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飢趙將伐之

《燕飢趙將伐之》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其中趙恢在與楚使的對話中秉承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方法,成功達到目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燕飢趙將伐之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賞析,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燕飢,趙將伐之。楚使將軍之燕,過魏,見趙恢。趙恢曰:“使除患無至,易於救患。伍子胥、宮之奇不用,燭之武、張孟談受大賞。是故謀者皆從事於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無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聽吾言而說趙王曰:‘昔者吳伐齊,為其飢也,伐齊未必勝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為其飢也,伐之未必勝,而強秦將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趙居強吳之處,而使強秦處弱越之所以霸也。願王之熟計之也。’”
使者乃以說趙王,趙王大悅,乃止。燕昭王聞之,乃封之以地。

作品譯文

燕國發生饑荒,趙國準備乘機攻打它。楚國派一名將軍到燕國去,途經魏國時,見到了趙恢。趙恢對楚將說:“預防災禍不讓它發生,這比災禍發生後再去解救要容易得多。歷史上伍子胥和宮之奇的勸諫都不被君王採用,而燭之武和張孟談的謀略卻受到君王的賞識。所以謀臣們都想方設法防患於未然,消除災禍使它不會發生。如今我與其送您百金,不如送您幾句話。您如果能聽我的話,就去勸說趙王:‘過去吳國討伐齊國,是因為齊國鬧饑荒,可是沒有等到伐齊取得成功,弱小的越國就趁吳國疲憊之機打敗了吳國而稱霸一方。如今大王要攻打燕國,也是因為他們鬧饑荒,我看討伐燕國未必能獲勝,而且強大的秦國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機進攻趙國。這是讓弱趙處在當年強吳的不利地位,而讓如今的強秦國處於當年弱越的有利地位啊。希望大王認真思量。’”
楚國的使者於是就用趙恢的這番話去規勸趙王,趙王聽後非常高興,就打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燕昭王聽說這件事後,就把土地封賞給這位楚國的使者。

作品賞析

趙恢在論辯中博古通今,把所論辯的問題放到已經過去的歷史坐標繫上,借古諷今,用歷史的經驗啟示今人,使今人牢記前車之鑑。雖然借用的是歷史的陳跡,然而其話鋒直指當前、直指當事者的內心,具有了無可辯駁的雄辯力。在向上級、下屬闡述意見時要多列舉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讓已經發生的能證明自己論點的事例直接闡明觀點,如此肯定會增強言說的說服力。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