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門地理

農業部門地理農業地理學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門地理
  • 外文名:無
  • 解釋農業地理學的組成部分
  • 學科:農業
定義,研究內容,發展歷程,

定義

是以農業各部門(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水產業)或單項農業生產(如水稻、小麥、棉花、養羊等)為對象的農業地理研究。

研究內容

主要研究內容有:①綜合分析與評價制約農業部門(或作物)地域分布的自然、技術和經濟條件;②研究農業部門(或作物)的地理分布特點及其形成變化過程;③分析各農業部門間及其與其它國民經濟部門間的聯繫、結合方式與特點;④研究農業部門(或作物)的生產水平、增產潛力與增產途徑;⑤研究農業部門(或作物)的地域分異規律,在此基礎上劃分農業部門(或作物)的地域類型或部門區域,並提出發展方向和措施。其目的不僅為深入探討農業生產的分布規律打下基礎,而且為農業各生產部門制定規劃和指導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發展歷程

農業部門地理研究在西方發展較早。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初期,德國恩格布勒許特(Th. H. Engelbrecht )關於北美洲、熱帶以外地區、印度、俄國、德國等農作物地理分布和圖集的一系列著作即是代表。在中國,20世紀30~40年代農學家和地理學家開始對大豆、馬鈴薯、水稻、棉花等作物分布區域進行研究。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20 世紀80年代以來,農學、地理和農經學家,配合全國農業區劃,開展了種植業、林業、牧業、水產業及主要農作物區劃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