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意在為貫徹落實2007年中央1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將有關事宜作出該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
  • 年份:2007年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意在為貫徹落實2007年中央1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將有關事宜作出該通知。

檔案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林)、畜牧、農機、漁業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農墾總局:
兩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級農業部門紮實工作,創新機制,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構建了“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農戶”的科技成果轉化快捷通道,受到廣大農民和科技人員的普遍歡迎。
為貫徹落實2007年中央1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2007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責任感
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係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既是政府履行公益性推廣職能的內在要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需要。各地實踐表明,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符合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實際,滿足了分散的小規模經營農戶的科技需求,促進農科教緊密結合和農村和諧發展。
各級農業部門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下稱“科技入戶工程”)為抓手,促進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實現科研與推廣的結合;
促進科技人員紮實開展技術服務,實現推廣與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的結合。
二、理清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理念,以糧食主產區和優勢農產品為重點,以培養一大批覺悟高、技術強、留得住的科技示範戶為核心,以專家網路體系為技術來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全面構建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通道,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1.2007年農業部在300個縣、市、區、旗(以下簡稱“示範縣”)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圍繞優勢農產品和一村一品,在糧食作物、畜牧、經濟作物、園藝作物、漁業和農機等領域組織實施,培育25萬個科技示範戶(以下簡稱“示範戶”),輻射帶動500萬農戶。各地可參照建設地方科技入戶示範縣。
2.在四川省綿陽市7縣區、河北省石家莊市7縣區、山東省臨沂市10縣區、河南省周口市9縣區和安徽省宿州市4縣區開展科技入戶整市推進工作試點,每縣(區)培育500名以上的示範戶。
3.圍繞“一村一品”發展需求,在農業部確定的1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聯繫村,每村培育和造就10個左右覺悟高、技術強、留得住的科技示範戶,並輻射帶動全村農戶。
4.示範戶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入戶率達到100%;農產品產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長10%以上,單位產量節本10%以上;不同行業和連續支持的示範縣可根據實際提出具體指標。
5.繼續探索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科技入戶的有效途徑與模式,引導農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民綜合素質,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
三、突出重點,切實抓住關鍵環節
科技入戶工程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規範管理、注重實效、創新機制、開放運行的原則,採取政府組織、分級負責、以縣為主的管理方法,要突出抓好五個關鍵環節。
(一)組建技術專家隊伍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示範重點和產業,面向社會選聘專家,分別組建科技入戶工程專家組,並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整。
示範縣要堅持整合資源和面向社會開放的原則,公開招聘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的骨幹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和農業龍頭企業、協會等社會力量及廣大科技人員參與競聘。
(二)遴選科技示範戶
採取農民自願申報、村民小組推薦、鄉鎮統一評議和張榜公示、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方式遴選科技示範戶。要建立示範戶檔案,加強對示範戶的管理,對難以承擔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示範戶要及時進行調整。
(三)推介發布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農業部推介發布了2007年60個主導品種和30項主推技術(農辦科[2007]2號)。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結合本地實際,發布本地區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專家組按照推介發布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制定具體的推廣實施方案。
(四)抓好示範片建設
示範縣要以示範戶為基礎,在每個鄉鎮都要建立示範片,讓技術指導員不出鄉鎮、農民不出村組,就能看到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與示範。
(五)確保技術到位
一是做好科研與推廣的對接。部省專家要帶成果、帶技術與實施縣對接,加強對技術指導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技術指導員的服務指導能力。
二是切實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入戶。技術指導員在各級專家組的指導下,制定示範戶分戶技術指導方案,採用“手把手、面對面”的方法進行指導。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明白紙、技術講座光碟等方式,開展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培訓,並向輻射戶和全村農戶擴展。技術指導員全年累計入戶時間不少於100天,要做到關鍵環節主動入戶,突發事件及時入戶,技術諮詢隨時入戶,並按要求填寫好《技術指導員手冊》。
三是物化補貼入戶。圍繞推廣套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結合示範戶的具體情況,選擇科技含量高的物化技術(如優良品種、優質化肥、病蟲防治用藥、作業機具等)用於補貼,促進示範戶帶頭採用優質、高產、高效、節約的新品種、新技術。
四、完善機制,提高科技入戶效率
(一)實行專家組技術負責制
各級專家組全面負責科技入戶工程的技術指導工作。專家組組長召集專家會議,研究解決有關技術方面的問題,並向同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業部專家組負責擬訂全國科技入戶工程行業技術實施方案,篩選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指導、檢查、督促省專家組工作;
省專家組負責擬訂省科技入戶工程技術實施方案,篩選本省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審核縣技術實施方案,指導、檢查、督促縣專家組工作;縣專家組負責擬訂縣科技入戶工程技術實施方案,協助遴選示範戶,評審技術指導單位的技術工作方案,落實各項技術管理措施,指導、檢查、督促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開展工作。
(二)實行技術指導員包戶負責制
技術指導員在專家組和技術指導單位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作,每個技術指導員負責指導20個左右示範戶。負責制定示範戶指導方案,指導示範戶進行主導產業的生產,並提供其它相關產業的技術服務及主要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信息,提供農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知識等方面諮詢。
(三)實行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制
示範戶要及時、主動向周邊農戶傳播生產經驗、技術和信息。每個示範戶承擔輻射帶動20個周邊農戶的義務。用輻射帶動的滿意度作為考核示範戶的重要指標,引入淘汰機制,對示範戶進行嚴格的動態管理。
(四)實行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
每個示範縣一般連續支持5年左右,對示範縣實行滾動管理。實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隨機抽樣、電話問卷調查等“盲考”方式,以農民滿意度為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對專家、技術指導員、示範戶和示範縣進行績效評價。
根據電話抽查、現場察看、日常管理等綜合評價的結果,對示範縣進行排序。對排名前三位的示範縣進行獎勵,對排名後三位的給予黃牌警告,連續兩年黃牌警告進行淘汰。各示範縣對達不到要求的技術指導員和示範戶也要實行淘汰,並按照規定程式及時補充。
五、統籌安排,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一)籌備階段
2007年2月底之前,全面總結2006年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情況;確定示範縣、調整或組建專家組、遴選示範戶、選聘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篩選推介發布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召開行業技術工作會議,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制定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方案、編印技術資料等。對於農業部新農村建設100個示範聯繫村的科技入戶工作,各省農業廳要單獨制定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
從2007年3月初到2007年10月底,圍繞科技示範戶能力建設,“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抓戶”,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推廣套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開展以示範戶為重點的主體培訓,兌現“物化技術”補貼,進行項目監督檢查,綜合管理,組織現場交流等。
3月初到4月底,我部將結合春季田間管理,開展“推進科技入戶、奪取夏糧豐收”為主題的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和組織2萬名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生產一線,在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服務,為奪取夏糧乃至全年的糧食豐收提供科技支撐。各地要制定落實方案,結合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大力開展相關活動,並及時將活動開展情況上載中國農業科技入戶網。
(三)總結階段
從2007年11月初到2007年12月底,按照《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管理辦法(試行)》、《農業科技入戶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進行項目總結,自下而上逐級報告,開展績效評價,進行項目驗收和檢查,形成驗收總結報告。
六、強化管理,完善各項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組建和完善領導小組,加大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加強對科技入戶工程的組織領導。要制定切實可行實施方案,精心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切實保障專家開展工作所需業務經費和技術指導員進村入戶的工作經費。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廣泛動員各級農業推廣、教學、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專業協會以及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科技入戶工作。
(三)強化項目監管
實行責任目標契約制,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技術指導員和科技示範戶之間要分別簽訂責任目標和技術服務契約,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加強項目監督和檢查,建立和完善上下聯動和雙向監督機制,通過電話抽查和實地檢查等方式對技術服務內容和質量進行督查;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防止濫用挪用;對工程實施中的有關信息,除需保密外,均應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四)構建長效機制
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積極探索科技入戶的有效模式,認真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制定並落實扶持和激勵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科技入戶工作的積極性,建立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套用得快捷通道。
(五)做好信息交流和宣傳
充分利用中國農業科技入戶網,加強對基礎數據和動態信息的採集、開發和管理,編好各種技術交流資料和信息簡報;通過《農民日報科技入戶專刊》以及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科技入戶工作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優秀典型和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