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是宋代詞人歐陽修創作的一首。此詞上片是一幅全景式描寫寒食節白晝的風俗畫,表現了從宮牆之旁到尋常人家充滿著寒食節氣氛的熱鬧氛圍;下片聚焦於一位遊春晚歸的女子閨院,極力渲染其境之冷清,與上片的喧囂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此詞筆調輕柔,語言清新婉麗,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給讀者以自然美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歐陽修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溪春1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閬苑繁華地2,傍禁垣3、珠翠煙霞。紅粉牆頭4,鞦韆影里,臨水人家。
歸來晚駐香車5,銀箭透窗紗6。有時三點兩點雨霽7,朱門柳細風斜。沈麝不燒金鴨冷8,籠月照梨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越溪春:詞牌名,正體雙調七十五字,上片七句三平韻,下片六句四平韻。
2.閬(làng)苑:傳說中的神仙住處,這裡是指京城宮苑。
3.禁垣(yuán):宮牆。
4.紅粉:胭脂和鉛粉,女子的化妝品,代指女子。
5.香車:華美的車子。
6.銀箭:指月光。
7.霽(jì):雨止。
8.沉麝(shè):沉香與麝香,兩種名貴的香料。金鴨:塗有金粉的鴨形香爐。

白話譯文

三月十三日寒食日,大地已是一片春色。依傍城牆的越溪閬苑,繁華秀美。雲霞燦爛,來此遊玩的婦女穿戴華貴。紅色的圍牆內,有臨水人家,旁邊還有一座鞦韆架。
她白天出門遊玩,歸來時天色已晚,銅壺滴漏的聲音透過窗紗傳進室內。小雨時下時止,細柳在微風中搖曳,要知道今天是不許起火的日子,月光籠罩著梨花。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作者初到汴京時,上闋明顯帶有流光溢彩的痕跡,當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此詞是作者於寒食日為詠寒食節而創作的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開篇用最平實的詞語將此詞的內容與時間做了準確的定位——寒食節、遊春,隨後對京城的豪富之家展開了誇張的描寫:京城的汴河、五丈河如同江南的越溪,豪門大戶的府第更是壯麗如神仙閬苑,而且大多都建在皇城附近。春意盎然的京城裡,女子們身著華麗的服裝,頭上掛滿珍珠翠玉,在輕煙紅霞之中閃閃發光。這些“大背景”寫完後,作者把目光“聚焦”在臨近“越溪”的一座府第:鮮花開在高牆的牆頭,牆裡有美人盪著鞦韆。作者沒有直寫女子的容貌,而是用了一個“影”字,擴大了讀者的想像空間,因為女子永遠是一道最亮麗的風景,與其用些笨拙的詞語去描摹,倒不如把她的美艷勾勒得朦朧些。整個上闋表現了從宮牆之旁到尋常人家充滿著寒食節氣氛的熱鬧氛圍。
下闋聚焦於一位遊春晚歸的女子閨院。寫遊春的女子們紛紛歸來,寶馬香車在府第前停住,寫到女子下車進門,此後的情景便任由讀者去想像了。傍晚歸來,微雨初霽,柳細風斜,月照梨花,景色朦朧,庭院靜謐,令人陶醉。下闋極力渲染其境之冷清,與上片的喧囂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此詞筆調輕柔,語言清新婉麗,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給讀者以自然美感。想像是此詞的一大特色,雖然還不算流於香艷,然而作者所懷的痴情,也令人感到他實在有些自作多情。

名家點評

湘潭大學副教授易蓉、陳揚燕《宋代節序詞研究與欣賞》:本篇筆調輕柔,語言清新婉麗,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給讀者以自然美感。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累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文忠。早年支持范仲淹,積極參加政治改革。主張詩文應該關心現實,對宋初以來的浮艷文風表示不滿,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迭,紆徐委備,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流暢自然,詞風婉麗。後人輯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