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胸墨蛉

赤胸墨蛉

赤胸墨蛉又名烏蛉、墨蛉、蟻蛉、黑牡丹,屬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墨墨發亮,前胸、背板赤黑色而得此名。此鳴蟲體態嬌小苗條,體長約7毫米,頭小,身體前狹後寬,與頭部之間形成一明顯“頸部”。它觸鬚較短,不到10毫米,身軀較細,腹部長橢圓形,前翅較長,覆蓋整個腹部。.它的頭胸節略帶褐紅色,體態小巧秀美,體表色澤亮麗。鳴聲別有韻味,被人們譽為“鳴蟲黑牡丹”。因其整體象只黑螞蟻,故而又稱為“蟻蛉”。又因其體表油光滑亮,又被稱為“油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胸墨蛉
  • 又名:烏蛉
  • :直翅
  • :蟋蟀
生活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生活環境

赤胸墨蛉不愛陽光,喜歡略帶濕潤而較陰涼的環境,因而常棲息在有較多枝葉的林中或雜草叢生的草片上和高牆下陰暗潮濕的草叢中。在庭院的成排冬青、黃楊綠籬遮陰之處,也容易尋覓到它的蹤影。它的足端有較強的附著力,能在葉片的背面很自如地倒懸行走。

生活習性

此蟲以植物鮮嫩的莖葉為食。它1年發生2代,第1代成蟲出現在6~7月間,有時6月下旬即可聽到它動人的鳴叫聲,但大多數墨蛉要到7月的上中旬才放聲齊鳴。
這種第1代出現的墨蛉蟲稱為夏墨蛉,它的鳴聲常常是“蒂--蒂、蒂、蒂....”一長多短的旋律,聲調有抑與揚,每次鳴叫常能持續將近1個小時。
第2代墨蛉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陸續羽化為成蟲,且不久以後就開始鳴叫,這代墨蛉常被飼養者精心照料讓其越冬,所以被稱作冬墨蛉。但由於其真正羽化成成蟲的時間是秋季,因此也可稱它為秋墨蛉。

分布範圍

墨蛉在我國分布很廣,除了西北部比較少見之外,其他地方都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