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頸鸊鷉北方亞種

赤頸鸊鷉北方亞種

赤頸鸊鷉北方亞種(學名:Podiceps grisegena holboellii),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於中國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格陵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頸鸊鷉北方亞種
  • 拉丁學名:Podiceps grisegena holboelli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鸊鷉目
  • :鸊鷉科
  • :鸊鷉屬
  • 赤頸鸊鷉
  • 亞種:赤頸鸊鷉北方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Reinhardt,1854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夏羽頭頂黑色,頭頂兩側羽毛延長和稍微突出,形成短的黑色冠羽;頰和喉灰白色,前頸和上胸栗紅色,後頸和上體灰褐色;翼緣覆羽和翼上外側小覆羽白色,其餘翼上覆羽灰褐色;初級飛羽灰褐色,帶黑色斑點,次級飛羽白色,尾羽黑色;下胸和腹白色,具不明顯的淡灰色斑紋;兩脅白色,具黑褐色端斑。冬羽前額和頭頂黑色,後頸和上體暗褐色,具灰褐色羽緣,眼下和眼後淡灰褐色,其餘頭側、頦、上喉白色;前頸和頸側褐色,羽尖稍綴有灰白色,其餘下體白色,胸側和兩脅具黑褐色斑;翼緣覆羽、翼上小覆羽和次級飛羽白色,形成翼上寬闊的前後白邊。虹膜黑褐色,嘴黑色,基部黃色,跗蹠黑色,內側微綴有一點黃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1003-1006g;體長♂517-568mm,♀485mm;嘴峰♂46-47mm,♀48mm;翅♂185-187mm,♀180mm;尾♂46-49mm,♀43mm;跗蹠♂58-64mm,♀59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各種水域中。繁殖期間棲息於內陸淡水湖泊、沼澤和大的水塘中,尤喜富有水底植物和蘆葦及三棱草等挺水植物的湖泊與水塘,也見於水流平穩的河灣地區。非繁殖期則多棲息於沿海海岸及河口地區。

生活習性

白天常單只或成對活動於水面,偶爾也結成小群,特別是遷徙季節。善游泳和潛水,不喜飛行,即使突然面對危險,亦多是通過潛水或游至附近植物叢里藏匿來逃避危險。性機警,行動極為謹慎小心,多遠離岸邊活動。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夏時見於黑龍江(哈爾濱、綏化、泰來、齊齊哈爾、佳木斯),遷徙經吉林、遼寧以至河北,有時遷抵福建(中部、福州)、廣東(珠江口)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一般在5-7月,在歐洲為4月中旬-5月,北美為5月中旬-6月。繁殖期間常連續地“kek-kek-kek”頻繁的鳴叫或像哭泣樣地“khkh-khaaa-kkhakbaa-kha”鳴叫。求偶時雌雄鳥先在一起游泳,扇動兩翅,然後抬起前身,面對面的直立於水中,兩嘴接觸,同時羽冠豎直起來,然後再游開到一邊。大約在4月起赤頸鸊鷉開始遷往繁殖地,到達繁殖地後即開始營巢,通常呈分散的單對繁殖,相鄰之間約50m。營巢於富有蘆葦、蒲草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和水塘中。巢屬浮巢,由死的水生植物堆積而成,通常置巢於水草叢中。每窩產卵4-5枚,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甚至8枚的。卵剛產出時藍綠色,隨著孵化,逐漸變為銹褐色;大小為47.8-53.5mm×33.5-36.8mm,平均為51.5mm×35.77mm。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孵化期20-23天。雛鳥早成性。孵化後,雛鳥會爬到親鳥的背部,待上約10天的樣子。約在2周后雛鳥能夠四處活動和潛水,7-9周后它們便能飛翔。然後雛鳥再由親鳥餵養約54天它的羽翼便差不多豐滿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