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亨鈐

趙亨鈐(?~1846)字印甫,號郎山。易州(治今易縣)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趙亨鈐
  • :印甫
  • :郎山
  • 籍貫易州(治今易縣)
人物生平,學術成果,出版圖書,

人物生平

趙亨鈐(?~1846)字印甫,號郎山。易州(治今易縣)人。父元睦,官東光縣訓導。亨鈐自幼聰明好學。稍長,博覽群書,以聖賢自期。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中進士,署理湖南零陵知縣。時值江華瑤族起義剛剛爆發,亨鈐徑直造訪起義軍據點冷水灘,聲稱大兵將至,不忍互相殘殺,希望義軍停止進攻。後義軍放棄零陵,轉而攻打桂陽、道州。不久,亨鈐補永定(今湖南張家界)知縣,旋遷貴州古州(治今貴州榕江)同知。裁決獄案公正廉明,一訊即結,終其任無遺留案件。時古州所屬苗寨百姓械鬥之風頗盛,亨鈐以誠化解。繼又創練鄉勇,加強防範,使轄境平安。道光二十三年(1843),亨鈐奉命解送京鉛120萬斤,計往返3年,因積勞卒於官。
亨鈐喜讀王陽明之書,深痛清初儒學大師如陸隴其等人攻擊詆毀王陽明,曾著為論說與其爭辯。認為王陽明的良知之學即是《大學》所闡述的明德思想,《中庸》所闡述的忠誠是《孟子》所講的求放心的宗旨,與朱子實是殊途同歸。當時上元(今江蘇江寧)梅曾亮精通古文,名重一時,與亨鈐友善。二人析疑辯難,書信往來從無間斷,交誼甚篤。

學術成果

著有《印甫文集》1卷,《詩集》2卷,《鉛差日記》2卷,《永定縣誌》若干卷。其祖父和父親皆以能詩聞名,至亨鈐則對王陽明的性理之學、致良知之說研究頗深,兼以文章、政事著稱,故後世稱亨鈐與其祖父春熙、父親元睦為“易水三趙”。亨鈐之子利濬將祖上三世遺稿匯集成冊,名為《易水三趙集》,刊行傳世。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趙亨鈐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9年5月1日
《鉛差日記》作者趙亨鈐,字印圃,號郎山,易州(治今河北易縣)人。亨鈐自幼聰明好學。稍長,博覽群書,以聖賢自期。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中進士,署理湖南零陵知縣,補永定(今湖南張家界)知縣,旋遷貴州古州(今貴州榕江)同知。道光二十三年(1843),亨鈐奉命解送京鉛入京。往返三年,因積勞卒於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