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一、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概況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依託華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和生物質能源學校重點學科進行建設。現有固定研究人員45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中級8人、初級4人,引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具有博士學位41人、碩士學位4人;已形成一支年齡、專業和職稱層次結構合理,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隊伍。獲國家級項目40多項、省部級項目50多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9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發表SCI論文120多篇、EI論文22篇。現有實驗室總面積2800m,擁有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0台/套。
二、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要成效
(一)發展定位與學科建設
1.發展定位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針對我國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的關鍵問題,開展套用基礎和套用技術研究,為能源植物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在能源植物種質創新、生物質資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從根本上解決生物質能源技術體系中生物質資源不足、轉化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等難題;通過條件能力建設,提升自身分析檢測設備水平,強化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加強科技問題的研究,促進行業科技創新,建設成為我國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的重要創新研究平台。
2.學科建設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室圍繞農業生物質資源和生物質能源化技術與裝備研究方向,強化學科建設。在利用邊際土地規模化種植多用途非糧能源植物,修復礦山及受污染土壤,培育新型生物質資源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以能源植物等生物質資源為原料,利用生物化學和熱化學轉化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聯產高值產品技術與裝備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結合本實驗室學科建設,通過資源整合還建立了廣東省高校生物質能源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森林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州市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平台。
(二)產出貢獻與效用影響
1.獲獎成果(國家、省部級)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獲得省部級獎3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共有2項,包括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第二單位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2.論文,標準、著作等智慧財產權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共發表論文260多篇,其中SCI 120篇、EI 22篇、中文核心期刊85篇;出版專著6本;獲授權發明專利19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獲新品種10個;制定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1項。
3.科企合作與技術培訓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積極開展科企合作,近年來分別與廣東華鼎新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茂源糖業有限公司、佛山正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嘉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科企合作關係,成功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工程化開發,為企業提供了先進技術和工藝,轉化年收益近億元。此外,為菊葉薯蕷種植戶、甘蔗種植戶、農技人員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等舉辦培訓班15場次,培訓人數500餘人。
(三)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
1.學術帶頭人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君教授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和廣州市科技計畫等項目,推廣種植能源與藥用植物---菊葉薯蕷達5萬畝,建成年產5萬噸生物柴油示範工程,開發生物乙醇、薯蕷皂素、生物柴油等產品,產值達10億元。本實驗室陳曉陽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林業首批跨世紀學科與技術帶頭人”,並獲“林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學術帶頭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清文,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持國家948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每年積極參加學科群會議,對實驗室發展、學術方向把握、評價考核等提供了有效指導並發揮重要作用。
2.團隊建設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擁有一支覆蓋土壤學、環境科學、植物學、林木遺傳育種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化學工程和農業機械化工程等專業,以學科帶頭人、科技骨幹、高水平管理人才為核心,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正高職稱19人。核心成員陳曉陽、謝君、蔣恩臣、王清文、曾曙才等實驗室骨幹分別在教育部林學專業指導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學術機構任職,他們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是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3.人才培養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制定了英才引進政策,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從國內外引進各類不同層次的人才共8人,包括從東北林業大學引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清文和從澳大利亞引進李駿教授。本實驗室2011-2015年,累計培養人才161人,其中博士32人、碩士129人;為農技人員、甘蔗種植戶、菊葉薯蕷種植戶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舉辦培訓班15場次,培訓人數500人。本實驗室2011-2015年,承擔國家項目43項,獲經費4821.8萬元;承擔省部級項目51項,獲經費2075萬元。
(四)資源共享與運行狀態
1.共享平台建設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承接農業部可再生能源學科群科研任務,利用邊際土地規模化種植多用途非糧能源植物,修復礦山及受污染土壤,培育新型生物質資源,並利用生化轉化和熱化學轉化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高值產品,建立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技術平台。根據依託單位的實際,制定科研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共建共享制度,建立了高效的數據、信息、智慧財產權、儀器設備的共享平台,包括有能源植物種質資源評價、生物質轉化大型儀器共享平台。建成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技術集成示範工程與平台,實現了新型農業生物質資源開發,及其高效轉化和高值利用的產業化。
2.開放課題設定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2011-2015年,共設定開放課題12個,合計總經費59萬元,內容涉及能源植物分子育種、農林生物質資源的高效轉化和高值利用等。開發課題主要資助與本實驗室研究方向相關的年輕科研人員。
3.運行狀態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自啟動建設以來,運行良好。根據學科群工作規則,積極爭取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開展創新研究,每年定期召開學術會議和實驗室工作會議,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定期舉辦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本實驗室立足廣東服務華南地區,現已成為我國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領域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和集成示範推廣為一體的重要創新基地。
(五)研發條件與制度文化
1.實驗條件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用房總面積達2800m2,儀器設備總價值達3000萬元,其中單台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0台/套,價值2000萬元,能基本滿足研究工作的需求。本實驗室儀器設備運行管理制度健全,與依託單位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台對接,儀器設備使用率高。
2.運行管理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以農業部對專業重點實驗室的具體要求為目標,實行實驗室主任負責制、學術委員會制和嚴格評估制等實驗室內部管理機制。組織開展區域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究,接受綜合性重點實驗室的業務指導,指導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和運行。依託單位優先支持本實驗室工作,在條件、人員配備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定期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並進行考核,按要求報送年報。
3.科研環境建設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建立了符合科技創新規律、重大成果產出需求和科研道德規範要求的實驗室創新文化,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學者來實驗室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合作研究及短期工作,通過國內外學術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科研氛圍。舉辦國內學術會議,並邀請國內外同行來實驗室講學,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並受邀作報告。
“十三五”建設思路與建議
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在“十三五”期間的建設,將繼續按照已制定的長遠規劃緊密圍繞我國農業資源、能源、環境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瞄準國內外前沿,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學科群發展的需要,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強化學科建設和產業支撐,解決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針對生物質能源學科建設和華南地區發展的科技需求,以套用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究為主,為能源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並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轉化成果產生社會經濟效益,提出有價值的諮詢建議;在能源植物種質創新、生物質資源合理利用,及其相關理論和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我國農業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質資源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加強與本領域國際知名實驗室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顯著提升科研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