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氣候變化與農業相互作用機理,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及其調控,農業產地環境演變、農業污染監測與預警,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退化農業生態系統修復等研究。實驗室重點學科發展方向包括:氣候變化與農業相互作用機理;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及其調控;農業產地環境演變、農業污染監測與預警;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退化農業生態系統修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
  • 外文名: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主管部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

研究方向

氣候變化農業影響及農業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機理——生物生長發育對氣候變化的回響過程和適應機理,氣候變化農業影響的模擬和評估,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評價,土地利用等對土壤碳匯的影響,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加固碳潛力的技術與政策。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識別與減災機理——氣候變化背景下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新特點和新規律,災害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不同農業生態類型區農業氣象災害防災減災機理與方法,災害風險分攤與管理。
農業面源污染物控制機理與循環利用技術——N、P等農業特徵污染物遷移轉化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污染物排放特徵與入湖入河負荷,污染物源頭削減、遷移過程生物吸附消納和末端循環利用模式與技術,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清單。
產地環境監測評價和保護修復——產地環境要素質量演化的成因與機制,產地環境質量評價與分區分類管理,污染物生物物理及化學修復機理及技術。
農業生物多樣性利用與退化農業生態系統修復——農業生物多樣性對維持和修復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的作用機理,退化生態系統的生物修復,外來生物環境風險識別與控制,生物多樣性利用與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模式。

發展歷史

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1年,作為農業環境學科群綜合性重點實驗室被列入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學科群”建設體系,學科群建設體系是分學科以綜合性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以專業性和區域性重點實驗室為骨幹、科學觀測實驗站為延伸的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體系。

科研條件

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是農業部組織行業科技創新、凝聚和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科研條件先進的重要基地,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緊密銜接。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組織開展農業領域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通過3-5年建設,力爭使實驗室達到國家重點實驗室要求。強化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逐步建設成為國際合作與交流基地。構建和完善農業環境領域學科體系,促進資源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動。通過實驗室建設,為農業環境學科和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與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