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近動機

趨近動機

趨近動機是動機心理學中的術語,和迴避動機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動機心理學主要關注行為的能量與方向。長期以來心理學家花費了大量精力探討能夠激活個體內在能量,改變個體行為方向的因素。在這些探討中逐步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動機分類框架,主要包括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原始動機與習得動機,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儘管這些動機類別具有不同的心理屬性、不同的作用機制和小同的作用效果,但區分這些動機類別的主要依據是動機能量的來源。除此之外,在動機心理學中,一直存在著另一種動機分類框架,這就是趨近動機與迴避動機。這種分類思想散布在弗洛伊德、勒溫、赫爾、斯金納等許多心理學家的觀點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趨近動機
  • 外文名:approach motivation
  • 所屬學科:心理學
趨近動機與迴避動機,趨近和迴避動機區分的神經科學證據,

趨近動機與迴避動機

趨近和迴避是動機的兩種最基本形式,反映著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人類趨利避害,適應環境的核心機能。
Elliot(2008)指出,兩種動機相結合才能產生成功的適應,迴避動機保證了個體的生存,趨近動機則能夠促進個體的成長。他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理解趨近和迴避動機概念。
首先,趨近和迴避動機影響著行為的能量和方向。勒溫指出趨近動機是由正性刺激激起的行為能量或者使行為指向正性刺激方向的動機;而迴避動機則是由負性刺激激起的行為能量,或者使行為指向負性刺激方向的動機。
其次,趨近和迴避動機既涉及到身體的運動,也涉及到心理的運動。當刺激在心理上被評估為正性時,個體就會表現出把它“拿過來”或把它“留給自己”的動作取向;相反,當刺激在心理上被評估為負性刺激出現時,個體則會表現出遠離或迴避的動作取向。
第三,趨近和迴避動機的區分小僅與新的刺激情境有關,也與當前所處的情境有關,即趨近動機小僅指趨近新的積極刺激,也包括保留和維持現有的積極刺激;而迴避動機小僅包括對可能出現的消極刺激的防禦,也包括逃離或糾正當前的消極刺激。
第四,刺激的效價(積極或消極屬性)是趨近和迴避動機的核心。正價代表著“有益”、“喜歡”、“渴望”;負價代表著“有害”、“小喜歡”和“小想要”。
第五,激起趨近和迴避動機的刺激可以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客體、事件或可能性,也可以是抽象的、通過內部表征生成的客體、事件或可能性。

趨近和迴避動機區分的神經科學證據

國外許多學者的研究都支持趨近和迴避動機額葉皮層偏側化的理論,這意味著趨近和迴避動機的區分從神經解剖形態學上得到了證實。趨近動機系統與左側額葉皮層激活關聯,迴避動機系統與右側額葉激活關聯,這一結論從根本上說明趨近和迴避動機系統小是同一連續體的兩個極端,而是結構和功能彼此獨立的神經活動系統。 同時,趨近和迴避動機定位於前額葉皮層的結論意味著兩類動機系統承擔著調節高級心理的功能。因為前額葉皮層的基本活動主要是根據內在的目標協調個體的思維與行動其中包括計畫安排複雜的認知行為、個性表達、決策、管理正確的社會行為額葉皮層損傷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額葉皮層損傷的人很難維持注意,很難堅持完成任務,他們經常會因為一時興起而採取行動,會做出不考慮後果的衝動行為。
趨近和迴避動機前額葉皮層偏側化的證實不僅幫助回答了趨近和迴避動機區分的兩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它還為一系列心理病理問題的解釋、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益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