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刀級飛彈快艇

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美利衝突和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飛彈艇在空中打擊下暴露出了生存力脆弱的缺點。因此,90年代以來,全球飛彈艇的發展步入低潮。不過,飛彈艇在島嶼和港灣交錯的濱海環境中仍具有優異的適應性,部分國家(如北歐的挪威、瑞典和芬蘭,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地中海東部的以色列、希臘和土耳其)受特定地理環境和作戰思想的影響,在90年代後仍對發展新型飛彈艇情有獨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刀級飛彈快艇
  • 特點:專為小型艦艇設計的版本
  • 電子設備:雷達
  • 電子設備:火控系統
簡介,發展概況,總體設計,動力系統,電子設備,雷達,火控系統,電子戰系統,武器系統,結語,艦隻情況,

簡介

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美利衝突和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飛彈艇在空中打擊下暴露出了生存力脆弱的缺點。因此,90年代以來,全球飛彈艇的發展步入低潮。不過,飛彈艇在島嶼和港灣交錯的濱海環境中仍具有優異的適應性,部分國家(如北歐的挪威、瑞典和芬蘭,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地中海東部的以色列、希臘和土耳其)受特定地理環境和作戰思想的影響,在90年代後仍對發展新型飛彈艇情有獨鐘。
就希臘和土耳其而言,兩國之間的海上爭端集中在愛琴海東部島嶼的主權歸屬上。愛琴海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而且海域狹窄,海水較淺,礁石淺灘眾多,不適合大中型艦艇活動。小型艦艇則因其體積小、吃水淺、機動靈活、攻擊力強等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群島和海岸有利地形的掩護,快速、隱蔽地接近目標,迅速發射飛彈後高速撤離,因此特別適合愛琴海島礁密布的環境。為了在愛琴海島嶼爭端中占據主動地位,希臘、土耳其海軍非常重視飛彈艇、炮艇、小型巡邏艇等小型高速作戰艦艇的發展。從70年代起,兩國通過引進和國內建造的方式,組建了陣容強大的高速飛彈攻擊艇艦隊。目前,希臘海軍裝備有18艘飛彈艇(包括3艘“羅森”級,5艘“戰士”IIIB型、4艘“戰士”III型和6艘“戰士”IIA型),而上耳其海軍的現役飛彈艇數量則達到26艘(包括8艘“軍刀”級、2艘“星”級、8艘“蒼鷹”級和8艘“鷹”級)。
需要說明的是,希土兩國海軍裝備的這些飛彈艇基本都是排水量400噸以上的大型飛彈艇,其中兩國最新的“羅森”級和“軍刀”級飛彈艇滿載排水量史超過550噸,不但噸位在世界飛彈艇家族中名列前茅,綜合性能也居於一流。更重要的是,“羅森”級和“軍刀”級飛彈艇與希、土兩國其它同時發展的軍事裝備一樣,針鋒相對的意味十分明顯。那么,代表兩國飛彈艇部隊最高技術水平的“羅森”級和“軍刀”級,綜合性能孰優孰劣呢?

發展概況

冷戰期間,土耳其地處北約與華約對抗的最前沿,土耳其海軍擔負著對抗華約在黑海和地中海東部的海軍力量,尤其是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重任。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俄羅斯黑海艦隊實力急劇下降,土耳其海軍在黑海受到的壓力大大緩解,於是便加強了在愛琴海和地中海方向的兵力部署。
1 99 3年5月,土耳其國防部與德國呂爾森船廠簽訂了3艘F.PB一57改進型(FPB一57—052B型)飛彈艇的建造契約,2000年又增購6艘,命名為“軍刀”級(K¨i c,音譯為“契里克”級)。第一批3艘艇稱為“軍刀”I級。第二批6艘艇稱為“軍刀”II級,兩型艇基本性能一致,只是後者的76毫米炮採用了隱身炮塔。“軍刀”I級首艇“軍刀”號(P330)在呂爾森公司建造,於1997年7月15曰下水,1998年7月24日服役;其餘2艘“卡爾坎”號(P331)和“米茲拉克”號(P332)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塔斯科艾伊阿克海軍船廠建造,分別於1999~V.7月22日和2000年6月8曰服役。“軍刀”II級全部在土耳其建造,首艇“洪水”號(P333)和2號艇“麥爾泰姆”號(P334)分別於2001年7月25月和2004年9月1日下水,均於2005年7月26日服役,3號艇“埃姆拜特”號(。P335)於2006年7月7月服役;4號艇“茲珀肯”號(P336)於2007年9月17日服役,5號艇“阿塔克”號(P337)於2008年7月24日服役;最後一艘“博拉”號(P338)於2007年下水,目前正在建造中,計畫2009年服役。由於服役後性能表現出色,有訊息稱,土耳其海軍還計畫增建4艘更先進的“軍刀”III級飛彈艇。
90年代末,隨著土耳其海軍“軍刀”級飛彈艇的陸續下水和服役,希臘海軍幾乎同時也開始在歐洲尋求新一代高速飛彈艇,以取代4艘老舊的“戰士”II型飛彈艇,以應對不斷增強的土耳其海軍飛彈艇的壓力,繼續保持在愛琴海地區的海上均勢。
1999年9月,希臘國防部選定了英國沃斯帕·桑尼克羅夫特造船廠的“超級威塔”級飛彈艇方案,並以技術轉讓方式在雅典附近的埃萊夫西斯船廠建造。2000年1月,埃萊夫西斯船廠和沃斯帕·桑尼克羅夫特造船廠簽署了首批3艘艇的設計和建造契約,價值1.75億英鎊(3.3億美元)。新艇被命名為“羅森”級,首艇“羅森”號(舷號P67)於2000年13月開工,2002年11月下水,2004年7月交付,2005年12月20日服役;後繼2艘“達尼奧洛斯”號(P68)和“克里斯塔迪斯”號(P69)分別於2006年2月22日並在2006年5月8日服役。由於該級艇服役後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因此希臘國防部於2003年8月簽訂了第二批2艘“羅森”級的建造契約,分別命名為“格里戈羅波洛斯”號(P一70)和“里佐斯”號(P一71)。兩艇已分別於2005年12月和2006年10月下水,原計畫2007年和2008年服役,但目前已推遲到2009年。希臘國防部為採購前5艘“羅森”級共支出了6.3億歐元(包括相關子系統的採購)。2008~i9月底,希臘國防部又與埃萊夫西斯船廠簽訂了2.99億歐元的契約,增購2艘“羅森”級飛彈艇。
在土耳其和希臘海軍中,“軍刀”級和“羅森”級主要擔負對海突擊和水面巡邏任務,此外還能很好地執行護漁、護航、布雷和反恐等任務,具有較高的任務彈性,是有效的近海多用途作戰平台。

總體設計

“軍刀”級以“星”(Yildiz)級、“蒼鷹”級飛彈艇為基礎進行設計(後兩者為土耳其從呂爾森公司引進的FPB57型飛彈艇),也被呂爾森公司稱為FPB57—052B型。“軍刀”級與“星”級、“蒼鷹”級有相似的艇體、動力和武器系統,但艇體設計經過最佳化,重新設計了隱身化的桅桿和上層建築,配備有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尺寸和排水量也大幅增加。“軍刀”級艇長62.4米,寬8.5米,吃水2.6米,.滿載排水量552噸,艇員編制45人(6名軍官)。由於滿載排水量超過500噸,“軍刀”級也被呂爾森船廠定位為輕型護衛艦。
“軍刀”級採用了常規單體排水型艇型,高強度鋼和輕質合金建造,長寬比較大,艇體相對狹長,外觀簡潔明快。上層建築採用了全封閉結構並與艇體連為一體,從而增加了艇上的有效利用空間,提高了艇員的居住條件。為提高航速,艇首橫剖面為深v型以降低水升動力穿浪而行。為了提高適航性和耐波性,“軍刀”級艇首乾舷增大並進行了防浪設計,艇首兩側有明顯折線,艇體中部還設有減搖鰭,在高海況下具有良好的高速性和橫向、縱向穩定性,能在遠海5級惡劣海況下以24節速度巡航。為了提高隱身性, “軍刀”級重新設計了上層建築和桅桿,塔形封閉式桅桿由多面體構成,上層建築和桅桿外結構面都採用內傾設計以儘量避免垂直面的產生,減小雷達反射面積,艦載76毫米艦炮還採用了多面體隱身炮塔。從外形上看,塔形主桅是“軍刀”級與“星”級、“蒼鷹”級的最大差異。此外,“軍刀”級放棄了傳統的煙囪,採用了多口舷側式排氣方式,主機廢氣從艇體後部水線附近的排氣口(每舷各2個)排入水中,可降低紅外特徵。
“軍刀”級的甲板布置沿用了“呂爾森”系列飛彈艇的一貫方式,艦橋前甲板布置有1門76毫米主炮,中部靠前是上層建築,其後依次布置有2座小型方形建築(設有主機進氣口)和2座“魚叉”艦艦飛彈發射裝置,再後是一座設有火控系統的小型建築,艦尾布置1門雙40毫米艦炮。“魚叉”飛彈發射裝置前的小建築上搭載有一艘小型作業艇,旁邊是吊艇架。
為提高抗打擊能力,“軍刀”級和“羅森”級作戰指揮中心均位於艦體內部,作戰指揮中心與艦橋均採用高強度鋼板和“凱夫拉”複合裝甲加強防護。
就總體設計來說,“軍刀”級和“羅森”級均採用了常見的單體排水艇型,注重適航性和耐波性的提高,能夠在遠海長時間執行任務。兩艇均採用了成熟的隱身技術,不過相對來說,“軍刀”級的隱身設計更徹底一些,隱身性略勝一籌。

動力系統

“軍刀”級和“羅森”級被土、希海軍稱為高速飛彈攻擊艇,因此兩級艇均裝備有強大的動力系統,具有較好的高速性。
“軍刀”級的動力系統採用4台MTul6v 956 TB9l柴油機,持續功率15210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38節(也有資料稱40節),續航力1050海里/30節或3300海里/16節,最大自持力12天,適合長時間巡邏。呂爾森系列飛彈艇的一貫特點是採用4台MTu柴油機驅動4軸,主要是因為主機功率較大,螺旋槳的直徑受到艇體吃水較淺的限制,因此只能增加軸數來吸收主機功率。“軍刀”級排水量比“星”級增加了120噸,但在主機功率相同的情況下最大速度仍能達到38節,主要是因為艇長增加使長寬比增大,有利於提高快速性。
“軍刀”級和“羅森”級均取消了傳統的煙囪,主機廢氣先通過冷空氣和海水冷卻後,再通過設定在艇體後部靠近水線處的排氣口排入水中,高速航行時,排氣口大部分被艇尾的波浪所覆蓋,有效降低了紅外特徵。
目前,世界上一些先進飛彈艇(如日本“隼”級、芬蘭“哈米納”級和韓國“尹永夏”級等)已經採用先進的噴水推進裝置取代了傳統推進器,“軍刀”級和“羅森”級基於成本和兩國海軍的使用習慣考慮,沒有採用該系統。
整體來說,“軍刀”級和“羅森”級均使用了經濟性較好的全柴動力,動力系統的技術水平相當,兩級艇的機動性、操縱性和反應能力相差無幾,不過“軍刀”級的續航力和白持力略大於“羅森”級。

電子設備

土耳其和希臘均為北約成員國,都能很容易引進西方先進的電子設備,因此“軍刀”級和“羅森”級裝備有大量相同的電子設備(包括作戰管理系統、火控系統和雷達在內的許多設備都是泰利斯公司的同型產品),兩級艇的電子設備技術水平基本相當。由於各種電子設備一應俱全,兩級艇均具備晝夜進行獨立作戰的能力。
TAcTICOS作戰管理系統:“羅森”級的作戰中樞採用了TAcTICOS作戰管理系統,而“軍刀”級裝備的sTACOS作戰管理系統也屬於TAcTICOS的進化版。目前,土、希海軍正使用這兩種系統改裝現役的部分飛彈艇。TACTICOS為泰利斯荷蘭分公司(前西格納爾公司)研製的一種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具有良好的適裝性,目前裝備了小到飛彈艇,大到驅逐艦、登入艦等100餘艘水面艦艇(包括德國F一124型和荷蘭“七省”級護衛艦、韓國KDX一2型驅逐艦等)。
“軍刀”級和“羅森”級採用的TAcTICOS系統是專為小型艦艇設計的版本,整合了艇上所有的感測器、電子戰系統和武器系統,能自動進行威脅評估和目標鎖定,分配武器系統與目標接戰。TAcTICOS可通過艇上的北約ll號數據鏈和衛星通信系統與其它平台進行實時信息交換,通過傳輸來的目標數據對超視距水面目標進行隱蔽的飛彈攻擊。TAcTICOS的操作接口為戰鬥情報中心的4部MOC MK3系列多功能操控台,包括1部會議桌式操控台和3部垂直式操控台。該系統還採用了全分散式系統架構,可以根據技術進步和用戶需求方便地增加和移除部分能力,升級和維護費用也大大降低。

雷達

“軍刀”級和“羅森”級的主探測系統均採用泰利斯荷蘭分公司的Mw—08型三坐標中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位於主桅頂端。Mw 08工作在G波段,其天線由6個接收器組成,每個接收器涵蓋2×12度的範圍,最大俯仰70Y:復,接收角度與相鄰的接收器重疊,當目標出現在信號重疊部分時,一同接收的兩個接收器能對比兩者接收的信號強度差異,進而判定精確的目標角度。Mw一08主要負責提供水面目標的運動要素,並可用於探測和識別水天線上的低空飛行空中目標(包括掠海高速飛行的飛彈)。該雷達具有自動探測和跟蹤能力,對海最大搜尋距離105乾米,掃描速率很高,具有優異的探測性能和精確的解析度。除了具有海面監視功能外,Mw一08還具有火控功能,能為視距內的反艦飛彈提供引導,並同時導引3門艦炮交戰。
“軍刀”級在主桅頂部前方的小平台上布置有一部泰利斯荷蘭分公司的SCOIIT MK2/KHl007型對海監視和戰術導航雷達。該雷達採用了低截獲機率(LPI)技術,工作在I波段,能在惡劣海況下有效探測並自動跟蹤40千米外的小型海上目標,非常適合海岸監視任務。
“羅森”級除在主桅頂部的平台左前方布置有一部SCOtfT Mk2外,還裝備有一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艦橋主人”一E導航雷達。

火控系統

“軍刀”級和“羅森”級的主要火控系統均為泰利斯荷蘭分公司的sTING—EO光電火控系統,布置在艦橋頂部。該系統體積和重量較輕,但性能先進,主要用於控制反艦飛彈和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STING—E0包括一部直徑1.2米的I/J波段火控雷達和一套光電設備(整合有電視攝影機、熱像儀和雷射測距儀),具有光學跟蹤和感測器自動選擇能力,可在惡劣氣候條件下自動跟蹤並識別目標。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精度和電子反干擾能力,可在高強度電子干擾環境中代替主雷達擔任探測任務。
除STING—E0外,“軍刀”級的尾部小型建築上還裝備有一部LIROD MK2光電火控系統。該系統包括一部K波段雷達和一部電視攝像機,體積較小,但對低空目標具有非常精確的跟蹤能力,主要用來指揮尾部的40毫米艦炮。
“羅森”級在主桅頂部的平台後部還裝有一部泰利斯荷蘭分公司的MIRADOR“米拉德”綜合光電跟蹤系統,該系統體積緊湊,整合有熱像儀、雷達測距儀、監視用彩色電視攝影機、目標跟蹤用黑白攝影機等光電感測器,主要用於目標跟蹤並控制30毫米艦炮。

電子戰系統

“軍刀”級的電子戰系統包括Racal“短劍”1c電子支援系統(中途截取)和美制MK36 Modl型sRBOC無源干擾系統(2座6聯裝MKl37型130毫米乾擾彈發射器)。“羅森”級則裝備有CONDOR公司0~AR900電子支援系統(中途截取)、泰利斯DR3000SI—W電子支援系統(被動偵察和告警)以及與“軍刀”級相同的MK36Modl無源干擾系統。
在保持雷達靜默的情況下,“軍刀”級和“羅森”級可以通過艦上電子支援系統截獲的敵方雷達信號而獲知敵艦方位,從而隱蔽接近敵艦並發動襲擊,提高攻擊的隱蔽性。MK36 Modl無源干擾系統可通過人工啟動或計算機自動控制的方式發射箔條、紅外、箔條/紅外複合誘餌彈和假目標誘餌彈等,配合載艦的低可探測性和高機動性來對抗來襲反艦飛彈。可見,兩級艇的電子戰系統相對齊全,電子戰能力也基本相當。
其它電子設備:為了與友軍實時交換戰術信息,實現協同作戰,“軍刀”級和“羅森”級均裝備有包括衛星通信系統在內的多種通信系統和北約標準的11號數據鏈。此外,兩級艇均裝備有北約標準的MKl2敵我識別系統(IFF)和GPS導航系統等。

武器系統

“軍刀”級和“羅森”級的武器系統同樣具有西方特色,兩級艇裝備的武器均為從西方國家引進的成熟型號。
1、反艦飛彈
“軍刀”級在艇體後部的煙囪和小型建築之間交叉布置了2座MK一140型4聯裝RGM一84D“魚叉”B10cklc艦艦飛彈發射裝置,分別朝向左右舷。“魚叉”B10cklc飛彈長4.635米,彈徑343毫米,翼展O.914米,重’784乾克,半穿甲高爆戰鬥部重227千克,採用延時觸發和近炸引信,彈翼摺疊後存放在密封的圓形發射筒中。動力裝置為一台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巡航速度O.85~0.9馬赫,巡航高度30米,最大射程130千米。飛彈採用中段慣性+末段主動雷達制導,具備扇面發射、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單發命中機率90%~95%。“魚叉”B10cklc飛彈還具備航線規劃能力,制導系統能預先設定三個巡航轉折點,巡航中能改變飛行高度,末端攻擊模式可根據海況或目標特徵選擇掠海飛行或拉高俯衝,具有較強的抗干擾和突防能力。
“羅森”級在上層建築和煙囪之間交叉布置有2座4聯裝MM40“飛魚”Block2艦艦飛彈發射裝置,分別朝向左右舷。MM40“飛魚”Block2飛彈長5.785米,彈徑350毫米,翼展1.135米,發射重量870千克,半穿甲高爆戰鬥部重165千克,採用摺疊式彈翼與尾翼,固態火箭助推器和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中段慣導加GPS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飛行速度0.9馬赫,巡航高度10米,末端水擊高度降到3~5米,以躲避敵方探測和攔截,彈道末段具有蛇形機動飛行能力,最大射程75千米。為了進一步提高“羅森”級的遠程反艦能力,希臘海軍還決定從“羅森”級的第4艘起裝備MM40“飛魚”Block3型艦艦飛彈(就MM40“飛魚”Block3的研製進度來看,可能到第6艘“羅森”級才有望裝備該飛彈)。這種最新型的“飛魚”以渦輪噴氣發動機取代了以前的火箭發動機,彈重降至780千克,射程增至180千米。飛彈換裝了新型主動雷達(或紅外)導引頭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抗干擾能力大大提升,可攻擊港口、基地設施和港內艦船等近岸目標。此外,MM40“飛魚”Block2飛彈配備了新的任務軟體與導航模組,提高了末端機動能力,能選擇多種飛行彈道攻擊目標,作戰時可發射多枚飛彈從多個方向、不同高度對同一目標實施飽和攻擊,增強了突防能力。
作為世界上大量裝備的兩種高亞音速中程反艦飛彈, “魚叉”和“飛魚”的主要技戰術指標相差不大,所以各裝備8枚反艦飛彈的“軍刀”級和“羅森”級均具有強大的反水面戰能力。不過,“軍刀”級和“羅森”級自身對水面目標的探測距離有限(一般不超過50千米),因此需要通過數據鏈來獲得其它平台提供的目標信息,以實現超視距攻擊。
2、艦空飛彈
“羅森”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裝備艦空飛彈的飛彈艇,其艇尾布置有1部MK31型21聯裝“拉姆”近程艦空飛彈發射裝置。該系統與艦首的76毫米艦炮沿中線前後布置,可實現對從艦首、艦尾及艦體兩側來襲空中目標的全方位攔截。
“軍刀”級則沒有配備艦空飛彈,自身防空能力遜於“羅森”級。
3、艦炮
在島嶼和港灣眾多、海域狹窄的愛琴海地區,反艦飛彈有時受目標信息探測的限制而難以發揮射程優勢,因此艦炮在近距離海戰中仍有重要作用。此外,希臘和土耳其海軍艦艇經常在愛琴海進行海上監視和對
峙,一旦擦槍走火,艦炮的反應速度強於飛彈,使用艦炮也有利於防止衝突擴大化。
基於以上原因,“軍刀”級和“羅森”級都非常強調艦炮火力,分別裝備有2門和3門中小口徑艦炮。就主炮而言,“軍刀”級和“羅森”級無甚差別,均在艇首前甲板布置1座奧托·梅臘拉超射速型76毫米/62倍徑艦炮。該炮全重7.5噸,炮位備彈量80發,彈丸重6千克,最大射擊仰85,持續射速80~85發/分,最大射速120發/分,最大射程20千米(對海/對地)或12千米(對空),最大射高6千米。該炮能使用新型SAPOMER增程半穿甲彈(對地/對海攻擊)、彈道修正彈、用於近程反導的AHEAD可程式引信炮彈和“飛鏢”次口徑彈,具有射程遠、射速高、精度高、殺傷力強等特點,具有很強的防空反導能力和對海/對地攻擊能力。在“軍刀”II級上,該炮還將原先的圓形炮塔改為多邊形的隱身炮塔。
“軍刀”級的副炮採用l門布雷達雙管40毫米/70倍徑緊湊型艦炮,布置在射界開闊的艦尾,主要作為艇首76毫米艦炮的補充以加強近距防空和對海火力。該炮可發射多種類型炮彈,射速300發/分,對海射程12.5千米,對空射程4千米。此外,為對付小型船艇和非軍事目標,“軍刀”級在上層建築兩側還裝有2挺7.62毫米機槍。
“羅森”級的副炮為2門奧托·梅臘拉30毫米單管自動艦炮,布置在主桅後的上層建築甲板兩側,用於近距防空和對海攻擊。此外,艦橋兩側也配備了2挺7.62毫米機槍。
總體來說,“軍刀”級和“羅森”級的艦炮火力基本相當(“羅森”級的副炮儘管為30毫米單管艦炮,但2門炮的火力密集度、打擊威力並不輸於“軍刀”級的1門40毫米雙管艦炮),均具有相當可觀的中、近距離對海打擊和壓制能力。
由於土耳其和希臘海軍均裝備有大量護衛艦和反潛機等反潛作戰平台,所以作為非主力戰艦的“軍刀”級和“羅森”級均沒有裝備聲吶和反潛武器系統,不具備反潛能力。事實上,目前世界上只有瑞典、丹麥、芬蘭、以色列等少數幾個國家的飛彈艇裝備有反潛系統,因為這些國家海軍規模較小,飛彈艇都作為一線主力艦艇來使用。

結語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軍刀”級和“羅森”級將作為土、希兩國海軍輕型艦隊的中堅,繼續在愛琴海角逐。不過,兩國在北約盟國尤其是美國的大力壓制下,爆發海上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事實上,土耳其、希臘海軍長期以來針鋒相對地發展新型艦艇,更多是為了維持在愛琴海上的力量均勢。

艦隻情況

P 330 Kilic (軍刀號)
P 331 Kalkan (卡爾坎號)
P 332 Mizrak (密茲拉克號)
P 333 Tufan(吐蕃號)
P 334 Meltem(梅特姆號)
P 335 Imbat (伊姆巴特號)
P 336 Zipkin (茲普金號)
P 337 Atak(阿塔克號)
P 338 Bora (勃拉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