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口縣

磴口縣位於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連杭錦後旗,北與烏拉特後旗接壤, 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南隔黃河與伊克昭盟杭錦旗相望。面積4166.6平方公里。人口11.53萬,蒙古族0.42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97萬人。轄7個鄉、3個蘇木和2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巴彥高勒鎮。漢代曾置臨戎、三封、窳渾3個縣。後植被破壞,黃沙吞噬,成了北方少數民族遊牧地。清代為蒙古族阿拉善王爺的萊食地,俗稱王爺地。1929年置縣。1960年改設巴彥高勒市。1964年撤市復設磴口縣。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曾為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磴口縣
  • 所屬地區:巴彥淖爾市西南部
  • 面積:4166.6平方公里
  • 人口:11.53萬
歷史淵源,社會事業,

歷史淵源

蹬口縣有文字記載的歸屬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春秋末戰國初,趙國“胡服騎射”迅速強大,不斷北擴邊境,長城修到高闕塞,磴口地區為趙屬地。秦滅六國,北擊匈奴,奪取了整個河套地區,置九原郡,磴口隸屬九原郡。秦末戰爭直到漢武帝數百年間,磴口復為匈奴牧地。漢武帝時代,西漢國力強盛,興兵大規模征討匈奴,到公元二世紀初基本控制了包括河套在內的大片領土,並在河套沿河設縣34個。今境內有古城遺址三處,據歷史學家考證為西漢三封縣古城(120年置),臨戎縣(124年置)和窳渾。
蹬口縣
促進沙草產業由科研期進入生產期。特別要引進一些實力強,具有一定科研開發能力的企業從事沙草產業的深度開發,使該縣烏蘭布和沙區成為國內發展沙草產業的首選區域之一和生產、流通的集散地。建設特色種植業基地。該縣的華萊士瓜雖然市場的知名度較高,但占有市場的份額較小,市場銷售期很短。下一步要加快名優特產品的標準化規程制定,加強種子提純復壯,裝備現代農業設施,提高品質,延長產出期。擴大鞏固種植面積,積極探索保鮮貯運新技術,確保這一名品有穩定的種植規模、持久的市場信譽和高額的利益回報,讓名品真正給農牧民帶來實惠。

社會事業

加快推進生態治理工程。突出抓好生態移民,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和三北防護林四期建沒等重點工程,加快生態保護和建設步伐。加大生態移民工程實施力度,探索建立與牧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安排牧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引導牧民向山前農區集中或分散轉移,支持有進城願望的退牧移民直接向城鎮轉移。五年內全部完成牧區、沙區人口平穩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