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齡

趙松齡

趙松齡,教授。浙江東陽人。195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同濟大學講師、教授、物理系主任、聲學研究所所長。專於工業噪聲控制技術研究,在吸聲材料、吸聲結構、隔聲理論、消聲器及噪聲的產生與傳播方面有研究。撰有論文《聲波在纖維性吸聲材料中的傳播》、《關於無限薄板中圓孔的線性聲阻》等,著有《噪聲的降低與隔離》。在噪聲控制領域內,對吸聲理論、隔聲結構及管道中的聲傳播理論等方面有較深入、系統的研究,著有《噪聲的降低與隔離》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松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東陽縣
  • 出生日期:1927年2月26日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籍貫:浙江東陽
原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簡歷,生平,貢獻,中國第四紀委員會海岸分委員會副理事長,

原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

簡歷

1927年2月26日 出生於浙江省東陽縣。
1947年9月-1951年8月 在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
趙松齡趙松齡
1951年9月-1982年7月 先後任同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0年4月-1982年4月 任同濟大學科研處長。
1982年4月-1986年7月 任同濟大學物理系主任。
1986年7月-1989年12月 任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
1990年-2002年 被選為中國聲學學會第二屆至第四屆常務理事。

生平

學生時期
趙松齡,曾用名趙鵬初,浙江東陽人,1927年2月出生於一個封建的書香門第之家。著名笛子藝術演奏家趙松庭之弟。他的學生時代,是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大動盪環境中度過的。1938-1941年他在東陽初級中學學
習,當時日本侵略軍氣焰囂張,東陽靠近抗戰前哨,戰爭陰影緊壓在人們的心頭。
趙松齡趙松齡
1942年春,日軍大舉進犯浙贛,金華經東陽至嵊縣一線淪為敵占區。他因傷病輟學,隨父母避居在大盤山區內的一個小村莊內。1943年秋他考入了寧波中學高中部,當時寧中內遷至盤安縣的大皿村,藉助當地祠堂作為校舍,學生繳納一定數量的大米與黃豆保證一伙食供應,晚自修時清一色地用自備桐油燈照明。
1947年9月至1951年8月,他在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1951年8月,他被統一分配到同濟大學工作,此後就一直在同濟大學主要從事物理學科方面的教學與科研任務。
工作時期
在20世紀50年代,同濟大學與其他高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政治思想教育也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1951年秋開始的三反及思想改造運動,深深觸及了知識分子的弱點與缺點。1952年院系調整並進行教學改革,1957年進行了整風“反右”運動,稍後開展了關於政治與業務、紅與專等方面的討論,他積極參加運動,在實踐中經受考驗與鍛鍊。1959年9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基層工作的雙肩挑幹部,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組織安排的各項任務。
1965年他參加“四清”工作隊,在崇明縣開展工作,對農村的現實情況有了深刻的感受與了解。在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家庭出身及個人政治歷史問題受到審查與衝擊,1972年曾下放至幹校勞動鍛鍊。在這期間他對自己認真作了反思,並本著相信民眾相信黨的精神泰然處之,同時依然努力搞好日常的業務工作並抓緊個人的學習與提高。
1978年他晉升為副教授,1979年由德國DAAD資助,曾以研究訪問學者身份到德國斯圖加特城建築物理研究所進行短期進修。回國後在1982年晉升為教授。曾先後任同濟大學科研處處長、物理系主任與聲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務,1987年8月被授予博士生導師資格。

貢獻

教學工作
他長期在以工科為主的高校從事物理課程的教學工作,對於開展科學研究受到客觀條件的一定限制。但另一方面考慮到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普適性與滲透性,他深信對於各種工程技術科學,只要聯繫實際深入鑽研一下,一般都可以挖掘出值得探索的物理問題,可供選擇研究。
彈性理論
1956年高校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要求基礎課教師也進行科學研究。當時他首先選擇彈性理論,因為它實際上可以說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聯繫工程力學的實際,發覺理論物理中一些普遍的分析方法可以推廣套用。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科學論文就是利用屈曲本徵函式展開的方法,解彈性地基梁的彎曲與振動問題,文中採用了一個分析技巧,求出了有軸向力作用時的精確解。第二篇類似的論文改用自振本徵函式來解決彈性地基梁的彎曲問題。接著對圓薄膜的大撓度振動求出了基本固有頻率的精確解,對橢圓薄板大撓度彎曲問題提出了一種綜合攝動與變分特點的新解法。
物理專業
1958年後,他主要致力於物理專業的建設,彈性理論的研究中斷。1960年開始超聲學與建築聲學的學習與研究。在實踐中發現了聲在變截面管道(喇叭)傳播時存在著一個巧妙的共軛關係;對於各種喇叭都存在著相對應的共軛喇叭,它們的截面半徑互為倒數,而反映喇叭特性的基本參數則相互共軛。這對於探索與設計新型喇叭富有創新意義。在超聲學中,對於由桿件組成的聚能器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共軛關係。
“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噪聲控制工程方面通過與企業單位的聯繫、協作,他多次得到了參加工程設計及測試等具體實踐的機會,積累了大量原始資料,獲得了豐富的實際經驗,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值得注意的聲學技術問題。1978年後,他的科研方向相對穩定在以噪聲控制為主的聲學學科領域內,研究方法上主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著重運用成熟的聲學基本理論知識,分析並解決工程中存在的聲學技術問題,然後進一步在實踐中加以檢驗。
吸聲理論
他在吸聲理論方面有較豐碩的科研成果,其代表作《聲波在纖維性吸聲材料中的傳播》於1979年在《聲學學報》上發表。根據該文闡明的嚴格理論,由吸聲材料的容重及纖維直徑可以精確地求出反映材料聲學性能的各種重要參數,優於國際上同時期同類研究成果。該文吸聲理論獲得成功的關鍵是採用了一個基於統計分析的運算技巧,它假設各纖維單元散射的聲波在統計平均的條件下是相等的,由此導出在任一特定纖維單元表面由其他纖維散射產生的聲場,從而可由邊界條件嚴格求解,可避免作多次散射的複雜分析。這種運算技巧在分析濃密懸浮液及細網等聲傳播問題中可以推廣套用。對穿孔板及多層或劈形吸聲材料等元部件組成的多種吸聲結構,由嚴格理論分析的方法求出重要的聲學參量,經實踐檢驗表明所得理論結果是正確可靠的,可作為實用設計的依據。
隔離結構
在隔聲結構理論方面,他也進行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工作。主要弄清了對有限尺寸的薄壁結構並不遵循傳統的質量作用定律,它的透聲性能與結構本徵振動在頻域上的模態密度緊密相關。這對於設計新型輕薄隔聲結構,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傳播理論
對於在管道中的傳播理論方面,他聯繫工程實際問題作了較廣泛、較系統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管道消聲器設計理論中,導出了存在氣流時管道中的聲傳播規律,證實了氣流對消聲器消聲性能產生嚴重影響的主要來源在於氣流產生的再生噪聲。部分研究成果在1987年《同濟大學學報》發表的綜述論文《同濟大學對阻性消聲管道研究的進展》中作了介紹,該文扼要闡明了氣流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對阻性消聲器消聲性能的影響。該文曾在1989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92年10月曾獲國務院頒發證書以表彰他在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中國第四紀委員會海岸分委員會副理事長

趙松齡 男,1936年3月出生,研究員,1963年9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研究領域,海洋第四紀地質。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第四紀委員會海岸分委員會副理事長。主要業績:長期從事海洋第四紀地質研究工作,70年代主要研究晚更新世經來渤海灣西岸的三次海侵問題,滄州海侵發生於距今128000年—70000年,相當於最後間冰期海侵;獻縣海侵發生於距今39000年—23000年,相當於亞間冰期海侵;黃驊海侵發生於距今10000年—現在,相當於冰後期海侵,90年代以來,提出晚更新世末期陸架沙漠化理論,該理論的主導論點為:在海退後的渤海、黃海陸架上,古季風活動或者說風暴活動是當時陸架上的主要動力,並形成大面積分布的沙丘活動區。渤海周圍的黃土,主要業源於出露了的渤海海底,形成陸架黃土的近源沉積說。1991-1995年主持研究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南黃海陸架勘查及國家和海水入侵成因、機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二級課題),1996年10月分別獲國家計委、科委和財政部的獎勵證書。代表性著作有《渤海地質》主編之一,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東海地質》主編之一,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2000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晚更新世末期沙漠—黃土堆積群的研究。先後發表論文40餘篇,代表性論文有“晚更新世末期中國陸架沙漠化及其衍生沉積的研究”,“黃海南部黃海槽沉積的成因及其淺地層結構”,“蘇北淺灘成因的最新研究”等。1995年底“陸架沙漠化”專著出版。碩士、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