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城(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連城(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連城,男,漢族,1938年出生於江蘇省阜寧縣。

196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雙聘院士。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金屬學科評議組組長,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實驗室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連城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阜寧縣
  • 出生日期:1938年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論著成果,

個人簡介

趙連城,男,1938年生,原籍江蘇省阜寧縣,196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雙聘院士。1987年3月赴美國Illinois大學進修一年,隨後應邀到美國加州Raychem公司訪問研究。1989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導師。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院長,現任“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社會兼職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金屬材料學科Ⅱ評議組組長、總裝備部先進制造技術專業組組長、《材料科學與工藝》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功能材料》雜誌編委會委員、《先進制造與材料套用技術》雜誌編委會委員。
趙連城
趙連城教授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固體微結構分析與信息功能材料方面有相當的學術造詣。在半導體異質結、超晶格材料等光電薄膜材料的製備、微結構分析與性能評價及其套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相關領域專家的廣泛重視。共指導博士研究生38名,碩士研究生25名,在國內外權 威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400餘篇,被國外學者引用200餘篇次,並先後以組織委員會成員、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或合作主席身份應邀出席國際會議和宣讀論文20餘次。先後發表專著及主編全國通用教材、研究生教材十餘種,總計250餘萬字。1985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6項,總裝備部及省部級研究項目12項,為推進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套用做出了突出貢獻。1989年以來,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199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1994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特殊貢獻專家政府津貼。

工作經歷

1958.09-1963.09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金屬材料專業
1978.12-1982.09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工藝系 講師
1982.09-1989.11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工藝系 副教授
1989.11-1993.03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工藝系 教授
1993.03-2002.05 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材料科學系 博士生導師
2002.05-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材料物理與化學系 博士生導師
2003.11 工程院院士
2014.09-太原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社會兼職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
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常委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金屬學科評審組組長(1996年-1999年)
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先進制造技術專業組組長
國際形狀記憶與超彈性顧問委員會委員(1994年起)
國際馬氏體相變顧問委員會委員(1994年起)
2005年中國上海國際馬氏體相變會議主席兼秘書長

研究方向

1、光電薄膜功能材料與器件:以光電薄膜功能材料微結構分析和器件物理為基礎,以分子束外延(MBE)和化學氣相沉積(MOCVD)為主要製備手段,重點研究化合物半導體異質晶片和超晶格光電功能材料的結構設計、製備技術、性能表征和器件物理及套用; 2、性光學晶體材料與器件:以非線性光學物理和分子工程學為基礎,研究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生長科學和加工及套用技術,包括雷射變頻晶體和器件,電光晶體和器件,光折變晶體和光學全息存儲器件等; 3、光纖和光纖器件4、狀記憶與超彈性材料及其工程和生物醫學套用

論著成果

[1]信息功能材料學(國防科工委重點教材,主編),哈工大出版社,2003年8月
[2]先進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第六章,執筆)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1月
[3]合金的形狀記憶與超彈性(專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1月
[4]形狀記憶與超彈性合金研究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列第一名)2000年
[5]形狀記憶合金的微觀變形機制與應變恢復特性,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列第一名)199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