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王陵

越國,至秦漢之間滅亡,,先後5次遷都。越國初期建都於僬峴大城,自無餘至夫鐔歷千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國王陵
  • :14—19米
  • 口寬:6o5—8o75米
  • 面積達:10萬平方米
越國簡介,王陵考古,

越國簡介

越國始封於夏代,至秦漢之間滅亡,立國計1800餘年,先後5次遷都。越國初期建都於僬峴大城,自無餘至夫鐔歷千餘年。後越王允常遷都畀中(今諸暨市東北湄池區的店口鎮和阮市鄉一帶),歷70年。越王勾踐遷平陽(今紹興城南20公里的平水鎮水江鄉平陽村)7年,後遷大越(今紹興城)27年,遷琅琊93年。越王翳遷吳(今蘇州)四十六年。故越國王陵尚未完全發現。

王陵考古

1996—1998年,在今紹興市西南蘭亭鎮木柵村南的印山頂上,發掘出一座越國王陵。這是我國越國王陵的首次發現,被認為是越文化考古的突破。這是一座頻寬大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岩坑木槨墓,上面有巨大的封土堆,四周有隍壕圍護,。墓坑口長46米,寬14—19米;坑底長42o5米,寬12米,深14米。墓道設在墓坑東壁正中,,底寬3o7—8o75米,長54米。墓室用巨大枋木構成,橫斷面為三角形,形制極為特殊。墓室內長33o4米,外長34o8米,現存高4o7米,復原高5o66米。內分前、中、後三室。築墓的枋木均髹漆,至今局部漆面仍光亮如鏡。木棺是用一根原木剖開挖空而成的一具大型獨木棺,置於中室。棺長6o04米,寬1o12米,內高0o4米。墓上封土堆略呈橢圓形,長徑72米,短徑35米,中心高10米,以土分層板築而成。墓早年被盜,發現7個盜洞。隨葬品僅存石劍、玉鏃、玉鎮、龍首形玉飾、微型玉管珠、漆木仗、殘漆木器30餘件。這些遺物製做精良,多有精美花紋。在墓坑添土中發現青銅鐸一件和木製夯具二件。據墓中器物判斷,墓的年代在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據墓的巨大規模判斷,這是一座王陵。而在這一段在位的國王應是越王勾踐,但越王勾踐陵已在今紹興市柯橋鎮南獨山村發現。由此,墓主可能是勾踐的前代允常或後代鹿郢,有待考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