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選987

輪選987

輪選987,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劉秉華研究員利用他獨創的矮敗小麥育種技術體系。採用輪迴選擇法和系譜法相結合選育的小麥新品種。生育期中早熟,株高70厘米左右,植株清秀,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千粒重45克左右;抗白粉病和條鏽病,中抗葉枯病,較抗乾熱風。

基本介紹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規程,

品種簡介

輪選987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劉秉華研究員利用他獨創的矮敗小麥育種技術體系,採用輪迴選擇法和系譜法相結合選育的小麥新品種,2003年2月通過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該品種冬性,生育期中早熟,株高70厘米左右,植株清秀,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長芒、紡垂穗、白殼、紅粒、硬質、千粒重45克左右;拔節前生長緩慢,此後則生長迅速,兩極分化快,分櫱成穗率高;穗層整齊、產量結構合理;抗白粉病和條鏽病,中抗葉枯病,較抗乾熱風;輪選987後期籽粒灌漿速度快,葉功能期長,成熟落黃好,活稈帶綠成熟。

產量表現

推廣套用結果:2004年,輪選987在北京市良種場(順義區張喜莊)種植105畝,平均畝產501.9公斤,而大面積推廣品種京冬8號的畝產只有329公斤,前者比後者增產52.6%。2004年度,輪選987在黃淮南片的河南新鄉縣七里營鎮示範種植18畝,平均畝產558.1公斤,比當地對照偃展4110顯著增產;在黃淮北片的河北省趙縣新建原種場、賈店、何莊示範種植,三點平均畝產488.7公斤,居10個參試品種之首。2004年河北省固安縣農民杜繼臣種植輪選987小麥品種20畝,平均畝產達到623.5公斤,同村另外兩戶農民分別種植5畝和3.6畝,畝產均在550公斤以上,這是當地從沒有過的高產。
品質測定結果:2000—2001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試品質分析結果:輪選987容重770g/L,水分10.6%,蛋白質(乾基)14.20%,濕麵筋32.6%,沉降值25.6mL,吸水率60.8%,形成時間2.4min,穩定時間2.2min。(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提供,北京)。2001—2002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試品質分析結果:輪選987籽粒蛋白質(乾基)14.81%,沉降值24.0mL,吸水率64.0%,形成時間2.2min,穩定時間2.1min,軟化度115,評價值42(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供,哈爾濱)。2001—2002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試品質分析結果:輪選987容重792g/L,蛋白質(乾基)13.50%,濕麵筋28.6%,沉降值19.6mL,吸水率59.40%,穩定時間1.6min,最大抗延阻力75E.U,拉伸面積15cm2(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提供,北京)。

栽培規程

1、足墒播種:足墒播種,播種前底墒不足的小麥田應澆好底墒水。
2、配方施足底肥,深耕深施肥:中等地力條件下,每畝施化肥為:純氮13—15公斤,約占小麥全生育期施氮量的70%,五氧化二磷11—13公斤,氧化鉀5公斤,施用有機肥較多的麥田底肥化肥的施用量可以酌情減少。化肥隨耕地深施,耕深25厘米,耕後適時旋耕或耙地,平整好土地。
3、播種期和基本苗:北部冬麥區適播期為9月25日—10月5日;黃淮冬麥區北片適播期為10月5—10月15日。每畝基本苗:在適播期內,北部冬麥區為15—25萬。黃淮冬麥區北片為12—24萬,播期早,適當降低播量,晚播適當加大播量。
4、田間管理:冬前管理:北部冬麥區,11月中旬澆凍水;黃淮冬麥區北片如底墒好,可以不澆凍水;年後管理;在底肥較足的情況下,春季第一水應推遲至小麥春生第五葉露尖前後或旗葉露尖時澆,具體時間為:北部冬麥區在4月中旬至下旬初;黃淮冬麥區北片在4月上旬至中旬。澆水時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抽穗至揚花前後澆第二次水,揚花7—15天后澆第三次水。
5、病蟲草害的防治:辛硫磷藥劑拌種,小麥起身期噴除草劑防治雜草。黃淮冬麥區北片在小麥抽穗期噴多菌靈和粉銹寧防治赤霉病及鏽病,小麥揚花後3天噴氧化樂果防治蚜蟲。
6、適時收穫:輪選987葉功能期長,活稈帶綠成熟,在蠟熟期適時收穫。
保持品種種性和種子生產的技術要點:1、建立輪選987的穗行圃和原種圃,保持品種純度和不斷提高其優良種性。2、選擇生產條件好的地塊做種子田,並進行科學管理,在收、打、儲、運過程中嚴防混雜,確保種子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