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恢

趙恢

趙恢字汝弘,號文峰,連江縣江南人。他是明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生於明洪武丁丑年(1397),卒於明天順酉年(1457)年,終年6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恢
  • 別名:號文峰
  • 出生日期:1397
  • 職業:著名學者、文學家
  • 籍貫:連江縣江南人
  • 朝代:明代
歷史記載,民間傳說,著作,

歷史記載

據《趙氏玉牒》記載:趙恢出身農民家庭,道應長子,四歲喪母,由姑代育。幼時敏而好學,九歲入村塾,十一歲跟明遠孫學古文辭。明遠孫是位無意仕途的窮塾師,通曉古籍,在他諄諄善誘下,趙恢長進很快。他善於約束自己,不隨便嬉戲,唯一的愛好是讀書,喜歡獨自到風景秀麗的敖江之濱、玉山腳下誦讀,時常讀到暮色暝暝,還不思歸。遇到疑題,便虛心向長輩求教,契合己意,有所收穫,便銘記在心,常誦不己。由於勤學好問,學問大有長進。知縣楊廷芳十分喜歡他,曾對道應說:“是兒不凡,前程無量!”親自送入邑庠,補弟子員,卒業於陳悠先生。年二十四,以易登永樂庚子吳觀榜,領鄉薦。據《連江縣誌》記載:明宣德八年 (1434)殿試登曹鼎榜第二名,榜眼及第。《福建通志?文苑傳》這樣寫道:“授翰林院編修,擢侍讀,充經筵講官,晉左春坊庶子兼侍續,纂國史”;“戊辰會試,詔當歷科主司錄文有戾,經旨特命旨分闈,正文體,黜浮崇實,一時文風,鹹歸於正。癸酉復典南闈,所拔皆名士”;“景泰三年,冊封南海神。還朝,以疾告歸”。

民間傳說

然而,民間傳說,趙恢因母早逝,體弱多病,十七歲那年,在敖江釣得一條白鱔魚,夥伴見是異物,勸他放生,趙恢膽大,把它煮了吃了。說也奇怪,幾天之後,頓覺血活筋舒,氣升力漲,三年過去,魁偉如巨人,力舉千斤。
宣德五年(1421),趙恢赴京投考,殿試製問:“羲禹河洛象數”,趙恢條對詳明,初擬狀元,但閱卷官在文字上忌諱甚多,以“恢”為“灰心”二字,不取。
這次會試對他打擊很大,但他並不灰心。宣德八年,又毅然赴試。據傳,明代看重文武全材,所以參加文試的人,還要加武試。趙恢在馬、步、刀諸般武藝未試之前,和曹鼎私下商定,夜間把石靶和靶座移前三尺,以示氣力。第二天,朱瞻基皇帝查問此事,趙恢和曹鼎都坦白交待。這兩件重物都超過千斤,宣宗不相信,令他倆搬回原處,目睹搬移,龍心大悅,未試武藝就當場欽點:曹鼎狀元(他搬的靶座比趙恢搬的石靶重二百斤),趙恢榜眼。民間不知細情,以為以力取勝,誤為趙恢參加的是武試中的武榜眼。
說起趙恢成材,還要讚揚其姑教侄有方。《趙氏玉牒》載:“姑,先祖彥昌之女,嫁為邑士陳寶妻,年二十,寶卒,寡居。趙恢喪母后,姑代行母職,勤快而賢。”時,趙恢每夜都在城下釣魚樓攻讀,從釣魚樓回家途中,有一座長而窄的石橋,即通濟橋,姑發現,每夜總有一盞紅燈送趙恢過橋,知是貴人相,她暗自慶幸,但不因此放鬆啟迪。一晚,她發現侄兒背後紅燈消失了,甚感驚奇,查詢方知白天趙恢替一位同學的親戚寫典妻契,使其家庭解體。抓住此事,及時點撥,要他今後絕對不做有損他人之事。趙恢牢記在心,從那之後,更注意自身修養,終於德才兼備,大器告成,翰苑騰輝,桑梓添彩。這就是民間流傳的“紅燈之說’。
趙恢十分感謝姑對他的扶養和教育,在他親建的趙氏祠堂里,只掛著父親和姑姑畫像。

著作

趙恢一生都是作文學侍從之臣,清閒之官,利用空餘時間編撰三部書:《國史拾遺》八卷、《正集》六卷和《出使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