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感(報紙名稱)

路感(報紙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路感》(Street Sense)是一份華盛頓的小報紙,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份為無家可歸者創辦的報紙。一些華盛頓的流浪者,或者曾經的流浪者在這裡交流思想,為報紙撰寫文章,還負責沿街叫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感
  • 外文名:Street Sense
  • 出處:華盛頓的小報紙
  • 出版時間:每兩周出版一次,周三上攤
駕駛員在路上的感覺,華盛頓的一種小報紙,簡介,背景,背景故事,

駕駛員在路上的感覺

路感指駕駛時候路面通過車身,方向盤對駕駛者作出的反饋,一般運動型轎車和跑車的話,路感都很清晰,也就是說不用看,就能清晰感覺出自己剛才走過了一段什麼路,你甚至能感受輪胎壓過石子的感覺。

華盛頓的一種小報紙

簡介

《路感》的賣報員《路感》是一份名副其實的小報紙,只有16頁,每兩周出版一次,周三上攤。
這份報紙有一半內容由街頭流浪者或曾經的流浪者提供,其餘的則由專職記者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撰寫。報紙為流浪者提供信息,為他們發聲,講述他們的故事,不僅包括社論、專題、詩歌,甚至還有餐飲指南。
報紙印刷完成後,被分發到市區各地100多名無家可歸者手中,他們目前以每份0.35美元的價格購買報紙,然後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樣平均每人每天能賺45美元。
這份報紙不僅解決了流浪者的生計,更溫暖了他們的心靈。不僅呼籲人們對底層的關注,更使無家可歸的人能夠融入社會、創造價值。而一個個人性的閃光點也從中得以體現。
2011年3月28日,接受老東家《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路感》創始人勞拉·奧斯利深情講述了九年前被流浪者反向幫助的故事,他說:“不論他們的經歷有多悲慘,這些無家可歸者身上仍有打動人的人性閃光點,他們有權利有尊嚴的活著。”

背景

《路感》創刊於2003年。當時,兩位乾新聞出身的志願者勞拉·奧斯利和特德·亨森受美國其他城市街頭報紙的啟發,希望在華盛頓開辦一份類似的報紙。曾在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工作過的亨森說:“不論他們的經歷有多悲慘,這些無家可歸者身上仍有人性的閃光點,從他們的人生故事、音樂或詩歌中得以體現。”
兩人找到美國無家可歸者聯盟。在這個民間組織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幫助下,2003年11月第一期《路感》出版,用大篇幅關注了華盛頓特區的愛滋病毒攜帶者生存狀況,印刷了5000份。如今報紙已經擴大到1.6萬份
艾米·沃克斯介紹說,報紙印刷完成後,被分發到市區各地100多名無家可歸者手中,他們目前以每份0.35美元的價格購買報紙,然後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樣平均每人每天能賺45美元。如果有無家可歸者希望加入賣報人的行列,只需接受1個小時的培訓,並會得到10份免費的報紙。然後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在哪裡賣報。
《路感》的全職雇員只有4位。《路感》的執行主編吉勒斯派表示,對於無家可歸者和底層民眾而言,《路感》的作用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她說:“主流媒體不會過多關注無家可歸或者貧困問題,除非有人死去或者出現大規模遊行。”
這份公益性質報紙的收入除了賣報,就是廣告和來自私人或基金會的捐款,例如,2006年《路感》的總收入達13萬美元,其中報紙的銷售收入僅為2萬美元。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雖然廣告收入大幅縮水,但是報紙設法保住了大部分募捐。
為共渡難關,《路感》董事會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將賣報人拿報的價格從0.25美元增加到0.35美元。報紙還舉辦了一場慈善拍賣晚宴,對外出售40美元一張的門票。晚宴包括無家可歸者的幽默脫口秀表演和捐贈禮品的大拍賣。正是由於多方的努力,《路感》成為2009年華盛頓地區唯一一家發行量有所增加的報紙。
《路感》並不是獨一份為流浪者開辦的報紙,全世界各地共有90餘份類似的報紙。它們的規模和形式各有差別,但都是以流浪者的視角辦報,並和他們分享報紙的利潤。質疑者認為《路感》的存在給無家可歸一個藉口,但它的支持者們相信,這份報紙讓那些被社會拋棄的人重新開始,有尊嚴地活著。

背景故事

潦倒流浪漢成銷售冠軍
2007年夏天,傑弗雷·麥克奈爾隻身來到華盛頓的時候,口袋裡只有30美分。由於酗酒他失去了在亞特蘭大市的工作,又因為賭博輸得傾家蕩產,而且不良記錄導致他拿不到政府補貼。
一無所有的麥克奈爾在華盛頓街頭流浪了幾天后,通過一位賣報小販介紹,加入了《路感》的隊伍。他很快成為銷售成績最好的人之一,並且經常給報紙投稿。這份工作讓麥克奈爾結識了更多的人,他利用空閒時間完成了管理學課程,用賣報的錢和朋友租房。下一步,麥克奈爾打算重整旗鼓,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回到正軌。他說:“我是無家可歸,但並非無可救藥。《路感》讓我找回對生活的信心。它幫我建立起人脈,得到更多的資源。”
幾乎所有參與《路感》賣報紙的流浪漢都表示,賣報紙明顯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這不光是經濟上的變化,有的人開始和疏遠的家人聯絡,或是學到了寫作和溝通技巧,對更多人而言,《路感》讓他們重拾自尊和對生活的信心。
失業後賣報
賣報人丹尼爾·博爾曾經是溫迪快餐店的雇員,在金融危機失業後,就失去了收入來源,不得不和年邁的母親擠在一起住。加入《路感》後,丹尼爾由於工作上進得到重視,成為一個10人賣報小組的組長。平時丹尼爾總在捷運口賣報,每周有固定的客戶。
兩年的賣報經歷讓丹尼爾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他認為是堅持。“有時站在冷風裡兩三個小時還賣不出去一份報紙,這會讓人對自己產生懷疑。”但是他很自豪自己堅持了下來,而且有時幸運會降臨。就在幾周前,一位顧客給了他100美元後說不用找零,丹尼爾將這筆錢的一半給了母親用來付房租。
《路感》創辦3年後,參與賣報的無家可歸者中,20%的人找到了容身之所,25%的人有了全職或兼職工作,其中不少機會是在賣報時獲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