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紅尾鴝南疆亞種

赭紅尾鴝南疆亞種(學名:Phoenicurus ochruros xerophilus),是中國的特有亞種。分布於新崑崙山祁連山黨河南山北坡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崑崙山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赭紅尾鴝南疆亞種
  • 拉丁學名:Phoenicurus ochruros xerophil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鶲科
  • 亞科:鶇亞科
  • :紅尾鴝屬
  • 赭紅尾鴝
  • 亞種:赭紅尾鴝南疆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Stegmann,1928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雄鳥頭頂和背黑色或暗灰色,額、頭側、頸側暗灰色或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中央尾羽褐色,外側尾羽亦為栗棕色,翅上覆羽黑色或暗灰色,飛羽暗褐色。下體頦、喉、胸黑色,腹至尾下覆羽等其餘下體栗棕色。 雌鳥上體灰褐色,有的沾有棕色,兩翅褐色或淺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外側尾羽淡栗棕色,中央尾羽淡褐色,前額和眼周淺色。頦至胸灰褐色,腹淺棕色,尾下覆羽淺棕褐色或乳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腳黑褐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4-2.4g,♀17-24g;體長♂127-165mm,♀128-152mm;嘴峰♂912mm,♀10-12mm;翅♂78-89mm,♀73-88mm;尾♂57-70mm,♀56-78mm;跗蹠♂22-25mm,♀21-2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針葉林和林線以上的高山灌叢草地、也棲息於高原草地、河谷、灌叢以及有稀疏灌木生長的岩石草坡、荒漠和農田與村莊附近的小塊林內。冬季也下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人工林、果園和河谷灌叢中活動。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外,平時多單獨活動。常在林下岩石、灌叢和溪谷、懸岩灌叢以及林緣灌叢中活動和覓食。喜歡棲停在灌木上或樹木低枝上,當發現地上食物時才突然飛下捕食。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新崑崙山(西部)、祁連山(西部)、黨河南山北坡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灌叢或岩邊洞穴中,也在河谷或路邊懸岩縫穴和岩石間營巢,偶爾也在樹洞中或樹杈上營巢。巢的結構較為粗糙、鬆散,主要由草根、草莖、草葉和苔蘚編織而成,內墊有細草莖和草葉,有時還墊有獸毛和鳥類羽毛。巢呈杯狀,外徑9.8-17.0cm,內徑6.0-9.0cm,高5.0-8.5cm,深3.0-7.0cm。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多站在巢域灌木或石頭上鳴叫。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4-6枚。卵淡綠藍色或天藍色、光滑無斑或僅鈍端具少許稀疏的黑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8.0-21mm×13-15.1mm。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3±1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6-19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