物間空氣溫度以及作物體溫。通常以開爾文 (K)或攝氏度(℃)表示。是反映農田小氣候條件的重要環境因子。
測量農田溫度的儀器常用水銀或酒精溫度表。測定土壤表面層溫度用地面溫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溫度和地面最低溫度表;測定土壤不同層次的地中溫度用曲管地溫表、直管地溫表和插入式地溫表,近來還發展了各種形式的隔測和遙測的電測溫度表,以及利用紅外測溫儀、紅外掃瞄器測量植物、土壤和水體的表層溫度。
農田溫度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土壤表面或作物層中某高度面吸收或放射太陽輻射能而增減熱量。增加的熱量少部分傳向土壤深層,大部分直接與近地面大氣層發生交換並調節農作物環境的熱量。農田溫度易受耕作措施的影響,農業生產實踐中多採用灌溉、鬆土、鎮壓壟作或溝種來改變土壤熱特性以調節土壤溫度和活動層的溫度。
土壤溫度 是生物的重要環境因子之一,有周期性(年、日)變化和非周期性變化。土壤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作物播種和出苗早遲、分櫱消長、越冬安全,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有機物質的分解
各種作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土壤溫度條件下播種。土壤溫度高,種子發芽較快;但若土壤溫度過高,發芽太快,呼吸消耗過多,則幼苗不壯,且易致種子內有機養料變質,失去發芽能力或出土後燒苗。土壤溫度(包括水田泥溫)過低則種子不能發芽。低溫濕潤的土壤條件還容易造成爛種、爛芽,或使種子失去發芽能力。當土壤溫度降低到作物受害的臨界值以下時,幼苗易受低溫危害。因此春季提早播種常因溫度太低需要採用人工保溫育苗;盛夏播種則因溫度太高,需要採用遮蔭或噴水降溫等措施
土壤溫度不僅直接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而且影響根系對水分和礦物營養的吸收、運轉和貯存。一般說,植物根系比植物的地上部分要求溫度略低。若兩者一致,有些作物生長不良,甚至不開花。
越冬作物,特別是禾穀類作物分櫱節的生命力與3~5 厘米深處的土壤溫度關係極大。土溫若低於作物分櫱節所能忍受的臨界溫度,分櫱節即受凍害,甚至導致植株死亡。凍融交替也易使作物受害。作物凍害常和凍土深度有關。凍土深,春季氣溫回升後表土融化,植株地上部分恢復生機,但根系仍處於凍土層中,不能吸水,植株易受生理乾旱危害。
土壤溫度對微生物活性的影響也極明顯。多數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要求有15~45℃的溫度條件,超出這個範圍,微生物的活動就受抑制,從而影響土壤中的腐殖化過程礦質化過程。溫度高時有機質分解快;溫度低則分解慢。
水田溫度 包括水溫和泥溫,其對植物的影響與旱地土溫基本相同。但其變化規律則與旱地有異。水面的反射率小,熱容量大。水面反射的能力隨太陽高度角而不同,反射後剩餘的部分為水層所吸收,從而使水溫提高;其中一部分熱量傳到水層以下,使泥溫上升;同時水面大量蒸發,耗去許多熱量。因此水層對近地面層氣溫可起調節作用。由於水的熱容量大,白天水層增溫緩慢,夜間降溫亦慢,溫度變化較旱地緩和。在同樣條件下,白天水田溫度比旱地偏低,夜間則偏高,變幅較小。水田溫度的變化還與水層深度有關。淺水層吸熱散熱快,溫度變化大,深水層變化較緩和。泥溫的變化與其上的水溫變化相似,但日變化更為緩和。
作物體溫 是影響作物發育及產量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作物的體溫,可表征其本身的熱量狀況。植株的果實等器官的溫度各不相同,一般以葉溫代表作物體溫。在水分供應充分的條件下,植物蒸騰作用正常,植物葉溫與氣溫接近。當葉溫高於氣溫時,表示植物水分平衡被破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