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化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人的行為由硬變為軟的原因歸之於軟化因素,這一現象被稱之為軟化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軟化效應
  • 學科:行為心理學
  • 現象:行為由硬變為軟
  • 相對:硬化效應
現象的產生,產生,對策,

現象的產生

“軟化”是相對於“硬化”而問世的,“軟化效應”也是隨著“硬化效應”而誕生的。最近幾個世紀來,世界工業化進程加快,城市不斷擴大,高層建築拔地而群起,遮蔽了人們的視野和有限的陽光,大片大片的綠地被舊城改造而吞食,代替它的是大面積的水泥地面和瀝青公路和街道中世紀幽雅的田園風光已鮮為人知。這種城市環境的變化就稱為“硬化”。硬化所造成的灰色基調,會在人們心理上產生壓迫感、壓抑感,甚至厭惡感,並導致人們行為的“硬化”,以及粗暴鬥毆等行為的增長。這種破壞性的情緒化行為作用於“硬化”了的環境現象被稱為硬化效應,換言之,人的行為由軟變硬主要由硬化因素造成的,反之,它又反作用於這些硬化環境。這種硬化效應對人類的危害極大,因此,人們便想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即軟化效應術。使之硬化效應消除或得到防止。

產生

為什麼軟化效應術能防止和克服硬化效應呢?其原因如何?研究認為,軟化效應的產生有賴下列因素。
與綠色的顏色效應有關
據研究,綠色具有如下心理軟化效應。一是令人朝氣活力;二是令人安靜平和;三是令人輕鬆舒適;四是令人安詳嫻雅;五是悠閒清新。通過綠化的軟化工作,可以使硬化效應達到最低程度。
與美化的心理效應有關
美,總是給人以愉悅,使人的心情陶醉於美境美色之中,沒有舒暢,根本不會產生衝動、生硬、好鬥的行為傾向,而是與人為善、友好、和睦,使人的行為得到了軟化、柔化。
與淨化的心理效應有關
產生硬化效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污染嚴重,有色彩污染、噪音污染、秩序污染、環境污染等。這些污染對人的心情破壞十分嚴重,使原有的心境變得情緒化、生硬化。而淨化工作可以使人的心情得到安寧、舒適、清新、空曠,使人的行為不再生硬、衝動、情緒化。

對策

硬化效應在學校同樣存在,有時甚至更為嚴重。因此,軟化效應術在學校套用就顯得更加迫切。為了使學校有更多的軟化效應,學校教師應努力運用以下對策。 首先,教師要積極支持學校求得社會的配合,即擴大城市綠化的面積,除去不必要的混凝土面積和圍牆,種上花草樹木,塗上淺綠的顏色,畫上自然風景,使學生走出校園,猶如走進公園,感到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心情舒暢,愉快輕鬆。
其次,美化、淨化、綠化校園,使它成為綠色的“天堂”。校園內種植樹木花草,能使學生有美的享受,還有鎮定、安靜等感情上的融洽作用,並能使他們意志振作和奮發向上,對“軟化”學生的偏激、衝動、生硬等情緒行為有一定意義。室外應儘量種植常綠樹木和花期較長的花草,室內盆景除講究造型外,還應有季節感,一年四季都能使學生在室內外體驗到自然界變化的活力和生機。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應培植綠色的草坪與草地,因為它比起水泥地面更受學生的歡迎,那裡可以成為學生們“冒險活動”的樂園。學校的校舍儘可能是低層建築,這樣可以提供更多的陽光和更廣的視野。在教室外牆上也可以種些爬山虎或畫上一些恰到好處的壁畫,牆上秀麗的山川樹木和柔和的綠色,會引起學生賞心悅目的感覺,起到某種“軟化”行為和心靈的作用。
第三,學校教師還可以運用音樂來軟化學生的心靈與行為。在課餘休息或活動時,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學生的神經與肌肉鬆弛下來,得到積極的休息。要禁用緊張、節奏過強、噪音成分過分的樂曲,因為它不僅沒有軟化校園氛圍,而且還加強了學生心理緊張和煩躁的強度,容易導致過於激烈的活動。
第四,學校教師還要支持學校重視淨化校園工作。淨化校園主要是清除廢物、廢水、廢氣和減少噪音。一個校園淨化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態度和行為。因此,它也是產生軟化效應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教師、學生的穿著服飾也是軟化環境重要內容。教師宜樸素、大方、整潔、得體,不宜花枝招展、奇裝異服,學生宜穿得整潔簡樸,充滿朝氣的服裝,不宜穿灰色調的、成人化了的衣著。總之,穿著讓人感到朝氣蓬勃,柔和舒適,活潑可愛。
總之,通過綠化、美化、淨化這三級“軟化”工作,使校園成為一個綠色世界,使學生的心靈和行為得到柔化、軟化,起到軟化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