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德孟

農德孟

農德孟,男,岱依族(中國稱為壯族),1940年9月11日生於越南北太省,前越共總書記。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上,農德孟當選為越共中央候補委員,1989年3月當選為中央委員。他在1991年7月越共七大、1996年7月越共八大上都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1998年1月起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德孟
  • 外文名:Nong Duc Manh
  • 別名:儂德孟、儂德命
  • 國籍越南
  • 民族岱依族
  • 出生地:越南北太省
  • 出生日期:1940年9月11日
  • 職業:林業專家,越南共產黨總書記
  • 畢業院校:河內中央農林中專
  • 主要成就:首位經差額選舉的總書記,頒布《反貪法》規定官員申報個人資產。
  • 政黨:越南共產黨
基本信息,簡介,從政經歷,當選原因,評價,主要政績,“河內之春”,反腐任重道遠,領導幹部“三化”,對華關係,概述,中越關係現實基礎與未來遠景,

基本信息

簡介

農德孟(Nong Duc Manh) 1940年9月11日出生於越南北太省納星縣強利鄉,岱依族人(中國稱為:壯族)。1958年4月參加革命,1963年7月加入越南共產黨。農德孟河內中央農林中專畢業,長期從事林業工作,1966年至1971年在原蘇聯列寧格勒林業學院留學。
N&ampN&amp
1958年至1965年在基層林業單位工作。1972年至1974年在北太省林業廳工作,之後到阮愛國黨校學習。1976年至1997年曆任北太省省委委員、北太省林業廳副廳長和廳長、北太省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省委副書記、省人民委員會主席、省委書記、中央民族部部長、第八屆國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和第九、十屆國會主席等職。
1986年12月在越共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89年3月在越共六屆六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1991年7月在越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96年7月在越共八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負責國會工作。1998年1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2001年4月22日在越共九屆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越共中央總書記
農德孟於1994年2月和2000年4月率越南國會代表團訪華。2001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他作為越共中央總書記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1年4月22日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兼任越共中央軍事黨委書記。2003年4月來華進行工作訪問。2006年4月25日連任,是越共四人領導核心(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理、國會主席)之首。
2011年1月18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閉幕,越南第十一屆國會主席阮富仲當選為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未當選越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退出越南最高領導層。

從政經歷

農德孟1940年9月11日出生於越南北太省,1963年加入越南共產黨,曾在原蘇聯留學。1976年至1992年,歷任北太省省委委員、省林業廳副廳長和廳長、省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省委副書記、省人民委員會主席、省委書記、中央民族部部長和國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先後任越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1992年9月起,他連續當選第九屆和第十屆國會主席。2001年4月,在越共“九大”上農德孟以“全票”取代黎可漂當選為新一任越共總書記。
農德孟的當選應該說頗讓人有些“意外”,因為黎可漂在1997年12月越共八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越共總書記後實際在位時間只有不到三年半,尚未完成5年的完整任期,黎可漂也因此成為自1976年越南統一以來除長征以外在職時間最短的一位越共最高領導人。農德孟的“異軍突起”除了與黎可漂當政時期種種政策方面的失誤之外有關外,農德孟自身所具有的諸方面有利條件也對其最終問鼎總書記的寶座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越共在黨內大力提倡逐步實現領導幹部的年輕化和專業化,一大批年富力強並擁有專業技術技能的幹部相繼被提拔到重要的領導工作崗位。農德孟本人當選越共總書記時年方60歲,屬於越共黨內沒有參加過越南戰爭的新生代,且他早年曾在前蘇聯列寧格勒林業技術學院學習,擁有林業工程師的技術職稱,符合越共領導幹部年輕化和專業化的客觀需要。而黎可漂作為越南黨、國家和政府“三駕馬車”式集體領導體制中唯一一位年過7旬且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領導人,其政治前景無疑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農德孟年輕有朝氣,在政治上持溫和的中間立場,傾向於改革,為黨內各方所接受,被稱為“穩健”的改革派人士,善於彌補各方矛盾,處事靈活,是越共黨內開明的務實派。他還有在地方和中央長期的工作經驗,為官清廉正派。在其擔任越南國會主席期間,在他的領導下,作為越南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國會加強了對政府的工作的監督,在農德孟的要求下,國家電視台多次對國會重要會議和國會對政府部長的質詢進行實況轉播,由此改變了國會以往在老百姓心中“橡皮圖章“的印象,使國會成為“公平、民主、有活力的論壇”,在越南當時沉悶的政壇颳起了一股清新之風,農德孟本人也由此深得黨內外幹部和民眾的一致信任,其才幹和工作能力也受到老一代領導人的賞識。
2001年2月,越南中部高原地區的部分省份相繼爆發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抗議示威活動,而由於農德孟本人出身於越南少數民族之一的岱依族,在發生少數民族騷亂後的關鍵時期選擇這樣一位少數民族出身的領導幹部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對於團結越南各族人民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因此,農德孟成為越共建黨70年以來第一位具有大學學歷和少數民族出身的總書記。
農德孟2001年成為新一任越共總書記後,繼續越南的革新進程,改革事業各方面均有所突破。

當選原因

農德孟之所以能在2001年四月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越共新“掌門人”,除其已具備擔任這一職務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和要求外,農德孟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殊條件,對其最終問鼎總書記寶座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農德孟本人具有年齡上的優勢,同時有學歷、有知識,符合越共所大力提倡的領導幹部年輕化、專業化的用人標準。農德孟當時不到六十一歲,年輕、有朝氣、精力充沛,屬於越共黨內沒有直接參加過越南戰爭的新生代。與此同時,他還是越共建黨七十一年以來首位具有大學學歷的最高領導人。至此,越南黨、國家、政府的三個最高職務都已由具有大學學歷的幹部擔任。
越共九大前農德孟在越共十八人政治局中已排名第四,僅次於黎可漂陳德良和潘文凱,在黨內擁有相當高的政治地位,這為他進一步晉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農德孟1940年9月11日出生於越南北滂省納星縣強利鄉的農德孟,其成長經過、奮鬥歷程、政治生涯,和絕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的政治履歷基本相似,自人生早年時期即參加革命併入黨:農德孟在1958年4月參加革命,於1963年7月加入越南共產黨。
農德孟農德孟
農德孟出生於越南北部,符合越共黨、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地區分配的基本原則。現任國家主席陳德良和政府總理潘文凱分別來自越南中南和南部地區,因此黨的總書記按慣例和傳統要相應地由北方人擔任,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農德孟無疑符合這一基本條件。
農德孟本人在政治上持溫和的中間立場,傾向於改革,易為黨內各方所接受。農德孟本人一直被外界視為穩健的改革派人士,屬黨內開明務實派。越南高層希望通過此舉進一步向外界顯示越南繼續革新開放進程的決心,吸引外國投資。
由於農德孟本人出身於越南少數民族之一的岱依族,因此在當時發生少數民族騷亂後的關鍵時期,選擇這樣一位少數民族出身的領導幹部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對於團結越南各族人民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農德孟也因此成為越共建黨七十一年以來首位少數民族出身的總書記。
自從2001年4月農德孟出任越共總書記之後,世人都很關切他把越南引向何處。農德孟有專業背景,而不是來自越共的意識形態領域。因此,那些希望政治和經濟改革的人對他寄予厚望。農德孟在被視為“政治黑馬”的同時,也被人看作越南改革的希望所在。因為農德孟在擔任國會主席期間,他公開批評政府的聲調越來越高。

評價

在越南的政治雙軌制中,真正掌握權力的是越共,農德孟顯然為越共樹立了一個更為現代化的形象。由於農德孟以異乎尋常的速度顯露頭角,有人猜測他是越南國父胡志明的兒子。當有美國記者問他這個問題時,農德孟曾詼諧地表示:“越南人民都是胡志明主席的兒子。”
農德孟穩健而波瀾不興的政治經歷足以表明,他是一位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政治領導人,與他的前任——黎可漂得以登上越共總書記的火箭式躥升,有著明顯不同之處。
但農德孟與眾不同、最為重要的特別之處乃在,其出身背景是來自一個越南境內最大的少數民族──岱依族,而不是占據越南人口絕大多數的最大民族──京族
恰如前蘇聯最強勢的領導人史達林並非俄羅斯人,而是喬治亞人一樣。這一點,讓農德孟看似平靜的政治生涯,又多了一絲傳奇色彩。
從學養經歷來看,農德孟又有著明顯的專業技術背景。畢業於河內中央農林中專的農德孟,曾作為一名稱職的林業工程師,在林業部門的基層單位工作長達八年之久,與中國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人的理工科學習生涯和工作經歷非常相似。農德孟還與江澤民一樣,有過留學前蘇聯的學習背景,1966年至1971年曾在原蘇聯列寧格勒林業學院留學。
農德孟為人溫和謙恭,儀表風度文質彬彬,能言善辯重視理論工作,深受各界好評。
在農德孟看似平淡無奇的政治履歷表中,人們還是可以發現一個有跡可循的事例,那就是農德孟曾從第八屆國會的一個民族委員會副主任,一舉躍升為第九屆國會主席,說明農德孟確實具有一定的創造奇蹟的政治爆發力,而時任越共總書記的杜梅對農德孟青眼有加,大力提攜。
九之後,正是已經退居幕後擔任越共中央顧問一職的杜梅,在關鍵時刻的“臨門一腳”,讓農德孟得以取代任期不足一屆的黎可漂,成為越共歷史上除胡志明外最為年輕、也是第一位來自少數民族的中央總書記。
對於中越關係,2005年底,農德孟在與胡錦濤的會談中主動提出,越南黨、政府、人民十分重視按照十六字指導方針和“四好”精神,發展同中國全面、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使“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的雙邊關係更加鞏固。
越南黨和政府願同中方一道努力,把頭等優先發展越中兩黨兩國關係視為一貫政策,全面推進越中友好合作關係向前發展,使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
不僅僅是越南的過去與未來而引人關注,它的領導人──越共歷史上除胡志明外最為年輕,同時也是第一位出身於少數民族的中央總書記農德孟,也備受矚目。

主要政績

“河內之春”

長期以來,越南共產黨和中國一樣一直強調經濟改革,避免直接提及敏感的政治改革。1979年,越共第一次接受了私營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概念,並在海防等一些農村地區試行了分田承包。1986年,進一步提出了“革新開放”,其主旨在於確立以經濟改革為中心,包括在農業上實行承包制,在工業上擴大企業自主權,放寬商品流通控制等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1989年越共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是一項長期政策”。越共八大更進一步指出“商業化生產與社會主義沒有衝突,是人類取得的成就,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和之後都有存在的必要”,2001年越共九大,最終出台了越南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概念。經過20年的經濟改革,人民的溫飽問題很快得以解決,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制約改革進一步深入的政治瓶頸也逐漸顯露。以農德孟為首的越共中央認識到經濟改革的深化必須與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為依託。正如農德孟在越共十大的報告中所說的,越南社會經濟存在一些問題和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經濟成長的質量、效果、競爭力較差,經濟結構轉變緩慢等。
在此次越南共產黨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推舉了農德孟和胡志明市委書記阮明哲兩位候選人參選總書記,經過差額選舉產生了越共新的最高領導人,此舉極為罕見,也震動了國際媒體,被認為是啟動長期冰封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序曲。越共十大4月23日按差額選舉產生了181人組成的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候選人207名,包括自我推薦的2人。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原定選舉25人,但因只有21人得票過半,大會決定不再進行第二輪選舉。
越共十大還將敏感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明確列入會議的正式議程,在十大正式召開前,越共全文向公眾公開了含有政治體制改革內容的“十大”政治報告草案,徵求社會對草案的意見。在報告草案中,除了國企轉制、貧富分化等經濟、社會問題之外,草案重點談了越共及政府在制度建設與完善方面存在的問題,像國會監督作用沒有充分體現,作為對黨起重要監督作用的祖國陣線、人民團體現在還只是越共“手臂的延長”,越共黨內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等現象,黨在教育、醫療、文化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等領域思想僵化,民主規則被破壞等等。越南共產黨的自我批評在社會產生了良好的評價,人民紛紛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網際網路等方式建言獻策。據越共中央辦公廳統計,在草案公布的一個月時間內,辦公廳就收到各方面的來信1400多封,來自中央機關和各團體的綜合意見反饋近80份。至於各報刊、電台、電視台、網站收到的信件更是難以計數。越共發起的這場討論不僅把越南對改革的認識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讓越南人真切地感覺到,越南政治體制的改革已越來越近了。越南的經濟改革始於學習借鑑中國的經驗,但其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卻已走到中國前面,甚至有一些媒體驚呼經濟改革是“越南學習中國”,而在政治改革方面“中國要學習越南”。

反腐任重道遠

作為執政黨,越南共產黨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黨內的腐敗問題,這也是越南革新開放面臨的重大危機之一。實行“革新開放”以來,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也愈加嚴重。據越南媒體報導,僅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全國各省和中央直轄市先後查處幹部貪污案件8800多起,涉案官員包括幾名在職正副部長在內總計約1.2萬多人,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逾1.4億美元。
農德孟接任越共總書記後對違法亂紀的黨員進行嚴懲,公開曝光了一批涉及高官的反腐案件,包括一些部長在內的高級官員受到了嚴肅處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腐敗案件仍層出不窮。因此,越南正尋求一種機制來全力遏制腐敗發展的勢頭。農德孟在越共十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指出,加強預防腐敗行為和開展反腐敗、反浪費鬥爭是社會的迫切需求,同時也表明了越共在反腐問題上堅定的政治決心。農德孟再次當選越共總書記後當天在越南共產黨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強調,反腐鬥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依法嚴懲和不放過任何腐敗分子,也要避免造成冤案。要考慮建設、完善反腐機制和法規,以避免管理上出現漏洞。反腐鬥爭要從基層做起,從每一個單位和每一個人做起。同時,還要重視預防腐敗的發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反腐鬥爭。
越南最近已頒布首部《反貪法》杜絕貪腐,規定官員及其親屬必須申報資產,若發現政府部門機構官員貪贓枉法,相關主管和經理都將受到懲治。為淨化民風,取締聲色犬馬,越南政府去年底已暫停審批新的酒吧、卡拉OK和舞廳。

領導幹部“三化”

自越南實行“革新開放”以來,越南共產黨在黨內大力提倡逐步實現領導幹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農德孟上台後,幹部的年輕化速度更為加快。
長期以來,越南共產黨最高領導層一直由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一代領導人所掌控。1986年12月,越共“六大”選舉時年71歲的阮文靈為總書記,其他兩位主要高級領導人即國務委員會主席長征和政府總理范文同的年齡更是分別高達79歲和80歲;1991年6月,年逾74歲的杜梅在越共“七大”上當選為新的越共總書記,到1992年9月恢復設立國家主席一職時,越南黨、國家和政府的三位領導人即越共總書記杜梅、國家主席黎德英和政府總理武文杰的年齡分別為75歲、72歲和70歲。1996年6月召開的越共“八大”明確提出了幹部隊伍的梯隊建設問題,規定今後凡年齡在55歲以上者不能作為新的中央委員候選人。1997年9月越南國會選舉產生了新國家領導人,60歲和63歲並具有大學學歷的陳德良潘文凱分別接替年事已高的黎德英和武文杰擔任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這也標誌著越南最高領導層的新老交替工作初步完成。2000年10月,越共元老、越共中央顧問杜梅黎德英武文杰致信越共中央,建議超過70歲的越共政治局成員應當在黨的“九大”上退休,越共中央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規定以後年齡在65歲以上的政治局委員不得連任,同時,黨政軍最高領導人的年齡不得超過70歲。
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
農德孟2001年任總書記後,越南黨、國家和政府領導人的新老交替工作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越共九屆中央政治局原有15名成員,其中1名已去世,之後一直保持14名成員。在本次越共“十大”上,國家主席陳德良、政府總理潘文凱和國會主席阮文安等8人均退出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新一屆越共中央政治局僅保留了包括總書記農德孟、政府常務副總理阮晉勇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阮明哲在內的6人。新補充了包括現任副總理范家謙等8人。
新一屆越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及中央委員會的組成都充分體現了年輕化的要求。新進入政治局的領導人大多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年齡在60歲左右。而新當選的79名中央委員中,多數也在50歲上下,其中具有大專學歷的委員占81.3%,高於上屆的75.8%。

對華關係

概述

農德孟在二○○一年出任總書記後就於當年底到中國訪問,之前也有兩次是以國會主席的身份到訪中國。
在歷史上一直唇亡齒寒、唇齒相依的中越關係,由於社會主義陣營內部關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嚴重分歧,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現了明顯倒退乃至高度對立,甚至因此兵戎相見大動干戈。這是中越歷史上與雙邊關係中一個非常不幸的時期,好在這個不幸的時期比較短暫,只是歷史長河與時代潮流中的細枝末節,不致影響中越雙方繼續致力於推動彼此友好的歷史主流。
農德孟與吳邦國農德孟與吳邦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越南開始毅然決然地放棄成為「東南亞霸主」的迷思,並於一九九○年底實現從高棉完全撤軍。一九九一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與國務院總理李鵬,在成都分別會見了到訪的越共總書記阮文靈,中越兩黨宣布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
這就是著名的「成都會晤」,過去一度從「同志加兄弟」到「反目成仇」的中越關係,因此得以開始復甦。很顯然,「成都會晤」是中越關係發展的新起點,明瞭一此一背景世人就不難看出,越南領導人在蘇聯解體之後,為了國家利益和鞏固越共執政黨地位,決心糾正錯誤,進而恢復與中國的友誼,顯見其來有自,此後兩國兩黨關係就不斷向前發展。
如果說,在一九九八年逝世並曾得到中共高度評價的前越共總書記阮文靈,是恢復中越傳統關係的重要推手的話,那么當前擔任越共總書記一職的農德孟,就是又一位能夠對未來越中關係走向產生重要影響的政治人物。農德孟之前的兩位越共總書記──杜梅黎可漂在位時,一個由於年事已高,一個因為任期短暫,而未能在越中關係上作出更大展布,這就給農德孟進一步加強越中關係,留下了甚為廣闊的表現舞台與揮灑空間。
二○○五年底,農德孟在與胡錦濤的會談中主動提出,越南黨、政府、人民十分重視按照十六字指導方針和「四好」精神,發展同中國全面、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使「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的雙邊關係更加鞏固。越南黨和政府願同中方一道努力,把頭等優先發展越中兩黨兩國關係視為一貫政策,全面推進越中友好合作關係向前發展,使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

中越關係現實基礎與未來遠景

農德孟以少數民族的出身而能成為越共與整個越南領導人,已經創造了歷史與奇蹟;如今,年富力強的農德孟仍然有機會去創造更大的歷史與奇蹟,乃至備受國際社會注目的歷史奇蹟──正如冷戰時期因不斷挑釁中國、挑戰中國而讓世人側目的越南一樣。當然,與過去時空條件大為不同的是,如今的越南必須和中國修好,乃至與中國進行徹底、充分的合作,它才有可能再次在東南亞地區扮演一種更具建設性的積極角色,而不是過去那種一度對地區夥伴極具破壞性的消極角色。
無論是從地緣政治的經驗教訓著眼,還是從雙邊關係的歷史恩怨來看,越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決定選擇「親中」的外交戰略,將是一條現實而理性的大國關係路徑。越南在冷戰時期緊跟蘇聯與中國對抗的主要原因,並非中越兩國存在不可調和的國家利益上的對立與衝突,而是由於狹隘的意識形態分歧使然,前蘇聯的居中挑撥及其對越南方面的大肆利誘,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事過境遷,當前與俄羅斯幾乎已無瓜葛的越南,在考慮中越關係時的首要因素,自然是以能夠確保自身的國家利益為優先。就改革經驗來說,與其同處社會主義陣營的鄰國中國,無疑是越南頗值鏡鑒的最佳榜樣;就經貿往來而言,作為當今世界最大開發中國家與最具潛力經濟體的中國,也是越南最為期待和最為理想的合作夥伴與交易對象。中越雙邊貿易額有望在二○一○年前達到一百億美元,中方已表態堅決支持越南早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目前,包括中越菲等國在內的南中國海周邊國家,業已在合作勘探、開發南海油氣田等能源問題上展開緊密合作,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積極成果。
胡錦濤會見農德孟胡錦濤會見農德孟
近年來,當世人日益關切中日東海能源主權之爭時,中國與越南之間的北部灣卻顯得風平浪靜波瀾不興。從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兩國海上劃界協定生效後,這片原先因雙方漁船「越界」而經常引發紛爭的海域變得格外安寧。這就得益於農德孟擔任越共中央總書記以來,大力主導並推動中越邊界、領土等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所取得的積極進展──北部灣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於二○○四年六月底同時生效,並逐步落實到實處。二○○五年七月,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訪問北京,隨後發表的兩國聯合公報同意雙方繼續落實兩個協定,共同維護海上治安和漁業生產秩序。
中國與越南的兩個協定,也是中國第一次與周邊國家的海洋劃界和第一個劃界後的漁業合作協定,自有其非比尋常的意義。二○○五年底,雙方同意確保最遲在二○○八年內完成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並早日實施兩國海軍北部灣聯合巡邏,以及儘早開始灣口外海域的劃界談判。與此同時,中越之間早已設立了北部灣漁業聯合委員會,對涉及雙方利益的議題進行協商,可望有效解決此前一直懸而未決的諸多漁業糾紛與摩擦。在政治互信方面,越南亦多次重申支持中國統一大業,堅決反對「台獨」活動,絕不同台灣當局發展任何官方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