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坡節

走坡節

走坡節是仫佬族青年對歌交友的傳統節日,流傳於羅城、柳城等仫佬族地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仫佬族男女青年結伴到村外的山坡上、叢林裡及風景優美的河畔對歌交友,尋覓意中人。

早在清代,便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和八月舉行,節期三五天不等。每當節日到來之時,仫佬族人便結伴而行,聚集在山清水秀的山坡上唱起山歌,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為媒,談情說愛,少則幾十人,多的幾百人,上千人不等。有的是從前的老相好(老同學);有的是從不相識的年輕人;也有來看熱鬧的老人和小孩。山腳、坡上、水邊、路旁,一群群男男女女相互對唱山歌,男女間一唱一答。老年人與老年人喜歡唱“古條”,中年人、年輕人之間便喜歡唱起情歌。唱著唱著,越靠越近,有意的年輕人便唱到一起去了,有的肩並肩,有的背靠背。於是男女雙方便相互贈送信物,通常都是男的送手鐲,女的送手帕,這時女的便偷偷地觀察意中男青年的腳都多長,以便回去後自己親手縫製合腳的軟底布鞋送給小伙子。每當唱到夕陽西下時,有意的男青年便在徵得女青年同意下把女方送到女家村頭,若女青年不願意讓男的相送,就說明女方對男方不太滿意,還須進一步加深了解。

1984年1月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成立後,為了尊重民族意願,決定將中秋節定為仫佬族的“走坡節”。此後,每年這一天,仫佬族男女青年按照傳統習慣走坡唱歌外,政府還組織民眾,搭建歌台,邀請各地歌手舉行對歌比賽。節日期間還舉行舞龍舞獅、文藝演出、鬥雞、搶花炮等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走坡節
  • 節日時間: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 節日類型:民俗
  • 流行地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節日活動:以歌傳情,對歌交友,尋覓意中人
  • 節日飲食:月餅
節日來源,主要活動,

節日來源

仫佬族之所以將此節稱為“走坡節”,即指不獨在龍潭邊的平壩上活動,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綠蔭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對歌傳情;又因是青年人尋找終身伴侶的日子,所以又叫“後生節”(後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邊、石頭旁、濃濃的綠蔭下,青年男女優美動人的歌聲,響徹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傳情,都很講究禮貌,互相尊重,以誠相待,顯示了仫佬族人民純樸善良的精神風貌。

主要活動

“走坡節”多在春、秋農閒時節舉行。春季走坡選在春節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秋季走坡選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圩期里。走坡活動,古有慣例,不必發通知、出布告,坡會的日期和場所,民眾心中早已有數。相傳最大的坡場是東門、喬頭、小長安三鄉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鄉龍潭邊的新印坡。屆時,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女的花枝招展,男的瀟灑大方,成群結隊,由各村各寨雲集到坡場來。唱歌傳情,互唱互答,有邀請歌、盤問歌等,增進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雙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傾訴愛慕之情的“談情歌”;如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進而即唱“初結歌”,表示初步認定對方為自己的意中人。對歌結束時,要唱“惜別歌”、“相約歌”,表示年輕戀人依依惜別、難分難捨,盼望再相見的心情,並互贈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餅稱“同年餅”,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稱“鴛鴦鞋”,意為成雙成對,共結同心。
如,男:八月十五月團圓,哥送月餅表姻緣;
為了我倆成雙對,禮輕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愛,手接月餅心花開;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
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愿,又約定了下次相見的日期。再次走坡時,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著唱“重逢歌”,試探對方誠意和表示永遠相愛的“結雙歌”,互相讚美的“贊花歌”,表示別後思念之情的“思雙歌”,渴望結親和嚮往婚後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離歌”等。雙方經過多次約會相見,以歌傳情,互相了解後,仍然不能私定終身,因為按照俗例,必須經過雙方家長同意,再經“月下老人”牽線搭橋,才能結為“秦晉之好”。
仫佬族女孩子從十幾歲開始學做同年鞋,待到長大,準備到坡場上“走坡”,尋找意中人時,她便悄悄閉門做鞋,一針一線,將自己的一片純情,將自己的勤勞智慧和精巧手藝都縫在鞋子上。在“走坡”場上,若看中了哪個小伙子,先以歌傳情,待雙方情投意合,女方便將同年鞋贈與男方,以表示對他的深情厚誼。所以,同年鞋的製作技藝如何也是小伙子選擇對象的條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