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配送

農產品配送是指由專業的餐飲或送菜公司採用專業、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和大規模的統一採購、源頭採購形成品種、價格、數量、質量上的突出優勢,為各企業單位、學校、工廠和自營餐廳的客戶或其他餐飲服務企業配送所需的肉類、蔬菜、豆製品、主副食品及調味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產品配送
  • 優勢:品種、價格、數量、質量
  • 政策: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
  • 配送問題:配送水平農產品採購配送效率
農產品物流配送的內涵是指按照農產品消費者的需求,在農產品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或其他農產品集散地進行加工、整理、分類、配貨、配裝和末端運輸等一系列活動最後將農產品交給消費者的過程。其外延主要包括農產品供應商配送和超市連鎖配送兩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農產品配送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者的專業協會等配送主體向超市、學校、賓館和社區家庭等消費終端配送農產品的過程,而後者主要是經營農產品的超市由總部配送中心向各連鎖分店和其他組織配送農產品的過程。
農產品物流是以農業產出物為對象,通過農產品產後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配送等物流環節,做到農產品保值增值,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由於農產品本身特質,以及產銷地域廣闊分散的特點,對農產品物流規劃、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這個物流過程是目前農產品實現市場價值的關鍵環節。作為現代物流的新業態,農產品物流統一組織貨源,進行檢驗檢疫、整理清洗、分檢包裝,根據定單要求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完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服務,具有安全、高效、便利的特點[1-2]。在農產品物流整個過程中,農產品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農產品配送中心是連線農產品生產基地與消費者的中間橋樑,其選址方式往往決定著農產品物流的配送距離和配送模式,進而影響著農產品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
一、農產品配送流通政策
(1)關於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
(2)重慶出台補貼政策支持農產品配送建設。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農超對接工作的意見》,為保障農產品流通,重慶市將大力支持農產品配送建設。農產品物流企業建100噸以上冷凍冷藏庫,將獲每100噸10萬元補貼。《意見》計畫對冷鏈物流發展予以補貼。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100噸以上冷凍冷藏庫,將獲每100噸10萬元補貼。批發市場、超市新建1000噸以上的冷凍冷藏庫,每1000噸容量補貼50萬元。
二、新時期下農產品配送新模式
1. 農超對接
農超對接,指的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定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台。“農超對接”的本質是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共贏。
2. 農社對接
農社對接,指的是農戶和消費者達成意向性協定書,由農戶向社區的消費者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社區搭建平台。“農社對接”的本質是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社區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實現農民、消費者共贏。
3. 農貿對接 
農貿是色香味網研究中心提出的新興概念,因為當前情況下農超對接、農貿對接未來5-10年還在發展期,不能完全滿足和完整調控市場。各地政府都在城市裡建立了大大小小許多農貿市場,以供居民選購各類農產品。比如成都規劃就有大小500多個農貿市場。農貿市場的多以小商小販或個體戶經營,自行到二級批發市場採購幾十種蔬菜以供居民需求。如果由於專門的配送公司直接供給這些市場,一可以集約化資源,二可以分工細化,三可以集體採購成本降低,真正降低菜價。跑完最後一公里!不過,這個需要一個強大的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
4. 農居對接或農家對接
農居對接或農家對接一般針對白領階層、家中有老人、小孩、孕婦等家庭,以及中高收入家庭。主要配送淨菜、營養套餐菜系、有機蔬菜、有機農產品、有機禽蛋、有機肉類。
最近幾年正在探索的B2C電子商務蔬菜配送正是針對這些人群。
三、當前政府社會和企業行為
北京市籌建“農產品統一配送聯盟”,北京市9成以上社區菜市場都是從新發地、水屯、八里橋等幾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個體商戶每天分頭去批發市場進貨,彼此間沒有協調溝通,既浪費時間,增加運輸成本,還造成了交通擁堵。北京市商務委透露,正在整合供需信息和物流配送企業,籌備建立“農產品統一配送聯盟”,通過批發市場商戶直接對接餐飲企業、社區菜店等,減少二級批發環節。
四、當前農產品配送問題
(1)配送水平問題
1 缺乏規範化的農產品配送運輸、包裝行業標準,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2 配送企業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品牌化的農產品配送企業現有的生鮮農產品配送企業,從事配送活動的企業是蔬菜批發個體戶或經紀人等,他們對如何保證配送的安全意識普遍不足。
3 未建立完整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信息平台。
(2)農產品採購問題
1 採購批量小導致的價格偏高。
2 採購環節,倒手次數過多導致價格偏高。
3 批發商貨物積壓導致的浪費。
(3)配送效率問題
1 貨車限行。由於城市市內限定貨車通行的時間,因此限制了廂式貨車作為配送車輛的市內配送,出現了“客車貨運”的現象。
2. 最後一公里難題,價格翻倍。造成菜賤傷農,菜貴傷民。中間流通賺錢。
(4)農產品損耗嚴重
“我國農產品的"收穫後損失"驚人!糧食每年產後損失率超過8%,果蔬損失率更逼近20%。粗略統計,僅每年糧食的損失量就高達500億斤。”7月初在北京舉辦的“2012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現代農業產業投融資峰會”上,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張天佐透露的這些數字,讓人們開始關注“收穫後損失”糧食、果蔬在存儲、運輸等環節發生的損耗。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糧食產後損失率低於3%,果蔬為1.7%-5%。
“大約35%農產品損耗在物流過程中,導致農產品銷售半徑小,很難長距離運輸,也限制了農產品進出口大宗貿易,雲南的優質農產品要想更大規模地‘走出去’拓展國內外市場,亟需建立一個高起點、標準化、國際化的冷鏈物流服務系統。”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物流節舉辦的冷鏈物流專題會議上,雲南星長征投資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羅十紅演講時進行分析。
目前,我國水果和蔬菜總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溫物流,品種也僅限於一些經濟效益比較高的水果,而已開發國家一般在80%左右。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果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至30%,而已開發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國果蔬在保鮮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至2%。
五、農產品配送問題解決方案。
(1)在生鮮農產品配送整個供應鏈上加強食品的安全生產監控。
1是在生鮮農產品配送鏈上游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安全生產監控。
2.在生鮮農產品的各大批發市場上加強食品的安全檢測
3. 在生鮮農產品配送末端的各大大小小的超市、餐飲店、零售商加強安全檢測和監控
(2)、建立新的農產品配送供應鏈並不斷完善已有的一些農產品供應鏈。
1.以外資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引入優良的農產品品種,按照一定的技術操作規範,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農產品加工後全部返銷國外。
2. 以中外各類企業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在農戶和國外消費者之問,有中外各類型的企業,從事與農產品相關的經營活動,在農戶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它們成為供應鏈的中流砥柱。如何構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理想模式,可借鑑國外的做法。
(3)加強農副產品流通過程中信息平台的建設和不斷地改善,最大限度的達到信息的透明化。
由於在整個農產品的供應鏈上,由於信息平台建設的缺陷,或者信息服務的不完善,等造成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化,使得在整個供應鏈上,在這條鏈上的所有人只能看到這條鏈上某一環節的信息。而不能夠看到所有的信息。如果在這個平台上加上一些現代的信息技術,如GIS、RFID、ERP等,可以對整個供應鏈的過程進行監控和定位。
(4)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構建一體化物流供應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