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京

趙義京

趙義京(1912—1943) ,湖北省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人,八路軍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司令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義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黃陂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43
  • 職業:軍人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革命歷程,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軍長徵到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七七”事變後,隨八路軍一二九師開闢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任師通訊隊長、作戰參謀和科長等職。1938年後,歷任冀南五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43年8月30日,冀南五分區幹部在棗強縣開畢會議後,於大江官村突遇日偽軍2000多人包圍襲擊。即指揮部隊連續突圍。第一次突圍,消滅偽軍1箇中隊,生擒偽中隊長。第二次突圍, 衝破另一股偽軍包圍圈。準備第三次突圍時,發現村里仍有少數幹部未衝出來,即率身邊6名戰士復殺進大江官村,再陷敵圍,與敵展開肉搏戰,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時年31歲。
趙義京

主要事跡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區在武邑縣召開全區各縣武裝科長、縣大隊正副隊長和教導員會議。參加會議的分區領導有中共五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李爾重、專員任仲夷、司令員趙義京、副司令員陳躍元、參謀長陳明義、武裝科長牟海秀等,與會人員總計200餘人。會議先是在武邑縣律寨村召開,後轉移到石德鐵路南的小白莊,8月30日又轉移到棗北縣的霍楊莊。是日,日軍從辛集、龍華、故城、棗強等地,通過火車、汽車調運部隊,出動2000多人對與會人員實行合圍。與會人員雖兩次轉移,但未跳出包圍圈。在霍楊莊和敵人交火後,隊伍向東北方向轉移。走到花雨村時,得知大批敵人已從石德鐵路撲來,便由孔頭村通過清涼江向東。不料敵人在河東已設下埋伏,先頭部隊在河底受到突然襲擊,僅分區參謀長陳明義率幾十人衝出。大部分人員只好折向西北,與敵人騎兵遭遇後,又轉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趙義京命熟悉地形的棗北縣副大隊長張靜、教導員張祥甫及分區警衛連兩個排在前面開路,一個警衛排斷後,其他人員在中間,向西南方向突圍。前鋒兩個排和部分幹部衝出後,敵人將突破口堵死。趙義京又重整隊伍分組朝不同方向突圍,大部分人員衝出,趙義京、陳躍元等30多人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
趙義京、陳躍元司令員的犧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損失。五分區的黨政軍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為紀念趙義京、陳躍元兩位司令員,使人民永遠懷念他們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德,從那時起棗北縣更名為趙陳縣,直至抗戰勝利棗強縣建制恢復。1984年3月,共青團棗強縣委在其犧牲地棗強縣西江官村修建了趙陳烈士紀念碑。
趙義京 1912-1943歷任冀南軍區5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大江關村遭到日偽軍兩千餘人的包圍襲擊。趙親自指揮部隊掩護與會幹部突圍,並用繳獲的日軍戰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鬥中身中數彈犧牲。

革命歷程

趙義京(1912—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
1912 年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趙家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 年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趙義京由抗大畢業,隨八路軍一二九師開赴太行,轉戰華北,開展游擊戰爭。1939 年9 月,調任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參謀長,後任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0 年冬,日軍為“蠶食”抗日根據地,撲滅平原游擊戰爭的火焰,在華北進行了三次“治安強化運動”,實施“鐵壁合圍”和“囚籠戰術”。在這種嚴重的局勢面前,趙義京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冀南軍區開展反“蠶食”鬥爭的指示,派若干小分隊深入敵後,對敵偽人員採取崗樓訓話,記黑、紅點的辦法進行分化、瓦解;對死心塌地為侵略者賣命、乾盡壞事的漢奸堅決予以鎮壓;拔掉敵人的薄弱據點,到處襲擾日軍,給敵人造成很大的震動。
1943 年8 月30 日, 冀南六分區在棗強縣小白莊開完全區大隊長以上幹部會議後,突然在大江官村被二千多日偽軍層層包圍。趙義京臨危不懼,指揮部隊連續突圍。第一次突圍,消滅偽軍一個中隊,並生擒了偽中隊長。第二次突圍,衝破了另一隊偽軍的包圍圈。準備第三次突圍時,發現村里仍然有少數幹部未能衝出來,趙義京便立即率身邊的六名戰士重新又殺回大江官村,再次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與敵展開殘酷的肉搏戰,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1 歲。

人物紀念

抗日戰爭時期,為適應鬥爭形勢需要,棗強縣分為棗南、棗北兩縣。1943年,為紀念趙義京、陳躍元兩位司令員的壯烈殉國,棗北縣更名為趙陳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