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屬於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學科群,由農業部批准於2011年7月成立,依託廣東省農業科學院,2016年1月獲得批准建設。現有固定人員54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19人;期中博士12人,碩士26人,本科17人。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緊緊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這一關係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開展檢測與評價相關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主要任務是圍繞“污染物機理”開展研究,明確“重金屬累積與遷移規律”研究方向,開展重金屬消減與阻控技術研發,構建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並形成示範。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
1、重金屬價態分析技術:對不同價態的砷、汞、鉻、鎘等重金屬開展穩定、快捷的前處理技術研究,提高前處理的提取率,減少前處理過程中不同價態間的轉化;建立不同價態砷、汞、鉻、鎘等重金屬同時測定方法,從提取方式、色譜柱選擇、儀器條件篩選等方面研究共同檢測條件。
2、農產品中重金屬遷移轉化與歸趨規律研究:研究砷、鉛、鎘、汞、鉻等重金屬在農產品中結合殘留機理與遷移轉化的化學、生物學規律;研究不同種類農產品對重金屬的吸收規律,以及同種植物不同部位對重金屬吸收轉化的規律,篩選重金屬低積累品種;開展農產品重金屬源解析與污染特徵研究。
3、重金屬在農產品中遷移轉化機理研究:從分子水平研究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遷移轉化過程及反應機制,解析多形態轉化過程及其生物有效性;開展重金屬及其不同形態在土壤-蔬菜系統中的殘留富集規律及調控研究。
4、重金屬在農產品中累積的影響因子和阻控技術研究:基於產地土壤、農產品、投入品、污染源等基礎大數據,探索區域及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匯耦合關係以及時空變化規律,探究主要影響因子及其作用機理;研究典型農田土壤生物對重金屬的毒性回響與解毒機理,確定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標誌物和風險評估方法;研究矽硒耦合對蔬菜重金屬吸收的抑制規律,開展鈍化劑的篩選與研製。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通過條件建設與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金屬污染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與學科群其他學科合理實現全國性和區域化科學布局,形成上下聯動的科技體系,合力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關鍵技術問題,保障農產品產地環境和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推動農業產業健康發展。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技術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