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近代愛國人士)

1870—1953),字宜熙,湖南省邵東周官橋楊塘沖(今楊塘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少時聰穎好學,讀書勤奮,並拜劉兆鵬為師,研習武術。及長,與賀金聲、粟道生等人過從甚密,參與愛國親民的義舉。光緒二十七年(1901),邵陽發生百年未遇的饑荒,趙開倉濟貧,解飢餓者近百人。光緒二十八年八月,隨賀金聲招募兵勇,反洋拒教,趙任中路總兵。事敗,潛逃北京,經友人推舉,任事大理院,寓居宣武門寶慶會館。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宣
  • 字號:宜熙
  • 所處時代:同治,光緒
  • 出生地:邵東周官橋楊塘沖(今楊塘村)
  • 出生時間:清同治九年(1870
  • 主要成就:任事大理院,寓居宣武門寶慶會館
辛亥革命後任參議院議員,撰文抨擊軍閥割據,反映民生困苦。隨後,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顧問、北京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推事。民國26年(1937)冬回邵陽,任邵陽孤兒院院長,對孤兒關懷備至。其時,鄉民籌建萬安鄉中心學校,資金、木材缺乏,趙赴柳州、桂林、長沙等地向東鄉籍富商捐得款項,並在自有山林中砍伐松木,使新校舍於民國28年建成,趙被鄉民推舉為該校校長。任職5年,銳意整頓校務,組織進步教師任教,在校內成立萬安青年假期工讀會,並吸收假期回鄉的學生和社會進步青年為會員,引導工讀會員,閱讀進步書刊,並組織公演募捐,慰問前方抗日將士和地方抗日軍人家屬。趙的舉止,遭國民黨邵陽縣黨部的警告:趙於民國33年辭職歸里。
趙對貧弱鄉民盡力扶持。楊塘沖一戶方姓人,常受強者欺凌。一次,趙宣辦喜事,賓客滿門,趙把方家戶主請來接待賓客,筵席間,趙與方平座,當眾言道:“方兄是我好友,請諸位多關照。”此後,無人刁難方家。有些貧民生活困苦上門求助,趙從不推辭,所借穀物,只問借多少,不問歸還期,但對從商漁利的親鄰,上門求助,亦不稍予。有次,三個青年在趙的山上砍樹,趙發現並問明原因是生活貧困所致,便說:“年歲不好,砍蔸樹變賣換穀米是可以的,但要白天砍伐,免得傷身子。還要記住,只準砍大樹,砍一蔸要栽一蔸小樹”。趙在周官橋遇兩個口稱徵稅的人,對一屠商強行收稅,屠商求情未果,拿起一腳約20公斤的豬肉慾走。趙宣為屠商講情,亦遭指責,趙即用兩個手指,挾住豬腿從拿者肩上取下,伸手兩擺,說:“這肉太輕,要拿就拿塊重的”。說後將豬肉擲過公路。“徵稅”者拔腿就跑。
民國34年(1945),趙被推選為邵陽縣參議員,偕眷遷居愛蓮巷長美醬園,任事期間,議政公道,受人敬佩。民國38年春,中共地下組織的成員,有時在趙的住處密秘開會,趙為其掩護。1953年冬,趙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