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耶夫

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耶夫

奧爾良公爵夫人路易斯·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耶夫(Louise Marie Adélaïde de Bourbon-Penthièvre;1753年3月13日~1821年6月23日),一位見證了法國18至19世紀動盪不安的歷史的貴族女性。

她的丈夫即是有著“皇家弒君者”、“平等的菲利普”綽號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第二,而她的兒子卻成為了法國的最後一位國王,即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普一世。她的祖父是路易十四的庶子路易-亞歷桑德羅·德·波旁,她的父親路易·讓·瑪麗·德·波旁則繼承了彭蒂耶夫公爵的爵位。經歷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腥風血雨,瑪麗-阿德萊德成為了波旁-彭蒂耶夫家族唯一倖存下來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耶夫
  • 外文名:Louise Marie Adélaïde de Bourbon-Penthièvre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753年3月13日 
  • 逝世日期:1821年6月23日 
  • 信仰:羅馬天主教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締結婚姻,宮廷生活,革命爆發,孀居生活,家庭成員,軼事典故,頭銜,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瑪麗·阿德萊德於1753年3月13日生於巴黎土魯斯府(1712年由土魯斯伯爵自弗里埃侯爵路易·費利波手中買下,此後一直作為其家族在巴黎的府邸),第二年她的母親因分娩過世。起初,年幼的瑪麗·阿德萊德被稱為“伊瓦小姐(Mademoiselle d'Ivoy)”,長成少女後又改稱為“彭蒂耶夫小姐(Mademoiselle de Penthièvre)”,這個稱呼來源於其父繼承的公國,也是瑪麗·阿德萊德從其早夭的姐姐路易絲·瑪麗·德·波旁處繼承的。她一直使用這個稱呼直到她結婚為止。
瑪麗·阿德萊德一出生便由蘇西夫人照顧,並且像許多貴族女孩一樣,瑪麗·阿德萊德後來被送到了俯瞰巴黎的蒙馬特爾修道院撫養。她在那裡待了十二年。小時候的瑪麗·阿德萊德在鼓勵下積極參加其父彭蒂耶夫公爵所熱衷的的慈善活動,他的父親也因此被稱為“窮人們的王公(Prince of the Poor)”。樂善好施的彭蒂耶夫公爵在法國各地廣受歡迎,人民的擁戴也在後來的大革命中挽救了他的性命。

締結婚姻

隨著她唯一的弟弟朗巴勒親王路易·亞歷山大於1768年5月8日逝世,瑪麗·阿德萊德成了法國最龐大財產的繼承人。在此之前,瑪麗·阿德萊德與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兒子沙特爾公爵路易·菲利普·約瑟夫·德·奧爾良的婚事就已經被提出。彭蒂耶夫公爵認為這是他的女兒能夠嫁入一個擁有第一血親王公身份的家族最好的機會,但奧爾良家族卻不願意再和另一個波旁家族的私生子家繫結為親戚。然而,當瑪麗·阿德萊德由於朗巴勒親王的過世成為了整個家族財富的繼承人後,她血統上的污點也被忽視了。儘管瑪麗·阿德萊德非常愛她的堂親沙特爾公爵,但路易十五依舊提醒彭蒂耶夫公爵不要輕易讓兩人結婚,因為他未來的女婿是一個淫蕩之人。路易十五還擔心獲得彭蒂耶夫家巨額財力的奧爾良家族會變得難以控制。
彭蒂耶夫一家,後排站立者為瑪麗-阿德萊德彭蒂耶夫一家,後排站立者為瑪麗-阿德萊德
“您錯了,我的堂弟。”路易十五對彭蒂耶夫說,“沙特爾公爵脾氣很壞,還有很多壞習慣。他是一個浪蕩子,您的女兒不會幸福的。此事不宜操之過急,慢慢來!”
1768年12月7日,在一場成人禮舞會上,瑪麗·阿德萊德被其姨母孔蒂親王妃瑪麗亞·福爾圖娜塔·德·埃斯特引見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她受到了路易十五、王太子(即未來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其他王室成員的歡迎。同日,她接受了夏爾·安托萬·德·拉羅什-艾蒙的洗禮,並獲得了教名——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
1769年4月5日,瑪麗-阿德萊德與沙特爾公爵在凡爾賽宮舉行了婚禮,所有的血親王公悉數到場。所有的王室成員都在結婚契約上籤了名。後來,路易十五主持了一場所有王室成員都參加了的婚禮晚宴。瑪麗·阿德萊德為已經極其富有的奧爾良家族帶來了六百萬里弗的嫁妝和二十四萬里弗的年收入(後來增長至每年四十萬里弗),而在她父親去世後,這筆財富還會變得更加巨大。

宮廷生活

新婚夫婦只度過了幾個月的幸福時光,本性難移的沙特爾公爵又回歸到了婚前浪蕩子的生活狀態。1772年夏天,就在瑪麗·阿德萊德生下了一個夭折的女嬰的幾個月後,沙爾特公爵就和其父貴賤通婚的妻子的外甥女,其妻的侍女費利西泰·德·讓利斯秘密有染。起初,兩人情意綿綿,但幾個月後他們的關係就冷淡了下來,據說到了1773年春天,這段戀情就正式結束。但這段婚外戀結束後,費利西泰依舊在巴黎皇家宮殿內為瑪麗·阿德萊德服務,她還是瑪麗·阿德萊德和沙特爾公爵最為信任的朋友。這對夫婦都很欣賞她的聰明才智,1779年7月,她成為了這對夫婦1777年出生的雙胞胎女兒的家庭教師。
作為沙特爾公爵夫人的瑪麗-阿德萊德作為沙特爾公爵夫人的瑪麗-阿德萊德
1782年,瑪麗·阿德萊德的長子路易·菲利普已經九歲,急需管教和訓練。然而,此時的沙特爾公爵想不出比費利西泰·德·讓利斯更有資格託付的人。因此,她成了公爵夫婦所有孩子的家庭教師。她帶著孩子們離開了巴黎皇家宮殿,住進了一棟位於巴黎拜勒查斯修道院內特別為他們修建的宅邸。讓利斯夫人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但像她的前情人沙特爾公爵一樣,她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使她不受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的歡迎。
讓利斯夫人是一位傑出的老師,但是就像她的舊情人沙爾特公爵一樣,她主張變革的政治觀點使她成為了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和舊制度的敵人。瑪麗·阿德萊德卻是一個在政治上非常保守的人,而且和她的嫂子、朗巴勒親王妃薩瓦-卡利納諾的瑪麗·特雷莎·路易絲——王后的心腹——關係密切。讓利斯夫人逐漸地將自己的政治觀點滲透給她的學生,並設法使他們疏遠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他們的母親。瑪麗·阿德萊德對她的前女官灌輸給自己孩子的教育表示強烈抗議,二人關係不斷惡化。1790年11月2日,剛剛年滿十七歲的路易·菲利普加入了雅各賓俱樂部,瑪麗·阿德萊德和讓利斯夫人之間的友情到了徹底無法挽回的地步。而此時瑪麗·-阿德萊德和丈夫之間的關係也跌入低谷,夫妻二人之間的交流僅以書信的方式進行。
奧伯基希男爵夫人在她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奧爾良公爵夫人:
“(……)總是帶著任何事物都無法治癒的憂鬱的神情,她有時會微笑,但永遠不會有笑聲。”
1785年,瑪麗·阿德萊德的公公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第一去世,她的丈夫成為了新的奧爾良公爵並且位列第一血親王公,王位繼承權僅在國王的近親屬之後。作為一位血親王公的妻子,瑪麗·阿德萊德的頭銜變成了“殿下(Your Serene Highness)”——這是作為私生子家系的她的娘家所永遠無法得到的頭銜。

革命爆發

1791年4月5日,瑪麗·阿德萊德與丈夫分居並遷至諾曼第弗農鎮的比茲宮和父親一起生活。1792年9月,已經成為革命黨的奧爾良公爵以“平等的菲利普(Philippe Egalité)”之名當選國民公會議員。“平等的菲利普”選擇加入激進的山嶽派,但是在那些想從法國驅逐所有波旁家族成員的吉倫特派的眼中,他卻是個刺眼的存在。“波旁”這個姓氏讓奧爾良家終難逃被審判的命運。1793年3月,在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指揮的北方面軍中任職的瑪麗·阿德萊德的長子沙特爾公爵向奧地利尋求政治避難,這一舉動徹底封絕了奧爾良家的退路。4月6日,所有尚在法國境內的奧爾良家族成員均被逮捕。
盧森堡宮盧森堡宮
“平等的菲利普”和他的兒子博若萊伯爵在巴黎被捕後,被關押在巴黎的修道院監獄,後來又被轉至馬賽的聖-讓要塞監獄。不久瑪麗·阿德萊德的次子——在阿爾卑斯軍中任職的蒙特龐謝公爵也被轉至此地關押。公爵夫婦唯一的女兒阿德萊德自1792年11月起就和讓利斯夫人一起搬至小城圖爾奈(今比利時境內,近法國邊境)生活。在父親和弟弟被捕的前一天,沙特爾公爵奔至圖爾奈,將妹妹和讓利斯夫人安全護送至瑞士。至於瑪麗·阿德萊德本人,由於健康狀況極差,她被允許留在法國,在比茲宮被處以自宅監禁。1793年3月4日她的父親去世,但是她應得的遺產被革命黨政府全部充公。而她丈夫的命運也在同年被劃上了悲慘的休止符——儘管曾投票贊成對他的堂弟、國王路易十六處以死刑並曾揭發自己兒子的叛變行為,“平等的菲利普”還是在1793年11月6日被送上了斷頭台。

孀居生活

在丈夫“平等的菲利普”被處刑後,瑪麗·阿德萊德被人們嘲笑為“平等的寡婦”。她被轉至在大革命期間變為監獄的盧森堡宮,並在那裡遇見了她“一生的摯愛”——雅克·魯澤。魯澤是前國民公會議員,因為吉倫特派的倒台而被捕。在羅伯斯庇爾未下台之前,瑪麗·阿德萊德曾險些被處死刑。1794年7月,雅各賓專政末期,她被轉至拜洛姆養老院(本為一精神病院,在大革命時期被用為“關押富人的監獄”)。1796年重獲自由的魯澤當選五百人立法院(督政府時期的下議院)議員,並成功解救了瑪麗·阿德萊德和她的兩個被監禁在馬賽的兒子。這對愛人終於得以在巴黎相伴,但是好景不長,1797年,督政府下令將所有波旁宗室成員全部驅逐出法國。瑪麗·阿德萊德和她的小姑——最後一位孔代親王妃巴蒂爾德·德·奧爾良被一起流放到西班牙。魯澤護送她們二人至法西邊境,然後設法在巴塞隆納和二人秘密會合。魯澤從此一直充當愛人的秘書官,並獲得了一個弗蒙特伯爵的頭銜。瑪麗·阿德萊德再也沒有見到她的兩個小兒子,蒙特龐謝公爵和博若萊伯爵未等到第一次波旁王朝復辟就都在流亡中死去了。
德勒皇家禮拜堂德勒皇家禮拜堂
1814年,第一次波旁王朝復辟,瑪麗·阿德萊德、魯澤以及其他被流放到西班牙的奧爾良家族成員重返法國。這之後的七年間瑪麗·阿德萊德一直為追回父親留給她的遺產而不懈努力,令人欣慰的是,到她去世為止,大部分遺產都通過法律途徑追回。1820年10月25日,瑪麗·阿德萊德的摯愛雅克·魯澤病逝,瑪麗·阿德萊德將愛人葬在1816年她在德勒新建的家族禮拜堂中——波旁-彭蒂耶夫和奧爾良兩個家族的最後安息之地。波旁-彭蒂耶夫家族原本位於德勒聖-埃蒂安牧師會教堂的家族墓室在大革命期間被毀,墓中遺骸都被扔進議事司鐸公墓的一個墓穴內。1821年6月23日,經受乳癌痛苦折磨的瑪麗-阿德萊德在她位於塞納河畔依夫里的城堡內病逝。她也被葬在德勒的新家族禮拜堂中。1830年她的長子路易·菲利普即位法國國王,禮拜堂被改名為德勒皇家禮拜堂,並成為奧爾良王室墓地。

家庭成員

這對夫婦一共有六名子女:
  • 長女(1771年10月10日,出生後即死亡)
  • 長子路易·菲利普一世(1773-1850)
  • 次子路易·安托萬·菲利普·德·奧爾良,蒙特龐謝公爵(1775-1807)
  • 次女弗朗索瓦絲·德·奧爾良(1777-1782),五歲夭亡,與三女是孿生姐妹。
  • 三女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沙特爾小姐(1777-1847),在其孿生姐姐夭亡後,繼承了奧爾良小姐的稱號。
  • 三子路易·夏爾·阿方斯·萊奧加德·德·奧爾良,博若萊伯爵(1779-1808)

軼事典故

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最喜愛的畫家伊莉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為瑪麗·阿德萊德畫了一幅畫像(見本頁概述圖),畫像頂端標有“Madame la Duchesse d'Orléans”。維熱·勒布倫夫人將公爵夫人著名的憂鬱感融入到整幅畫作中:公爵夫人身著純白的衣服,用以表現瑪麗·阿德萊德性格中坦率的一面,頭部輕靠在向上支起的胳膊上,人物表情流露出一種慵懶的悲傷。畫中瑪麗·阿德萊德胸前佩戴著一枚瑋致活徽章,科林·埃斯勒辨認出那是“可憐的瑪麗”徽章。這枚徽章也許正印證了公爵夫人被大革命所毀掉的後半生的悲慘命運。此畫作現存於凡爾賽宮,另有一副本存於馬賽的瓏驤博物館。法爾賽宮也存有第三份副本,這個副本曾被認為是贗品,但後來發現是真跡。

頭銜

  • 1753年3月13日-1753年9月25日:伊瓦小姐殿下(Her Serene Highness Mademoiselle d'Ivo)
  • 1753年9月25日-1769年4月5日:彭蒂耶夫小姐殿下(Her Serene Highness Mademoiselle de Penthièvre)
  • 1769年4月5日-1785年11月18日:沙特爾公爵夫人殿下(Her Serene Highness the Duchess of Chartres)
  • 1785年11月18日-1793年11月6日:奧爾良公爵夫人殿下(Her Serene Highness the Dowager Duchess of Orléans)
  • 1793年11月6日-1821年6月27日:奧爾良公爵太夫人殿下(Her Serene Highness the Dowager Duchess of Orléans)
波旁-彭蒂耶夫家族紋章波旁-彭蒂耶夫家族紋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