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翻漿

路基翻漿多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路基在冰凍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土質不良,含水過多,造成路基濕軟,強度下降,在行車的反覆作用下,路基出現彈軟、裂縫、冒泥漿等翻漿現象。防治方法主要有:開渠排水,挖換土壤,排除路表積水,換鋪粒料和設定砂樁 等。

路基翻漿,防治方法,

路基翻漿

路基翻漿多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路基在冰凍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土質不良,含水過多,造成路基濕軟,強度下降,在行車的反覆作用下,路基出現彈軟、裂縫、冒泥漿等翻漿現象。

防治方法

1.開渠排水。路面經常處於潮濕狀態,使路基發軟開始翻漿,應及時在路肩上開挖橫溝,排除表面積水,溝寬30~40cm,間距5m左右,溝深至路面基層以下,高於邊溝底。路面坑窪嚴重地段,除設定橫溝外,還應順路面邊緣修縱向小盲溝或滲水井。
2.挖換土壤。將路基翻漿的土和稀泥挖出,換填40~
60cm厚的砂性土或碎(礫)石,分層壓實後重鋪路面。嚴重翻漿部分,軟土全部挖除,填入水穩性良好的砂礫料,並分層壓實。
3.排除路表積水。及時修補路面溝槽和路肩坑窪,使其平整、無堆積物、無積雪等,儘快排除表面積水。
4.換鋪粒料。挖除翻漿路段的稀泥,換填碎石、磚塊或爐渣等粒料,整平後通車碾壓。或挖除稀泥後填入水穩性較好的乾土,再鋪粒料墊平後通車碾壓。
5.設定砂樁。當路基翻漿時,可在行車道部位開挖圓形或矩形的滲水井,一般直徑或邊長為30~50cm,將井內的水掏出,邊掏水邊加深,直至冰凍層以下,當滲水停止後,即可填人粗砂或碎(礫)石,以形成砂樁,其樁距和根數可根據翻漿的輕重程度而定,通常一個砂樁的影響面積為6~10m2。
6.在交通量較小,重車通過不多的公路上,可用木料、樹枝等維持通車,翻漿停止,路基漸趨穩定後,應及時拆除柴排,恢復路基原狀。
7.翻漿嚴重路段,應控制重型車輛通過或令車輛繞道行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