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馬勒

路易·馬勒

路易·馬勒(Louis·Malle),1932年10月30日出生於法國蒂姆里,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法國國立電影學院。

1956年,與雅克·伊夫斯·科斯托聯合指導的紀錄片《沉默的世界》,該片獲得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5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71年,執導劇情片《心臟雜音》獲得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1974年,執導劇情片《拉孔布·呂西安》,該片獲得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第2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

1980年,執導犯罪片《大西洋城》,該片獲得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1984年,執導驚悚片《兩光大笨賊》,該片獲得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1987年,執導劇情片《再見,孩子們》,該片獲得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1993年,擔任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1995年11月23日,路易·馬勒因淋巴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去世,享年63歲。

基本介紹

主要作品,參演電影,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作影片,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共6部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4年
電影
1992年
電影
1990年
電影
1987年
電影
1985年
電影
1985年
紀錄片
1984年
電影
1983年
電影
1980年
電影
1978年
艷娃傳
電影
1976年
《特寫》
紀錄片
1975年
《黑月亮》
電影
1974年
電影
1974年
《人性,太人性》
電影
1974年
《協和廣場》
電影
1971年
電影
1969年
《印度印象》
紀錄片
1968年
電影
1968年
《加爾各達》
紀錄片
1967年
電影
1965年
電影
1963年
《鬼火》
電影
1962年
電影
1962年
紀錄片
1960年
電影
1958年
戀人們
電影
1958年
電影
1956年
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0年
電影
1987年
電影
1978年
艷娃傳
電影
1975年
《黑月亮》
電影
1974年
電影
1971年
電影
1968年
電影
1967年
電影
1965年
電影
1963年
《鬼火》
電影
1962年
電影
1960年
電影
1958年
戀人們
電影
1958年
電影
1956年
電影

製作影片

時間名稱類型
1992年
電影
1990年
電影
1987年
電影
1985年
電影
1978年
艷娃傳
電影
1975年
《黑月亮》
電影
1974年
電影
1960年
電影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8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8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2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大西洋城提名
1975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拉孔布·呂西安提名
1973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心臟雜音提名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78第3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艷娃傳獲獎
1978第3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艷娃傳提名
1971第2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心臟雜音提名
1969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加爾各答提名
1956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寂靜的世界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7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西阿克特別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7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7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7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7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瑟吉奧·特拉薩蒂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0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大西洋城獲獎
1963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影評人獎鬼火獲獎
1963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鬼火獲獎
1963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鬼火提名
1958第2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戀人們獲獎
1958第2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戀人們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4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兩光大笨賊提名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2第3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大西洋城提名
歐洲電影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8第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8第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8第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1第4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獲獎
1991第4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米魯在五月提名
1989第4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9第4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9第4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9第4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再見,孩子們提名
1982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大西洋城獲獎
1975第2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拉孔布·呂西安提名
1975第2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劇本獎拉孔布·呂西安提名
日本電影學院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78第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鬼火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8第1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8第1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8第1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劇本(原創或改編)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0第3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影片獎米魯在五月提名
1990第3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獎米魯在五月獲獎
1988第32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劇本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8第32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1988第32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再見,孩子們獲獎

人物評價

路易·馬勒是法國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一個對時代變化時刻保持敏感的電影藝術家。他執導的各具風格的影片將近40部,每部作品都反映了新時代的社會觀念、社會思想以及不同階級地位的轉變,它們作為新時代的預言都給人以不同的啟迪和感受,在電影史上閃爍著獨特的光彩。他的鏡頭始終以女性形象為對象,飽含感情地表現著女性的情緒變化和內在思想轉變,路易·馬勒以女性形象為視角挖掘女性內心,展露女性感情變化的電影理念對於當今時代中國 “大男子主義”的視野下女性電影的生存發展和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電影評介》評)
路易·馬勒被稱為影壇新浪潮的開山人物。他高產優質地拍攝了多種風格和主題的影片,成為法國電影的中堅力量。他不僅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式,也是少數在美國還能保持自我風格的“國際導演”。路易·馬勒的影像則不斷地向約定俗成的社會戒規乃至文化禁忌發起挑戰,彰顯了他那一以貫之的叛逆精神和無畏勇氣。在他那影像探索的道路上,向來不甘於成為形式的奴隸、風格的走卒乃至語言的囚徒。創新求變、離經叛道,將攝影機對準人類靈魂的每個角落,是他矢志不渝的藝術主張和文化訴求,因而表現出超乎常人的道德勇氣和力量。(人民網評)
路易·馬勒不僅是當代電影史上的重要導演,他擺脫了好萊塢商業控制,繼續自己電影作者的創作方式,殊為難能可貴。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導火線”,為“新浪潮”的年輕導演們開拍處女作、開創新風格奠定了一定的商業經驗和經濟基礎。馬勒早期的幾部劇情電影,不論是商業上的成功,還是題材形式上的突破,都能讓他當之無愧的躋身於“新浪潮”奠基人的行列。在路易·馬勒的電影中,他繼承了法國文化中素有徹底貫徹人本主義的傳統同時所做出的努力嘗試,這也使得他被許多電影研究者們稱為“難以歸類的人道主義者”。(《電影評介》評)
路易·馬勒雖然與正宗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代表風格有著不大不小的差別,但他出道很早,可以稱之為“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人物”。(網易評)路易·馬勒的作品的多樣性使人們在稱這位電影家為作者時猶豫不決。路易·馬勒被人們稱為“心理分析專家”,而這個專家享有大資產者之子的名聲是毫不足怪的,他總是高傲地與時尚及現存規則保持距離,在揭示自身隱秘方面表現出明顯地遲疑,他執著地忠實於他對藝術的獨特見解。(《電影藝術》評)
路易·馬勒的電影創作生涯中游移於紀錄片和劇情片之間的旨趣和他總體創作上紀錄與劇情的合一,是基於他對影片題材的判定。在馬勒看來,劇情片所呈現的是“過去”的時態,而紀錄片則更側重於對“現在”時態的表述。路易·馬勒常常因為風格和特點的多元性,很難被囊括到某一類型或者流派之中,又堅稱自己不拍政治性題材的作品,往往被影評家們稱為難以歸類。無論是馬勒在“新浪潮”時期的開山之作,還是他在“直接電影 ”風潮下的經典之作,在他的整個創作中,他時常會受到當時的電影觀念的影響,然後又追隨著自己的觀點和獨特的方式游離之外。但是路易·馬勒的創作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世界電影文化觀念合流的。(《電影文學》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