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馮·弗朗索瓦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方面最出眾的軍事指揮官之一。相信自己的判斷更優於上級的命令使他在戰場上贏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也給他的軍事生涯帶來了巨大阻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爾曼·馮·弗朗索瓦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56年1月31日
  • 逝世日期:1933年5月15日
  • 職業:軍人
人物資料,生平介紹,背景資料,

人物資料

全名:赫爾曼·卡爾·布魯諾·馮·弗朗索瓦(Hermann Karl Bruno von Francois)
生卒年:1856年1月31日-1933年5月15日
最高軍銜:步兵上將
主要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斯托盧波尼之戰(1914);坦能堡戰役(1914);喬利斯-塔諾夫戰役(1915);凡爾登戰役(1917)

生平介紹

1913年9月,赫爾曼·馮·弗朗索瓦調往普里特維茨所率領的第八集團軍,接替 亞歷山大·馮 ·克魯克將軍指揮第一軍。開戰的1914年8月,他和他的部隊正在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此前他曾於1903年和1905年參加了以東普魯士為戰場的兩場演習,其中的後一場演習正是以施利芬計畫為藍圖。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赫爾曼·馮·弗朗索瓦
作為一個從不掩飾自己的攻擊性的指揮官,弗朗索瓦對於大膽突擊的熱愛在坦能堡戰役中和魯登道夫的天性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魯登道夫雄偉的計畫使他在坦能堡戰役中獲得了顯著的個人聲望,而這一結果卻給弗朗索瓦的軍事生涯帶來了巨大阻礙。
弗朗索瓦的性情衝動是眾所周知的。在斯托盧波尼所發生的東線第一場戰役中,弗朗索瓦並未知會其上司——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普里特維茨,就發動了一場離經叛道式的攻擊,旨在將連年坎普夫的俄國第一集團軍趕回俄國邊界。
弗朗索瓦在斯托盧波尼的行動取得了成功——他在這樣違背命令的場合有著持續的好運——這鼓勵了普里特維茨在甘比尼對連年坎普夫軍發動攻勢。這一進攻遭到失敗,使得普里特維茨驚惶失措的下令德軍向後撤退到維斯瓦河。這種無能的反應使得普里特維茨在8月20日被解職,東普魯士的指揮權隨後轉移到從退役中復職的興登堡手中,而魯登道夫則擔任第八集團軍的參謀長。 在坦能堡,可能是整個戰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場勝利中,弗朗索瓦再次拒絕接受防禦指令,並接連兩次違背了魯登道夫的直接命令。尤其是28日魯登道夫害怕防線被突圍,竟一時慌了神,命令弗朗索瓦全軍向北挺進,到拉納去支援中部的戰鬥。但是弗朗索瓦意識到斷敵退路的極端重要性,出於對任何他不贊同的命令都滿不在乎的性格,他繼續按原定路線行軍。到第二天,他所在的軍已經切斷了俄軍南逃的路線。最後形成的有諷刺意味的事實是,這種抗上的行為反而有助於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達成對薩姆索諾夫第二集團軍的決定性勝利——俄軍總司令薩姆索諾夫搶在被德軍捕獲之前在一個密林自殺構成了這場勝利的頂峰。而弗朗索瓦也率領他的部隊在這次勝利中捕獲了9萬名俘虜,獲得了主要的勝利成果。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參加坦能堡戰役(1914)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參加坦能堡戰役(1914)
然而,雖然弗朗索瓦這次違抗命令的行為沒有受到官方的處理,但是卻造成了他和魯登道夫之間的猜疑。後來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升任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職務,尤其是魯登道夫擔任第一軍需總監,負責主要的實際工作。由於魯登道夫明確地將弗朗索瓦視作一個某種程度上的危險人物,弗朗索瓦再也沒有被授予集團軍這一級的最高指揮權。這些對他職業生涯的阻礙通過一個對比可以看得很明顯。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和弗朗索瓦能力相近,而且在坦能堡會戰中和弗朗索瓦級別相同,指揮第十七後備軍並肩作戰。但相比於弗朗索瓦在軍一級停步不前,馬肯森上在隨後的戰爭中十分活躍,成為了一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並晉升為陸軍元帥。
在第二次馬蘇里湖會戰中,弗朗索瓦僅僅是慘澹的獲勝,甚至有時候還被認為是遭到了一場失敗。在這之後,弗朗索瓦交出了第八集團軍的代理指揮權,重新回到了軍一級指揮作戰。弗朗索瓦一直在這個級別上待到戰爭結束,他主要活動於東線。
弗朗索瓦在1915年5月14日獲得了著名的藍馬克斯勳章。在這一榮譽的說明中,強調了他傑出的領導能力和卓著的軍事計畫,以及在加里西亞的喬利斯-塔諾夫戰役的突破中對第41預備師成功的指揮和在1915年5月2日擊敗了俄軍。弗朗索瓦收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一封親筆信,對他的獲獎表示祝賀。
作為對藍馬克斯勳章的補充,弗朗索瓦在1917年7月27日獲得了橡葉勳章,以獎勵其在凡爾登戰役中的表現(這是他在西線為數不多的活動之一)。
戰後,弗朗索瓦撰寫了幾本有關一次大戰的著作,例如《坦能堡會戰中的興登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出版於1920年的《馬恩河和坦能堡之戰》,在本書中他仔細分析了德國開戰之初的幾個星期內的戰爭指導。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死於1933年5月15日。

背景資料

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 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1916年2月21日,德軍集中前線所有大炮對凡爾登附近狹窄的三角地帶連續轟擊10多個小時,將這一小塊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夷為平地,隨後以6個師兵力向前推進。法軍總司令霞飛增派援軍,任命H·P·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組織法軍拚死抵抗。雙方出動飛機進行空戰和轟炸對方的機場與補給線。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彈,殺傷大量法軍並造成恐慌,但未能取勝。法英聯軍於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帶對德軍陣地發動強大攻勢,英軍首次使用新發明的36輛坦克,德軍頑強抵抗,守住了防線。10~12月,法軍在凡爾登調集部隊,開始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德軍戰略進攻終於失敗。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參戰凡爾登戰役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參戰凡爾登戰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