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光武

辛光武

辛光武是十世班禪大師的故鄉人(青海),受大師母親和家人的囑託為大師立傳。

辛光武出版了了《班禪傳奇》。另外,精心采編的人物通訊《深沉的呼喊》,散文《野駱駝的蹤影》、《青海的天池》、《高原珍稀動物》、《青海野生動物》和《高原的太陽》等,獲全國二三等獎,科普著作《麝與麝香》獲第二屆中國圖書科普類三等獎。他的散文集《班禪大師的故鄉》的公開出版,但其《班禪傳奇》一書頗受爭議。下面是一些評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光武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不詳
  • 代表作品:《班禪傳奇》
  • 政治面貌:民眾
  • 性別:男
褒獎派,批評派,

褒獎派

《班禪傳奇》是一部
紀實性文學作品,達40多萬字,傾注了辛先生30餘年的心血。該書首先從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落筆,然後由一世班禪克主傑寫到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其中,用大量章節,濃墨重彩,翔實記述了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充滿傳奇色彩的光輝一生,並熱情謳歌了大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他所創建的不朽的功績。
《班禪傳奇》問世後,受到班禪大師母親、親朋好友、佛門弟子和熱愛大師各界人士的廣泛讚美;也受到了有關領導和藏學專家的高度肯定。有些領導、專家評說,《班禪傳奇》以高度的責任感,準確把握了時代精神,政治導向正確;資料豐富翔實,時間準確真實;作者以充滿激情的文學筆調,記述了班禪大師光輝壯麗的一生,細節生動可信,文筆流暢優美;同時,展現出作者一貫所套用的以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和敘事的深厚功底,能夠吸引讀者閱讀。並且,全書弘揚了以十世班禪為代表的歷輩班禪,心向黨中央、維護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精神。用大量事實,深入淺出地全面闡釋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貫徹奉行的民族團結、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反映了我黨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確。
辛先生之所以撰寫《班禪傳奇》,之所以對十世班禪大師有特殊的感情,對這部著作有所倚重,是因為大師駐世時,他曾有幸多次拜見。出於對大師愛國愛民愛教高尚品格和寬大慈悲湖海胸襟的十分景仰,加之受大師母親堯西·索朗卓瑪和家人們的囑託,便有了為班禪大師著書立傳的動因。
為了圓滿完成《班禪傳奇》這部經典著作,辛先生歷經30餘載,嘔心瀝血,先後採訪了與班禪大師共過事和為大師服務過的有關人員,以及藏學專家、經師、佛友、親朋等200多人,奔跑於各地的研究所、大學、省區圖書館,查閱、研究有關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藏民族學、藏傳佛教歷史文獻,基本上了解掌握了十世班禪大師一生的重大活動以及許多生活細節與傳說故事。在1964 年,走遍循化各地,查閱大量文獻。1980年報請“班禪”長篇創作計畫,前往西藏調查,遍訪各大寺院,並在日喀則地區及扎什倫布寺進行深入採訪。
同時,辛先生還前往全國各地,走訪大師曾經參觀瞻仰過的寺廟和革命聖地,拜謁青藏高原著名佛教寺院,足跡遍及許多省、市、自治區。因為是自費出書,自然花費的時間、精力、費用全由自己解決。並往往是占用大部分業餘時間寫作,長時間得不到親友們的理解。許多人問他,如此辛苦為了啥?他只是淡淡一笑說,是在做功德。他寫《班禪傳奇》沒有什麼功利意識,只是為了弘揚班禪大師的愛國愛教,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以實際行動宣傳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社會穩定、為國家統一、為祖國進步繁榮,盡一點微薄之心。
如今,年過花甲的辛先生,仍筆耕不輟,依然在文學藝術的大海中暢遊。這是因為他苦盡甘來,心存淡泊。雖然,心歸自然,潛心修持,但他還想在民族文化創作和高原生態領域內,盡傾餘力,努力攀登。 回首過去,他覺得有痛苦,亦有幸福;有磨難,亦有收穫;有辛酸,亦有快樂。正是如此,他的生命歷程,有一種為文而生、堅韌不拔的精神,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批評派

《班禪傳奇》的作者竟然忘懷了山外有山,海外有海,天外有天的哲思。將儒少皆知的清史,不及時代,不及歷史,為了討其所好,在大量剽竊抄襲他人原著的同時,將班禪大師與其恩師的重要對話,以至班禪大師的重要講話,剪頭掃尾,斷章取義,篡改實事,甚至將寧可失傳,不可誤傳的釋迦牟尼的千古語錄也篡改得面目全非,使人不寒而粟,憂心如焚,斷腸古今。
致使《班禪傳奇》不但沒有達到展示班禪大師的豐功偉績的目的,反而嚴重損害了十世班禪大師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更為嚴重是無疑之中損害了第一世班禪大師至第十一世班禪大師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不但沒有達到啟迪後人,教育今才的目的,反而有一遍污清目,誤人子弟的負面效應;不但沒有達到群有和諧,共同向善的目的,反而阻礙了文明向上的進步。
故此,我們仰天長嘯:《班禪傳奇》的出版,不僅是香港大風出版社的奇恥大辱,而且也是整個出版界的奇恥大辱;《班禪傳奇》的問世,不僅是班禪大師傳記史上的奇恥大辱,而且也是整個人類史上的奇恥大辱……
值此,《班禪傳奇》作者,你是為班禪大師樹碑,還是為班禪大師掘坑?《班禪傳奇》作者,你是班禪大師立傳,還是為班禪大師摸黑?我們將站在珠峰的巔頂和歷史的盡頭,一問過去,二問目下,三問將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