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樓

赤坎樓

荷蘭人在此興建「普羅民遮城」,漢人則以「赤嵌樓」、「番仔樓」或「紅毛樓」來稱呼它,至永曆9年乙未(西元1655年)大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赤嵌樓。當時的城樓,背山面海,與數里外的熱蘭遮城遙相對望,互為犄角,控制台江內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坎樓
  • 位於台南市赤嵌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
  • 類型:台南最著名的古蹟與精神象徵
  • 建立時間:中國明永曆7年(西元1653年)
赤嵌樓300多年來,歷經明鄭、清朝,以至日據時期的變遷,活生生就是1部台灣史的縮影,也是17世紀以來台南歷史變遷的最好見證。而其建築從荷蘭式的城堡,迭經歷代的改變,一躍而為中國建築的輪廓。從諸廟雜陳到雙樓並立;有填平城基,也有矗立碑林;有掘開入口之迷,也有發掘穴窖之實。台灣光復以後,赤嵌樓做為台南市立歷史館使用。
赤嵌樓是一座風雅優美、層次豐富的建築,散布庭園中的各式碑碣、石馬、石蛇、技勇石,以及滿漢文並列的九座贔屭御碑,是光復後陸續移入的文物,猶如一座戶外博物館。赤嵌樓的夜景,是值得觀光客前往一游的勝景。
赤嵌樓的園區裡面除了老樹成蔭的庭園外,高大壯觀的乾隆御龜碑、紛然林立的石碑、石獸與石器、巍然聳峙的海神廟文昌閣、充滿傳奇色彩的紅毛井、磚石斑駁的普羅民遮城堡遺蹟,以及殘存的書院門廳等,都值得細細瀏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